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我今天看到你爸你妈去三婶子那买鸡了,估计是要给你做大餐。
    陶然学习成绩好,为人又懂事,村里本来就人都认识他,也乐意和他打招呼。
    学校的事我都忙完了,就抽空回来看看我爸妈。陶然一路笑着应答村民们。
    陶然家就在桃源村最里面,青山脚下,陶然回家需要穿过整个村子。
    陶然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大门开着,也没见到人。往屋里走进一看,夫妻俩都在屋里坐着呢。
    回来啦!田玉霞先看到儿子,急忙站起来一把把儿子拉过,上下打量感觉儿子比以前瘦了。田玉霞心疼地拉着儿子:怎么又瘦了,学校的饭就是油水不足,你这两天在家我好好给你补补。
    是瘦了,要是太累就在家多休息几天。陶远文放下手中的茶杯。儿子回来了他也高兴,听到老婆说的话发现儿子显得有些消瘦,不由得心疼起来。
    陶然可不想让父母如此担心,他边把包放下,边给父母解释:嘿,这不是前两天太忙,我呀好好歇两天,肉就长出来了。不说这个,妈,你手艺可越来越好了,这香味我闻着就饿了。
    陶然闻着香味跑到厨房里,掀开锅一看,是他妈的拿手好菜。
    行了,赶快端菜,准备吃饭,就等你回来了。陶然麻溜地把菜给端上桌。
    吃完饭,陶然帮忙把桌子都收拾好。三个人就坐在院子里手捧一杯茶,午后的阳光晒在身上暖呼呼的。
    陶然从包里拿出给父母带的礼物,给母亲的是一个暖脚器,田玉霞身体不好特别怕冷,眼看冬天就快到了,陶然精挑细选了一个安全正规的给妈妈用。给父亲带的是一包龙井茶叶,陶盛文最爱喝茶。
    夫妻俩都很高兴,陶盛文直接把杯子里的茶倒了换成儿子带回来的新茶。
    这时陶然不紧不慢地说道:爸妈,我这次从学校带回来两袋新品种小白菜的种子,听说这个品种的味道很不错,我准备在家里种点,给你们尝尝。
    他现在还不准备说自己要回家种田,感觉父母肯定不会同意,先瞒着,等种出再解释清楚。
    夫妻两个没有一丝怀疑,这不是什么大事,儿子想种就种呗。陶盛文喝了一口茶:行啊,你想种哪儿?咱家的菜园刚被种上大白菜,可腾不出太多地。
    咱家桃山上不是有我爷住的老房子吗?我记得那边有一大片空地,地挺肥沃,大小也够我种。
    桃山指的是他家种桃树的山,那里被陶盛文种满了桃树,唯一的空地就是陶然爷爷以前在山上盖的房子,那房子周围有不小的空地,唯一特殊的地方就是旁边还有一条干涸的小溪。
    在陶然记忆里,爷爷一直住在山上,即便后来他们家在山脚下盖好了房子,爷爷也不愿意下山住。
    爷爷也在屋前开了一块小菜地,但屋后的一大片空地却一直空着不用。后来陶然大二时,爷爷去世了,山上的那个小屋子也一直空着。
    第73章
    忙碌了几天后, 桃源村的围墙已经建好, 而村里新房子的装修工作也将近完成。
    神农系统越来越善解人意,系统商店里刷新出爬山虎和野蔷薇的种子,这些种子都是系统产品, 观赏价值大大提升。
    陶然兑换这些种子后, 就直接洒在围墙两侧,每天都有村民来浇灌神农泉水。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想来很快就能长出来。
    围墙建好了,还专门留出可容纳两个轿车并排进入的两个大门。桃源村预订的大门也已经送过来了, 这个大门具有人脸识别和刷卡两种进入方式。
    不过为了让大门的这两个功能可以使用,桃源村还要在大门前建个门卫室,还要拉电线让大门能够通电。再还考虑到桃源村这里在夏天时偶尔会停电,为了保证大门的正常运行,陶然还提出要安装一个小型的太阳能发电机。
    这算起来可是个大工程, 还是慢慢来。村长先买了一把大铁锁,把新安装好的大门锁上,这样晚上桃源村民就可以安生地睡觉了。
    这些日子桃源村不允许外人进入,在某种神秘的力量下, 网上对于桃源村的讨论不见少,却很少见到对桃源村不太好的发言。
    他们想要吃到桃源蔬菜除了私房菜馆和鸿运酒楼, 也就只能在桃源超市购买了。每天早上桃源超市门前就排上了长队, 不管运来了多少蔬菜,一个小时内就能被抢购完。
    前段时间来村里被当做小偷的果蔬超市的采购员徐浩,也没能成功和桃源村签订下合约。因为桃源村的蔬菜完全供应不足, 根本没法再开发新的供货渠道。
    要不是桃源超市弄起了限购,根本没有多少人能买到桃源蔬菜。
    远山镇居民被突然增多的竞争者打击到了,本来桃源蔬菜的美味只有他们镇上的人知道,就算去桃源超市抢不到也可以去村里买。现在桃源村进不去了,还多了不少人来和他们抢,远山镇居民是怨声载道。
    桃源村注意到这种情况后,他们心里总觉得远山镇的人和他们更亲近,而且以前桃源村让远山镇居民任意进出时,从没发现过乱刻画的举动,最后一致决定提高远山镇居民的限购量,只要买的时候拿上身份证就行了。
    这消息直接别外地人发到了网上,吵着桃源村搞歧视,把桃源村又送上了热搜。可惜他们的抗议不能让桃源村人改变主意,因为他们大部分根本不会上微博。
    最后还是陶然提了个建议,等村里新种的蔬菜长出来一批后,可以在网上开个淘宝店。让更多的人能吃到桃源蔬菜。把这个方案确定后,陶然用桃源村的账号发到了网上。瞬间网上对桃源村的讨伐声消失地一干二净,都盼着桃源村多种点菜,把店开起来。
    陶然看着网上讨论着热火朝天,又发了个九宫格图片上去。油菜花组成的金色海洋,翩翩起舞的蜜蜂蝴蝶,被葡萄藤缠绕着的木制凉亭,桃树下古朴的木石房,还有那绿油油的菜地。
    网友们哀嚎着为什么桃源村不开放,不说那些美景,只是看到那些蔬菜,就感觉口水在蠢蠢欲动。
    桃源村民对这些是半点不关心,没有了过来买菜的游客后,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
    尤其是现在新房子就要盖好了,该搬家喽。村长找到村里的老先生,选定了一个合适的日子后,就通知了村民,早点做好准备,到了那天,全村一起搬家。
    陶然家也不例外,不过他们搬家可就容易多了,因为陶然是村民眼中默认的神农庙庙祝,所以这房子肯定要离神农山不远。
    村里的所有房子都是青砖红瓦,木制阁楼,又做了特殊的防水处理。外表看起来古朴雅致,里面住起来舒适方便。
    房子是三层的结构,一楼有个大院子,包含着一个大客厅和一个小客厅,还有厨房,卫生间,储藏室。二楼大部分都是卧室,目前是陶盛文和田玉霞住在了二楼的卧室里。
    至于三楼嘛,只有陶然和黎庭舟住在上面了。上次和父母出柜后,当天陶然和黎庭舟当天因为心虚没跑到一个房间里头。
    结果当天夜里,父亲就敲响了他房间的门,嘴里说着要跟陶然谈心,心里想什么陶然都能猜出来。他就知道,父母再怎么开明,也会有介意的地方。
    不过,这次搬到新家,陶然还是和黎庭舟选择了在三楼的两个房间。面对父母意有所指的目光,他毫不心虚。最终他们两如愿以偿,选择了三楼相邻的两个房间。
    搬家的前一天,桃源村每家每户都已经把东西给收拾好了,一些大家具先放到车上,就等着第二天运过去呢。而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三叔,您家这木板车还没散架呢?
    这木板车除了下面的四个车轮,都是由木头构成,这是早几年桃源村常见的配着手扶拖拉机的运输工具。不过这几年就少了,大部分都改成用电动三轮车了。
    结实着呢,别看这是东西年龄大了,还能用。三叔手扶着三轮车哈哈大笑。
    现在都见不到手扶拖拉机了,三叔是准备人力推过去?
    是啊,让我儿子拉着,我在后面帮忙推。当年去下洼村赶大集卖东西的时候,不都是我拉着这一车出门。三叔说着嫌弃地看了一眼自己儿子,这小子当时走累了还跑到车上坐着,一点都不知道心疼自己的老子。
    爸,那都多少年前的事了,我那时候才多大年纪。三叔的儿子叫屈道,边喊边不忘继续搬运东西。
    胖嫂,你家这脸盆都都多少年了,还没扔?看到胖嫂拉着大红色的搪瓷盆出门放到车里,旁边的邻居问道。
    都好好的,哪能扔呢?这还是我结婚的时候买的,都十几年了。
    我记得你以前跟你家的吵架时,可没少摔盆,到现在还没摔坏啊?邻居开玩笑道。
    胖婶也不生气,拿着盆说道:你自己瞅瞅。说起来,还是以前的东西结实,我家里还有结婚时买的床单,照样好好地用着呢。
    说到这,邻居家的大婶也忍不住吐槽道:我结婚的时候用的床单被罩啥的,本来也好好放衣柜里了。结果我家那臭妮子,要自己做个沙包,偷偷那个剪刀把床单给我剪了。
    什么时候的事呀,我咋不知道?没想到咱们晴妮还有这么调皮的时候。
    这边拿出来以前用的床单脸盆,那边也拿出来了好东西。
    大爷爷,大爷爷,你这拿得是啥东西呀?看着大爷爷手里的东西,在家门口因为搬家而兴高采烈的小孩子们瞬间被吸引了注意力。
    大哥,这东西你还留着呢?看到这东西,就有人会想到了当年的岁月。
    旁边的小孙女听着爷爷知道这是啥东西,就拽着爷爷问道:爷爷,这是啥东西呀,咱家里有没有?
    爷爷一把抱起孙女,走到拿着东西的陶大爷面前,让她看清楚一点:你都这么大了,能看出这是什么东西不?
    小女孩看了几眼,犹犹豫豫地摇了摇头。这时旁边的小男孩喊了出来:我知道,是子弹,电视上见过。能嘭嘭嘭把坏人都打倒的子弹。
    陶大爷一看,原来是这个这小胖子。这小胖子平时就喜欢看那些抗日剧,认出来也就不只为奇了。他摸摸小胖子的头顶,夸奖道:真是聪明,不过这是子弹壳,这几个就送给你了。
    当年我家那小子也喜欢去捡子弹壳,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都给搞丢了。现在这些小家伙估计都没见过。旁边有老人感慨道。
    没见过才好,这说明咱们的日子和平了。
    以前有战争的时候,就是桃源村这个偏僻的小村庄也免不了参与。后来和平到来,村子里却还残留着不少当年留下来的东西,就被小孩子捡回家当成了了不得的玩具。
    村里人在搬家的过程中,可是找出了不少的老东西。以前的老家具,院子里的老石磨,甚至是那些老式的镰刀,都不舍得扔。
    别装太多,明天拿不了。就不是搬到十万八千里远的地方,都在一个村子,忘了啥到时候再回来拿不就成了。
    看着好好的搬家前准备变成了老物件炫耀大会,村长忍不住提醒大家道。
    陶然家离得远,听不到外面的动静,不过有不少年轻人都拿着手机拍照发到群里了。看着群里的一张张照片,陶然转头发到了微博上,通知网友们他们准备搬家了,又莫名其妙地刮起了一阵晒老物件的热潮。
    爸妈,咱们家就没有这种东西吗?发完照片陶然就不再管了,想到自己收拾东西的时候没见过这样的老东西,忍不住问父母道。
    有,咋没有啊,就你爸拿的那个木柜子里,有他以前的集邮册。田玉霞伸手指到,这木箱子是陶盛文一手收拾的,陶然也没打开看过,陶盛文看着儿子要翻木箱子,不仅没想阻止,还转身离开了。
    陶然听到母亲一说就想起来了,他小时候还听陶盛文讲过,结果现在给忘了。他打开木箱子看了起来:我爸年轻的时候还真是个文艺青年,现在咋就成了这个样子了。这还有几枚袁大头呢,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真的。陶盛文回答到,随便递给了陶然一个水壶,他刚才就是回屋找这东西去了:给,以前的军用水壶,当时也算是个稀罕品。
    陶然这才发现家里还真有不少好玩的东西,顿时生出兴趣来,在屋里里到处找来找去,黎庭舟也去给他帮忙。倒是陶盛文和田玉霞不愿意和他一块折腾,看着东西收拾着差不多了,就上楼准备睡觉。
    这还是小时候我爸给我买的存钱罐,当时找不到了我还难受了好久,这咋突然出现了。
    陶然兴致勃勃地说道,却听不到黎庭舟的回应,他扭头一看,黎庭舟正拿着一张照片认真的看着,脸上还露出了一个微笑。
    陶然心中有种不妙的预感,他忍不住上手抢去,却被黎庭舟轻轻松松地躲过。他起身准备再抢一次,就看到那是他一岁大的时候,被母亲套上公主裙拍的照片。
    第74章
    刚回家的小阳阳瘪着嘴有些不开心, 最终在爷爷奶奶的哄声中才入睡。
    第二天一早,小阳阳被窗外的小鸟吵醒,这时候爷爷奶奶早就起床了, 他醒后一脸兴奋地穿上衣服。可还没穿一半, 突然想到今天然然叔叔不会带他出去玩了,心情又低落下来。
    没有然然叔叔,阳阳不想起床了。小阳阳委屈巴巴地躺在床上,对着爷爷奶奶还有最爱的然然叔叔生起了闷气。
    就在阳阳看着窗外的小鸟发呆时, 卧室门被打开了,阳阳本来以为是奶奶喊他起床吃饭,谁知道身后传来然然叔叔的声音。
    啊!然然叔叔,你怎么来了?小阳阳兴奋地大喊,直接从床上蹦了起来。
    我过来找勤快的阳阳玩啊, 没想到一回家阳阳就变成了小懒虫。陶然说着,快步走到床前,把阳阳塞进了被窝里。
    田大舅家可没有装空调,而是在一楼的房间里装上了烧火炉, 平时就烧些柴火,不仅可以取暖, 而且可以煮水炖菜。就算这样, 室内温度也没有很高,小孩子光着身子很容易冻感冒。
    火炉还装上了长长的冒烟筒,可以把烟排出去, 不过为了安全,烧火时窗户和门都要留个缝隙。陶然记得每年南流村都有人在屋里煤炭中毒,还好都不严重,最后都被抢救回来了。
    阳阳最乖最勤快了,我马上就起来了,然然叔叔,你是过来找阳阳玩的吗?阳阳听到然然叔叔说他是小懒虫,赶快穿起了衣服。
    陶然看着小阳阳利索的动作,也没有帮忙,阳阳一个人也能把衣服穿好。
    可是阳阳还没吃早饭呀,不吃饭就没力气,没力气就不能和然然叔叔一块出去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