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盛文闻言有些哭笑不得,果然每句话就离不开西瓜,只能无奈道:是去瓜地的,有没有成熟的瓜还得等她回来才知道。
    你说你们啊,我这西瓜马上就能大批量成熟了,不用每天都往这跑一趟。
    这个年轻人却傻笑两声,不愿意接话,而且还转移话题,把装着东西的竹盒递给陶盛文。
    游客们在桃源村的这段时间,也是能自由出入的,去过远山镇也少不了南田村。桃源村的东西就算想寄回家也买不了太多,就只能都买点南田村的竹制品寄回家了,反正也便宜。
    简单的小竹盒还有个提手,陶盛文结果一打开,竟然是洗干净的菱角。
    捡完了田螺又摘菱角,你们这几天玩的还挺开心的。
    还不是村民们对我们好。年轻人把竹盒递过去后,就跑去院子里水井旁边,熟门熟路地把水里的竹篮拉起来,从里面挑选出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啃了一口,我一直呆在城市,还是第一次捡田螺摘菱角呢。
    摘桑葚大赛后,游客中有人听到村民们谈论莲子,田螺和菱角了,只要有一个人知道,很快所有的游客就知道了。出身在农村的人对这两项活动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部分来自城市的游客和村里好玩的孩子们都打起主意来。
    不过这莲子是陶越的财产,田螺和菱角最终还是属于村里的。
    最后陶柳和陶越他们商量后就订下了规矩,这些东西他们弄完后要交到村里来,然后由村里订下价格,想要的人可以花钱来购买。当然了,这些干活的人则可以以低价购买。
    陶盛文和田玉霞就没掺和这事,天天忙着处理家里的桑葚呢。可是却不停有人上门送东西给他们,不光有村民还有游客们,他们来一趟还要顺两个黄瓜西红柿尝尝。
    这些人都是心里念着陶盛文他们的好的。就说摘桑葚比赛的那些奖品,实际价值肯定大于他们请工人来摘的花费,获奖的人都明白。对于村里人来说,这夫妻俩和陶然为了村子付出不少,所以有什么新鲜东西都会送来一份。
    就是这样你来我往,桃源村这么多年来都没闹过什么大矛盾。
    田玉霞也曾经拒绝过,可是这些人就会晃晃手里的西红柿或黄瓜,说是报酬都已经给过了。所以这回陶盛文也知道拒绝没用,把这一盒子菱角给接下了。
    这菱角长得可真不错。陶盛文夸赞道,木盒里的菱角如同牛角,有手掌一样宽,颜色绿中透出一点红,陶盛文打眼一看,就知道正式嫩的时候。
    盛文叔,你家锅能用不,我蒸点给你尝尝。说话时这人就已经往厨房望去,没成想一转身就看见陶盛文已经把菱角给咬开了,露出里面白白嫩嫩的果肉来。
    只听清脆的咔嚓一声,陶盛文咬了一口,吃着还连连点头。
    盛文叔,你咋就直接吃了?年轻人弱弱的问道。
    陶盛文却更加奇怪,用诧异的语气反问道:我直接吃不对吗?
    菱角不是蒸着吃的嘛?我只见过别人卖蒸熟的菱角啊!
    我们直接吃生的啊,又甜又脆,从来没吃过蒸的,你去摘菱角就没人和你说起过?
    年轻人茫然地摇摇头:没,我今天光顾着摘菱角,没听他们说什么,摘完就直接过来了。
    叔?生的真的可以吃啊?
    当然可以了。陶盛文拿起一个菱角放到小伙子手里说道,最好是嫩菱角生吃最好吃,还得注意长菱角的水有没有被污染,要是被污染了可就不敢吃喽。
    年轻人盯着手心里的菱角跃跃欲试:桃源村的水肯定没污染,那我就吃一个试试?
    虽然是疑问的语气,但他根本不需要陶盛文的答案,直接听从心里的答案,去厨房用菜刀劈开了这个菱角。
    劈开外面坚硬的外壳后,白白嫩嫩的菱角乖乖地躺在手心里。年轻人觉得这生的和蒸熟后看起来也没什么区别嘛,然后就把这个菱角扔到了嘴里。
    嫩菱角是脆的,又能被牙齿轻易地咬开,然后迸溅出清甜的汁液。这种清甜和前几天鲜嫩的莲子有点相似,都是那种让人吃了还想吃的美食。
    深深地望了一眼陶盛文脚边的木盒,年轻人立刻告别,送出去的菱角当然不能再要回来了,但是交到村里的还可以买回来,就是要赶快,不然被抢光了可怎么办。
    急忙道个别,年轻人就脚步匆匆地往外走去,连今天来得目的地西瓜都给忘了。
    只有留在原地的陶盛文一脸茫然,这是咋回事,就直接走了。
    想不通就不想了,先把这人的名字给记下来,要给他准备一份礼物。
    ******
    等陶然把Z市的事情全部解决后,终于回到了桃源村。由于一些原因,本该和他一块回来的黎庭舟要第二天才能回来,而黎老爷子也还有一段手续没办完,想要住到桃源村可还有的等。
    所以这次回村只有陶然一个人,他走进村里发现都没有见到人影,只有今天兼职门卫的村民见到了他,直接道明了原因:然然回来啦!是知道西瓜要成熟了急忙赶回来的吧?回来的正好,你爸妈两个人可忙不过来。
    陶然一想就知道村民们去抢西瓜了,自己还是应该再提前一天回来的。他只能和门卫简单说了两句话就往家里跑去。
    只见家门口围的都是人,只不过大家都很理智没有拥挤,而是整齐地排成两队。陶盛文和陶越就在两队人前面称西瓜,而田玉霞和陶柳则是负责算账收钱。
    这边还能在拍一队。陶然跑过去,站到陶盛文旁白,又开启了一个售卖摊位。
    陶然回来啦,你种的西瓜可真不错。
    这是专门赶回来给你爸妈帮忙的吧?先给姨称一个大的西瓜。
    你就是陶然啊!我要你右脚边的那个西瓜。
    众人惊讶于赶回来的陶然,但他们更关心的是眼前的西瓜。听到大家嘴里每句都少不了西瓜两字,陶然只能埋头卖起瓜来。
    等所有的西瓜都卖完了,都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了。
    陶柳和陶越都有眼力见,这一家三口肯定腰说说话,直接一人抱着一个西瓜先回家了。
    田玉霞打量着自己的儿子,离家一段时间,儿子竟然还胖了一点,让她关心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爸妈,你们在村里怎么样,游客们来你们习惯吗?平时不累吧?
    不累不累,过的挺好的。我和你爸还赚了不少钱呢。
    真的假的,我爸妈还挺厉害的,赚了多少啊?
    面对自己的儿子,田玉霞和陶盛文当然不像平时一样掩盖自己的真实收入。田玉霞骄傲地把账本拿了出来,从陶然离开那一天的一页翻起,让陶然好好看看他们两这些日子的收入。
    瞧着父母有点得瑟的样子,陶然心里高兴极了,也没敷衍自己的父母,拿起账本一页页翻看起来。
    田玉霞记账记了几十年了,收入和支出记得清清楚楚,仔细查看最下面的结余,自己父母还真的赚了不少。
    还真的挺多的!陶然大力夸赞自己的父母,爸妈,你们真厉害,完全是宝刀未老
    田玉霞相当骄傲,挺起胸膛说道:是吧,你妈还能干着呢,再等几天我腌点豆瓣酱,还能卖得更好。
    这钱还有我们剩下的一点积蓄都在这张银行卡里。陶盛文起身从抽屉的包里拿出银行卡,我和你妈天天都在家里,也用不到什么钱,这钱你拿着随便用,有空就去远山买辆车。
    第128章
    陶然当然没有接过父母的银行卡,这都是父母自己摆摊赚回来的, 就是那些腌菜也是他们辛苦腌制的。自己都这么大了, 父母挣的钱就该他们花。
    爸妈, 咱们家卖菜赚来的钱可都在我手里,难道还不够买一辆车的?就不用你们二位掏钱了。陶然推拒道。
    陶盛文也有他的担忧:你是做事的人,手里的钱多才有底气。再说了,平时咱们家里要买什么东西你就先买了, 我们俩都没地方花钱。而且,我们卖的这些东西受欢迎还是归功于你拿出来的各种种子,这些钱也是靠你赚的。
    咱们都是一家人,分这么明白干嘛,要真这么说, 我赚的这些钱里, 还有你们种菜摘菜的功劳呢。陶然无奈了,掏出自己的手机让父母了解自己拥有的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 咱们买个啥牌子的车?
    陶家确实需要一辆车了,前几天那些桑葚太多,家里的三轮车都装不下, 为了一次拉到远山镇,还专门借了村民的货车来用。
    听陶然把话题转到买车这件事来,陶盛文知道儿子是想转移话题。不过他一看陶然手机上显示的数字,还真是不小的积蓄,心里稍微安心。眼见儿子不打算用自己的钱, 他只能把银行卡收了起来,还不忘嘱咐儿子有需要钱的时候尽管开口。
    电视里欢声笑语的小品相声让屋里热闹不少,刚才忙着商量事情三个人都没看,现在才有心思欣赏起来,陶盛文还时不时跟田玉霞点评两句。
    陶然则是负责好好服务自己的父母,起身用热水壶烧了一大壶神农泉水想,然后泡起茶来。喝着儿子给他们泡的茶水,陶盛文和田玉霞心里就特别舒坦。
    咱们这车可不能小,主要是用来拉货的。陶盛文细细品尝刚泡的金银花茶,这金银花是今年新晒的。现在院子里栽的那棵金银花树还在开着花呢,一走近就能闻到花香 经过神农泉水的滋养,这花不但开的好看,闻起来更香,这用水泡起来也更好喝了。
    生出想要买车的念头,还是因为家里的三轮车拉货不方便,所以要买就要买个大点的车。
    田玉霞也喝了一口,她喝的倒不是金银花,喝的是泡的晒干的益母草。这是在村里长的野药材,有时候在菜园边就能见到,村里人都认得,偶尔也会采一点回来喝。
    对,最好也能多坐几个人。咱家算是庭舟一共是四个人,庭舟不是说过段时间他爷爷也来这边住嘛,那至少要能够五个人。田玉霞说道。
    你妈考虑的有道理,我知道庭舟自己也有车,但是你买车必须要考虑到他们,这表明咱们当他们是一家人。陶盛文点点头,还不忘教育陶然,就是还有点纠结,咱们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点?这样的车不好找吧?
    我记得村东里的老五家有个侄子是卖汽车的,好像说都评上销售经理了,你要不要给老五打电话问一下?田玉霞的见识也不多,最熟悉的车型就是远山镇常见的汽车,所以绞尽脑汁想到这个比较熟悉车的,就让陶盛文去问问。
    老五的侄子人品不怎么样,我以前和他碰见过一次,有点眼高手低瞧不起人,而且前段时间不是说他脚踏两条船被女方发现了吗?
    他还脚踏两条船?我咋不知道啊?你个老头子竟然比我消息还灵通。田玉霞不相信了。
    陶然一边听着八卦,一边把自己觉得还行的车型在手机上查找出图片。他知道早晚都要买车,就提前专门研究过,就是没想到自己还没提父母就提出来了。
    他把查出的结果递给陶盛文和田玉霞看:爸妈,我对车也有点研究,你们看这几台车怎么样?
    三个人光在选车这方面就纠结了半天,全都犯了选择困难症,看着这辆不错,那辆也可以。最后还是陶然拍板,选了一个性价比超高的国产牌子的面包车,载人拉货都行,还比较方便清洗,三人都挺满意的。
    第二天车就运过来了,现在远山镇交通特别方便,还有各种专门来这里的路线,听说远山镇还要建飞机场了。
    陶然的新车到村按理说应该惹来不少人的围观,至少碰见的村民也该问几句,结果村民们和游客们对此却是漠不关心,因为根本没有心情。
    其实啊,游客们最开始对陶然也是很好奇的,谁让村民们没事就说几句,要是陶然在会怎么怎么样,谁都会好奇的。就是大家没从村民那听说陶然,光凭陶然俊秀的脸也能引起不少注意,可偏偏时间不对。
    陶然回村的时间恰好就在游客们要离开桃源村的前一天,大家都烦恼着要离开了,每天收拾东西还要琢磨着带什么特产回家,可没功夫关心其他事。
    这段时间,来桃源村的游客们没少往网上发各种体验。什么照片文章小视频,全都少不了,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喜爱。大家一方面知道自己看见了也尝不到,一方面又自虐地关注把桃源村的各种消息。
    在桃源村没有各种宏伟的自然景观,但是有田园风光,还有各种特色的小屋,最关键的就是健康美味的美食了。
    在桃源村的这段时间,游客们都吃的特别好,美味的食物让他们胃口大开。都在心里觉得等这一个月结束肯定要胖上好几斤,心里都做好了准备,不想看见悲惨的事实都没人敢称体重。
    哪知离开前有个游客应网友的要求称了一下,没想到不仅没有吃胖,还轻了一两斤,让人难以置信。
    刚来桃源村的那几天不用说了,光是这几天桃源村的餐桌上都多了几样小菜。池塘里的莲子,田里的田螺,湖里的菱角,都能被做成美食,然后被游客们拍照发到网上去。
    首先是这田螺吧,要吃就得处理地干干净净。桃源村里的做法和城市里的做法又有点不一样。他们一般会等田螺煮熟后把肉挑出来再炒,多放点花椒胡椒,那滋味又香又辣又麻。
    所以桃源村里的炒田螺只有不带壳的田螺肉,味道不错是不错,但是从外地来的游客们总觉得这样吃不够爽快。那些直接带壳炒的田螺,汁液全部浸入田螺里,用嘴用力一吸,螺肉就进入嘴里了,再配上一点小酒,这样吃才最过瘾。
    面对着村里人摆出的不带壳田螺肉,游客们吃了个新鲜,然后就有会做饭的摆开了架势,自己做了一大锅爆炒田螺来,让村民们也吃个新鲜。
    光这几天,田螺不知道被捡了多少,还好今年田螺长的也好,数量多能经得住他们这样吃。只是量更少的莲子和菱角就供应不上了,就两天功夫全部摘干净了。
    莲子的吃法也不少,主要就被村民们熬粥了。前几天村里兴起吃莲子时,陶然还没回来,从电话里听到这事就想到莲蓉了。
    所以他就提前给陶越打电话,那几天能吃的莲蓬可以任由村民和游客们摘取。等游客们离开后,才到时间成熟的莲蓬还能有别的用处,例如用这莲子来做莲蓉。
    陶越当然答应了,他们考虑后决定等游客们离开后再告诉村民。于是一无所知的村民和游客们快活地熬起了各种莲子粥和莲子羹,连苦苦的莲子心都没舍得扔,准备留着晒干泡水喝。
    对于菱角,大家直接就生吃了,又脆又甜,直接可以当水果,偶尔也会煮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