眼看着预计比赛开始的时间就要到了,陶盛文也开始加快速度,不给他们提问的机会了,把准备好的奖品一一亮了出来。
    接下来摆出来的是一个个腌菜罐,不同标签的罐子里装的菜也不同,到时候获奖者可以自己选择,现在大家看见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从开春陶盛文和田玉霞闲着没事,就开始大批腌制咸菜。以前的就屋子都没拆掉,就把酸菜坛安置在哪了。
    桃然家种的蔬菜就和桃源村里的不一样,种子都是陶然从系统里兑换出来的,再有神农泉浇灌出来,那味道真的不一样。
    桃源村的人都知道,也把功劳归功于陶然家以前都是神农庙的庙祝上头,都是见怪不怪的样子。外来的游客见村民们这样,自己就找好了理由,什么陶盛文家照料的好,听说他家的儿子是学生物的,肯定有科技的作用。
    平时没事的时候,陶盛文和田玉霞也会卖卖小菜,这菜可是特别受欢迎。还有这腌菜就更不用说了,腌制的过程中有黎庭舟这个大厨做指导,本来就极品的材料加上特殊的腌制配方,让人吃了还想吃。
    就是桃源村的村民每次遇到陶盛文和田玉霞卖东西,不管是新鲜的蔬菜还是腌制的小菜,很快就会一抢而光。
    外来的游客们刚到桃源村还不清楚情况时,就被跑到陶盛文那边抢菜的村民给弄的一头雾水。等他们弄明白后,也加入了抢菜大队。
    陶盛文和田玉霞就靠时不时的卖菜,就能有不少收入,等桑葚成熟了后,收入更加可观。现在眼看着西瓜和桃子可以开始售卖了,这收入又要上升不少。
    同样的,接下来拿出来的是陶然家的桃花酱和油菜花蜜,质量还都是一样的上乘。这油菜花蜜还是有当初村里的陶家年养蜂,花蜜就是在村里的各个花田里菜,由于陶然家的油菜花蜜质量好,蜜蜂老往陶然家的地里飞,直到吸完了,才飞到其他田里。
    酿好蜜后,陶家年就把一半的蜂蜜给了陶然家,村里人都想买罐尝尝,都买不到。现在看到这蜂蜜出现在了奖品了,干劲又提升了,还不忘给游客们科普。
    最后陶盛文还拿出来了大招,把还没酿出来的桑葚就给提出来当奖品了。不管赢得比赛的是村民和游客,等酒酿出来后保管给送过去。
    所以最后,最大的一个篮子是西瓜、小香猪、桃花酱、油菜花蜜、五大罐腌菜和还没有影的一瓶桑葚酒。
    这二到六名这五个获奖者和第一名相比,那是把小香猪换成了猪肉,腌菜也减少到了三罐,油菜花蜜更是只有小小一瓶。
    这第七到第十七这十个获奖者就更惨了,没有西瓜就算了,油菜花蜜也没了,腌菜还变成了一大罐。
    望着第一名的大篮子,以及下面东西越来越少的奖品,大家都提起斗志,要得奖就要得第一。
    就在陶盛文和田玉霞整理奖品的过程中,场地也准备好了。因为担心大家爬树摘桑葚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村长就找人在桑树下铺上了厚厚的稻草垛,桃源村的东西不够,昨天又连夜从南田村拉来了一些。
    眼看着时间就要到了,村长让各位选手都做好准备,让参加比赛的第一轮的几十个人排队站在桑树下,不参加比赛的老幼都在不远处坐着观看,也算是当评委了,最重要的是要看看有没有人作弊。
    就听村长宣布:桃源村第一届摘桑葚大赛正式开始!
    第126章
    这次陶然家的草莓上架, 这几个小伙子正好没课在宿舍开黑, 看到消息提示连游戏都不管了去抢名额,宿舍六个人也就只有古茗和宋磊抢到了。
    大家在一起合计了一下, 那天正好是周五,就一节公共课还可以找人帮忙答到,不如逃课过去吃个草莓。最后古茗和宋磊两个就带着全寝室的期望过来了。
    古茗想到了发在宿舍群里的一系列清单, 什么萝卜番茄都可以当水果吃, 生菜白菜其它的都可以烧烤。基本把桃源村所有种类的菜都给写全了,甚至标注了哪种蔬菜要去哪买。他们天天在公众号里混着, 谁家种的好搞得一清二楚。
    自己逃课回来可不敢和家里说, 古茗还偷偷打电话给家里打听了,没一个人抢到的, 他就放心过来了。他是不知道,家里人因为只有爷爷抢到有些生闷气呢。
    谁知道刚来没多久就看到自家爷爷的身影, 因为上次来桃源村时他的行为, 爷爷把他狠罚了一次,到现在对自己态度还不好。
    看到爷爷严厉的眼神, 古茗一句话都不敢说,宋磊感到这气氛僵硬也不出声,两个人低眉顺眼走在人群边缘。
    人群一直到了草莓大棚,大家都有好奇心,想看看到底味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好。再说了自己没有采摘名额,可以等别人买好了, 再向这些人买嘛。
    今天一大早陶然一家人就起来了,陶然是一点都不紧张,对自己草莓的限量毫不担心。陶盛文和田玉霞就不一样了,这草莓好吃是好吃,但是他们这小地方还没见过50一斤的草莓。
    陶然安慰他们,这个草莓品种特殊,味道好营养价值高,还是反季节水果。可惜安慰也没有使他们的紧张缓解,大早上就在大棚里里外外转个不停。
    等到预订的时间到了,陶家三人就站在大棚前,看到一大群人向他们这里走来。
    人群中还有第一次来桃源村的,一看这大棚就感觉不一样。他们这里是小地方,以前看到别人搭的大棚也就是普普通通。
    像是桃源村,自从天气寒冷不太好种蔬菜,就跑来请教陶然,但是第一回弄怕亏本,就选了最简单的。
    最后弄的蔬菜大棚,用的是竹木枝为骨架,配上普通的塑料膜,这种膜也就能使用半年,保温效果不太好,村里是还会用是编的草帘来保暖。最关键的是,这种普通大棚都矮,也就比菜高一些,人要想进去都得弯着腰。
    再看陶然建的大棚,拱圆形,又宽又高,光从外面看起来都是干干净净。用的是竹木、钢材、水泥等多种材料的混合结构,结实耐用。
    陶然就站在大棚门外,就看到王卫军老爷子他们又过来了,这两位好茶的老爷子经常来取神农泉水,陶盛文也爱茶,不过和这两位比起来更业余,他们三个还是聊到一块去。
    古叔,卫军叔,红英婶,你们也来了呀!
    是啊,我们这几个老家伙运气可还不错,都抢到名额了。王红英满脸笑容。
    那还得多亏了我,当时看到消息就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就抢到了,这两个还是多亏了我提醒才看到的。王卫军得意洋洋地出声。
    叔你可真有魄力,是准备现在就进去摘草莓不?
    去!现在就进去,我老早就惦记着你家的草莓了。
    陶然先把提前做好的牌子拿出来,挂在大棚前,这一群人就跑去围起来,后面还有人看不见要往前挤,最前面有个小伙子直接大声念了出来。
    草莓采摘需知:
    1、可以随意采摘,但不能随便吃,在棚内没人最多可以品尝三颗。
    2、大棚两侧配有垃圾桶,采摘途中,不可以乱丢垃圾。
    3、采摘价格:草莓50/每斤,每人最多三斤。大棚两侧配有采摘竹篮,一篮子装一斤左右,大篮子三斤左右。
    4、采摘流程:大棚门口验证手机名额采摘棚自取采摘工具进棚采摘采摘完毕,采摘棚外称重。
    5、采摘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4点,下次采摘日期和名额发放请等待桃源超市通知。预约的采摘名额可放弃,不能转让。
    备注:棚内有摄像头,违规者一经发现取消预约资格。称重后草莓将由塑料袋装好,采摘竹篮需另行购买,小竹篮6元/个,大竹篮10元/个。
    众人对此议论纷纷,大家先是对于在棚里只能品尝三个有异议,现在好多果园都是按人数掏钱进去后随便吃。不过再多的议论也不能让陶然改变注意,自己还要靠草莓赚星币呢。
    还有对价格不满意的,不过当时抢采摘名额的时候价钱就写着呢,谁也没吭声。还有那个竹篮,倒有人嘀咕了两句连这钱都转,也没人接话。
    现在大家都在想要不要进去呢,在场有名额的二十多个人,一时间都没有准备进去的。还是王卫军这三位老人,还有在公交车上说吃过陶然家小白菜的那个年轻人走出来了,他们相信里面的草莓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陶然验证了他们的手机名额,就带着他们进去了。走进去一看,草莓地四周有一圈水泥地,进去旁边先是一列木柜,造型古朴大方。大棚左右两侧有摆好的篮子,两种大小,都非常精致。
    王红英一看就喜欢上了,直接走上前去拿了一个大竹篮,这是用竹片编织而成,基本看不到缝隙,拿在手里非常轻便。
    这边陶然给大家介绍,木柜是放衣服的地方。大棚里温度比外面高,现在大家穿的比较厚,在里面要是太热,可以把衣服脱下来。
    古冶听到这话就到柜子前,这安排的还再仔细,就和家里的衣柜一样,上面可以放折叠衣服,下面是直接换衣服的空间,连木衣架都放好了。
    这边王卫军和那个小伙子都等不及了,把厚重的外套脱掉挂好,就一人选了一个篮子栽草莓去了。
    王红英看到也赶快走过去,等她看到每行草莓苗间的小路,就更喜欢了。她以前陪大孙子去摘过草莓,摘完草莓鞋上都是泥巴,裤腿也弄脏了。
    每个草莓株大大小小都接了几十颗果,有些都红透了,有些还黄着。大棚的尽头有几个水池,看起来就是让大家洗草莓的。
    一弯腰,就闻到一股草莓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看到旁边的小伙子挑了又大又红的草莓放入了嘴里,然后那两眼放光的样子,王卫军就知道这味道肯定差不了。他还时刻注意这那小伙子,看见他摘了三个大红草莓尝了,不由得撇撇嘴。
    这小伙子是个守规矩的人,吃了三个就不再吃了,继续摘下来放在篮子里。王卫军撇嘴也不是因为他没洗就吃,光看草莓感觉干净的很,都没有泥巴还洗什么。
    他是觉得这小伙子傻,不会挑。只见王卫军老爷子先挑了个黄里透一点点红的,瞬间感觉要酸掉了老牙,这种不行,年轻人才受得了。下一个瞄准了半红的,这个味道就好多了,酸酸甜甜,总得来说还是酸味较重。最后一颗,王卫军尝了一个基本全红的,这个就是一入嘴就是一股香甜,轻轻一咬果汁就迸溅出来,回味又带着点微微的酸,王卫军就喜欢这样的口感。
    这边王红英还是更喜欢甜的,她可不像自己的老老伴,他都快掉的年龄了,还喜欢吃酸的。王红英尝了三颗甜的,差点都停不下来,这味道甜而不腻,清爽可口。
    四个人都被草莓的味道征服了,要不是一个人只能买三斤,他们都想把整个大棚的草莓都给买了。现在只能仔细挑挑,光挑自己觉得顺眼的。可惜这里的草莓都挺好看,古冶老爷子就比较特殊,专门挑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
    等到四人恋恋不舍得出了大棚,都没有人再进来,全等着他们的反馈呢。
    四个人把篮子放到陶然面前称重,去除篮子的重量,个个都超过了三斤,都差不多要四斤了。陶然看了他们几眼,还是把草莓去下一些,最后还剩三斤多一点就直接按三斤卖了。
    围观群众们忍不住了,七嘴八舌地问道。
    这草莓味道怎么样,甜不甜?
    卫军叔,你挑的怎么都没全红啊,那也太酸了吧,你瞧瞧红英婶,挑的大红草莓多好。这是在路上和他们混熟了,直接叔啊婶啊叫着。
    这三斤才几颗啊,就要150,也太坑了。这话就不好听了,原本吵闹的人群因为这句话变得安静了。
    这段时间,桃源超市的生意虽然好,但也没有这么多人等过。桃源超市卖的菜可不少,那些味道最好的,被抢购得快,味道不好的,自然也会被剩下降价出售。
    再说了,桃源村蔬菜的价格可不便宜,能天天来买的大多都是那些有钱有闲的家庭。对于他们来说,实在买不到可以去桃源村地里卖,不差那点车费,也不愿意大早上再门口拥挤。
    放在前一天,陶家兴也不能相信自己门前还能有早早等待的客人,没想到今天就遇到了。陶家兴仔细想想今天唯一特别的就是陶然家的草莓了,想到自己尝过的草莓的味道,他觉得为了吃到这样的美味而早起排队是件很正常的事。
    看到陶家兴的人下车搬东西,门口认识他的人都围了过来。旁边陶家兴顾的店员都连忙过来帮忙,才顺利把草莓和蔬菜运到了店里。
    看到店外那些人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陶家兴感觉冷汗都出来了。他也不怕得罪客人,喊人把超市大门直接关上,才带着员工们才开始摆放蔬菜。
    第127章
    这天晚上的晚餐热闹非凡,这些外来的客人恰好都是没有参加过这种全村人一块吃饭的, 怀抱着好奇积极参加。
    这次还是每家出一道菜, 游客们参不参与都行。虽然没有强制, 但是有能力的游客都展现了一下手艺,还有不会做饭的人端了一大盆凉拌西红柿出来。
    陶盛文和田玉霞也按白天的说法把剩下几个西瓜搬了出来,可惜由于人多瓜少,他们只能把这些瓜切薄一点。
    这个时候, 上午获得前六名的获奖者就不好意思吃了,还得保持清醒,免得被其他人起哄把自己好不容易赢来的西瓜给大家给分享了。
    这次聚餐村民们可拿出来不少好东西,这顿饭游客们吃得也是分外开心,越发不愿意离开桃源村。可惜满打满算也就没多少时间了, 要珍惜能够呆在桃源村的日子好好体验。
    ******
    这天陶盛文在院子里忙活着, 就听到有个声音远远地从门外传来:盛文叔,今天有多少西瓜成熟了?
    陶盛文根本就没抬眼,直到脚步声到了门前, 才抬起头来。门外就看见有个游客笑嘻嘻地站在门口,手里还掂着一个竹盒讨好地问道。
    天天就知道惦记我家的西瓜。陶盛文笑骂道,这几天这些游客经常过来, 早就混熟了。
    来人也不客气,走进门就搬个椅子坐在了陶盛文旁边,伸手边帮陶盛文干活边打听:玉霞婶去哪了?是去瓜地了吧?
    只见这院子里,被竹席占据了大半地盘,上面晒满了桑葚, 陶盛文时不时进行挑挑拣拣。前几天的摘桑葚大赛结束之后,树上的桑葚被摘下了八成,这数量可不少。
    满院子的桑葚可真是有点发愁,不过陶然早就知道这事,当然也就有所准备。先是被听到消息赶过来的鸿运酒楼个私房菜馆的人运走了一半,然后有一部分准备弄成桑葚干,一部分酿制桑葚酒,剩下的就被运到了远山镇。
    远山镇这段时间也发展了不少,陶盛文就租用了才在远山镇发展起来的冷藏库,把桑葚保存在那里了。这样远山镇的桃源超市每天进货的时候,直接在镇上运桑葚就行了。
    至于桑树上剩下的那些还没成熟的桑葚果,光靠桃源村人和这些游客就能解决。一想到距离离开的日期也没有几天时间了,想再来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这些游客可都舍得花钱了,动不动就来买桑葚来吃。也就桃源村的东西好,才没有人吃坏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