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吃饭,阳阳吃饭可快了,然然叔叔你等我一会。阳阳穿上衣服就往隔壁的厨房跑,边跑还喊:奶奶,我要吃饭饭。
    田大舅和大舅妈在陶然过来后都出门了,就是去打听打听在村里办养猪厂的事。反正有陶然在这,阳阳都不需要他们了,更不用担心了。田大舅和大舅妈心里都有些酸溜溜的。
    陶然先拦着小阳阳,把他哄去洗脸刷牙完,才开始吃早饭。
    他们家这边,早上一般喜欢煮粥,放在电饭煲里也不用担心凉了,配上自己家腌的咸菜,陶然一个人能吃两大碗。
    田家吃的咸菜是陶然送来的,这些咸菜都是神农泉浇灌长出的,田玉霞用神农泉水腌制的,味道好极了。
    小阳阳也吃的开心,还是陶然怕他吃太多积食,让他停住了口。
    吃完饭,陶然信守承诺带着小阳阳出去玩了,这次他过来就是转转,看看南田村发展是怎么样。
    南田村这里山也不少,东边有个小山坡就叫东山,地上平坦,陶然记得小时候陶盛文和田玉霞带着他来外公家时,都会带着他放风筝。
    陶然灵机一动,跑到田家的杂物间翻找起来。这个风筝是陶然外公做的,陶然本来要拿回家,结果桃源村能放风筝的平地可不多,所以他每次放风筝都是在南田村,风筝也放在了田家。
    翻了半天终于找出来了,看着破破旧旧的风筝,陶然叹了一口气,什么都不懂的阳阳也在旁边托着脸唉声叹气。
    看着完好的风筝线,破烂的风筝纸,还有脏旧的骨架。陶然决定和小侄子阳阳做一个风筝。毕竟这个风筝也是陶然的外公和他一起做的。
    可惜阳阳才六岁,不捣乱就算是听话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就陶然也算是心灵手巧,还记得外公和他说过的做风筝的小技巧。忙活了半天,终于把风筝给做好了。
    就这样一上午过去了,为了让小阳阳有参与感,风筝上的画可是让小阳阳画的。看着风筝上棕色的几个圆圈,陶然违心地夸奖小阳阳熊大熊二画的好。
    等到爷爷奶奶回来后,又是一番夸奖,把阳阳高兴得最都合不上了。
    下午带着阳阳跑到东山上玩了一下午的风筝,他们还没玩多久,南田村里不少小孩子带着风筝也跑过来了,于是陶然成了风筝大赛的主持人。
    之后一段时间,陶然每隔几天就跑过来几趟,一是为了安抚小阳阳,二是看看田大舅需不需要帮忙,三嘛就是看看南田村。
    其实陶然自从上高中后就很少来南田村了,高中学习忙,每月也就放假两天,也就过年来南田村看望外公外婆。后来上了大学没有相信中的轻松,而是更忙了,毕竟大学有着各种实验各种工作占据了陶然的时间。
    所以,在这段时间一直仔细观察南田村的陶然看来,南田村真是很容易发展。就像是上次放风筝,村里的小孩子大部分都有风筝,都是他们爷爷给做的。
    南田村的老年人对一些手艺活可真擅长,想那种精细的刻花纹只有少数几人能做好,但想风筝竹篮竹筐竹席那几乎每家都能做出来。
    南田村完全可以发展手工业嘛,桃源村的人可没多少人有这样的手艺。现在仔细想想,家里的凳子可都是陶然外公打的,用了好多年都没坏。
    以后完全可以和桃源村联合起来嘛,一边种植,一边手工。
    这段时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田大舅家决定养猪了,他儿子田旭和养猪场签的是一年的约,就准备开年后合约到期就回家。
    田大舅天天去瞅养猪的场地,最后纠结了半天。陶然还建议了他可以和养猪场建个沼气池,就是花费太大,田大舅舍不得投入这么多。
    最后选择了南田村废弃的一个稻场,以前都是用来晒稻子的。南田村有两个稻场,后来村里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这个大稻场因为位置偏僻而被废弃了。
    说起来桃源村里也有个稻场,就是那棵桃王下的空地,现在也仍然可是算是稻场。农忙的时候做稻场,开会的时候当会场,空闲的时候又变成村民活动中心。
    话又说回来,田大舅看中这块地就是因为地方大,以后要是养猪场扩建改建,甚至加上沼气池都有地方。而且这里被废弃人原因之一就是地方偏僻,最近的一家也在一百米开外,那家还都搬到外地了。
    这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这地方离家不远喽,田大舅家离这养猪场也就五六百米的距离,不用每天花时间在赶路上。
    地点确认好了,田大舅就跑去找村长了,他放弃了村里分给他家的几块田地换成了旧稻场。
    村长是没问题的,田外公以前是村书记,对村里也是尽心尽力,在村里名声好得很。就算田旭他前妻家里人跑来村里闹一场,村里人也只议论田丰和田旭太老实了。
    所以这事基本没有任何阻碍,村长通知了村民,等了几天没人反对,就把稻场那块地分给田大舅了。
    唯一可惜的是现在养猪也赶不上春节了,田大舅也不难过,做事情就得稳扎稳打。地批下去的第二天,他就考虑建筑队了。
    这件事更不用担心了,有田二舅在呢。他好歹在建筑工地混了这么多年,大小也是个包工头,听到他哥在电话里说这件事,直接拍着胸脯保证这个活他包了。今年过年提前回来,趁着过年的时候把这个养猪场给建好喽。
    这些事和陶然没多大关系,他偶尔提一两条建议可以,干涉太多就有点不够来事了。
    所以他就天天在家呆着,没事跑去带着阳阳玩,这次在南田村,下次带到桃源村。
    在小小的阳阳脑子里,没有比这更幸福的日子了,直到他尝到了然然叔叔种的草莓。
    可惜在他忍不住和室友炫耀时,被那几个家伙尝了几口,从此那几个家伙天天跟他抢菜吃,室友们也都成了桃源村的粉。
    几个室友还闲着没事关注了桃源超市的公众号,虽然自己买不了,看看评论也挺搞笑的。
    这次陶然家的草莓上架,这几个小伙子正好没课在宿舍开黑,看到消息提示连游戏都不管了去抢名额,宿舍六个人也就只有古茗和宋磊抢到了。
    大家在一起合计了一下,那天正好是周五,就一节公共课还可以找人帮忙答到,不如逃课过去吃个草莓。最后古茗和宋磊两个就带着全寝室的期望过来了。
    古茗想到了发在宿舍群里的一系列清单,什么萝卜番茄都可以当水果吃,生菜白菜其它的都可以烧烤。基本把桃源村所有种类的菜都给写全了,甚至标注了哪种蔬菜要去哪买。他们天天在公众号里混着,谁家种的好搞得一清二楚。
    自己逃课回来可不敢和家里说,古茗还偷偷打电话给家里打听了,没一个人抢到的,他就放心过来了。他是不知道,家里人因为只有爷爷抢到有些生闷气呢。
    谁知道刚来没多久就看到自家爷爷的身影,因为上次来桃源村时他的行为,爷爷把他狠罚了一次,到现在对自己态度还不好。
    看到爷爷严厉的眼神,古茗一句话都不敢说,宋磊感到这气氛僵硬也不出声,两个人低眉顺眼走在人群边缘。
    人群一直到了草莓大棚,大家都有好奇心,想看看到底味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好。再说了自己没有采摘名额,可以等别人买好了,再向这些人买嘛。
    今天一大早陶然一家人就起来了,陶然是一点都不紧张,对自己草莓的限量毫不担心。陶盛文和田玉霞就不一样了,这草莓好吃是好吃,但是他们这小地方还没见过50一斤的草莓。
    第75章
    还是王卫军机灵, 这几天他陪着老婆子去桃源超市买菜,可听卖菜的说了,陶然家的草莓快要熟了。
    看着老大哥沉迷品茶, 他偷偷拿起手机, 看到消息的一个瞬间来了精神。果然是陶然种的草莓熟了,他直接按照提示一步步预订到了摘草莓的名额。
    这几步手机操作他可是练习了好久,等到看到预订成功的四个字,才忍不住笑出声来。
    听到对面传来的笑声, 古冶出才觉得不对劲,一脸迷茫地看着王卫军对着手机傻笑。慢慢反应过来,也拿去手机看起了消息。
    王卫军你个老小子,这么重要的事你也不告诉我,我跟你说, 咱俩绝交了!绝交!伴随着古老爷子的怒吼声的是那努力想操作却有些笨拙的手指。
    王卫军努力收敛自己的笑意,拿过老大哥的手机帮他操作起来,没两下就给预约上了。可能这个点玩手机的人不多,竟然还有预约名额。
    看在王卫军帮他预约成功的份上, 古冶老爷子也不再嚷嚷绝交这件事了。
    两人都拿着手机在那乐滋滋,王卫军有种忘记什么事情的感觉。
    你是不是忘记把这件事情和我说了, 我差一点没抢上。王卫军背后穿来了幽幽的声音, 他心头一凉,自己竟然忘了在厨房的老伴。
    王红英都快被气死了,这老头在我做饭的时候悠哉悠哉喝茶也就算了, 看到草莓预约也不提醒自己,要不是她在厨房听到古老大哥的怒吼,她就直接错过了。
    更可恨的是,他都帮古冶预约成功了,也没想到要提醒自己老婆。
    你这不是抢到了吗?我这不是一时半会没想起来看着老伴拿着锅铲冲出厨房,还有那舞动锅铲的姿势,王卫军的声音弱了下去。
    旁边的古老头正在那幸灾乐祸,看着这场景也想到了什么,笑容有些僵硬。连忙拉起手机给儿子他们打了个电话,等发现他们都还不知道这件事,又若无其事地挂断了电话。
    反正他老伴已经去世了,就他一个老年人,忘记什么也不会有人感怪他。
    预约这件事,说起来还是陶然弄出来的。当时他家的草莓才刚发芽,就有不少来村里卖买菜的人打听。本来他还准备直接拉到镇上卖的,最后出于种种考虑,还是想弄了个草莓采摘预订。
    他跑去和村委商量了一下,申请了一个桃源村公众号,平时就交个桃源超市的老板陶家兴来打理。
    村里的人也都在菜地旁边竖个牌子,遇到过来的游客就给他们说一声,这些人想关注就关注,不想关注也不强求,结果现在公众号有上万人关注了。
    这个公众号一般就发一下明天都是桃源村哪家卖菜,卖的有什么菜,都分别在几号柜台。每天看的人也不少,都是大早上抢菜前看的,要好好规划抢菜路线。
    底下的评论也好玩,大家都在文章下面指点江山。
    今天有陶柱卖的菜,大家冲啊!
    尊老爱幼的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都六十多了,就想吃一口陶柱家的菜,大家就别和我抢了。
    我都算好了,进门后直走就是5号柜台,陶盛宁家的生菜种的好。再左拐往前的3号柜台是陶柱家的,这就不用说了,他家的萝卜是一等一的。转到右边7号是陶盛泽家的芹菜,再往右12号陶林家的大白菜,最后最外面11号陶盛华的大葱,然后就可以结账了。
    楼上计划的好啊,你要是在超市开门之前说就更好了,现在菜都被抢光了才发,真是事后诸葛亮。
    看着这批草莓开始大批量成熟,陶然就和陶家兴说了一声,发布了关于摘草莓名额的预约。一共就60个名额,没有三分钟就抢完了。
    这速度倒是比陶然预想的快,还有这时候没玩手机的,有些人可能对这个名额不是太在意的。毕竟陶然除了第一批小白菜,都没有卖过其它的,大家对他的名字可能不熟悉。
    王卫军可是尝过陶然卖的蔬菜的人,他对陶然种的草莓充满了信心,关注之后就天天让他儿子教他操作,非要把预约的操作练熟。这不,今天就派上用场了。
    当桃源村的神农草莓打出名声后,这群看到预约通知却没有在意不去抢的人后悔莫及,只能排着长队希望能买到一小篮草莓。
    这天正好是个大晴天,风和日丽,太阳照着暖暖的。王卫军王红英还有古冶准备要出发了。
    三个人一块坐上了经过桃源村的大巴车,上车后司机对这三位老人已经很眼熟了。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去桃源村的,他这趟车每天拉的人有一半都是去桃源村的,还有四分之一也是听车上的人宣传后,改变主意下车的。
    婶,你这又是去桃源村卖菜啊?
    我们是去桃源村,但可不是去买菜的。王红英还没开口,王卫军就挺直老腰,骄傲地说道。
    那叔你们是去干嘛的?
    当然是去摘草莓的。
    叔,你们抢到名额了,唉我昨天就玩了一会,结果就没抢到。看着这小伙子唉声叹气地说道,王卫军得意洋洋。
    那个草莓预约我也看到了,可他家卖的也太贵了吧,桃源村其它菜也就比市场价高个几块钱。现在咱们菜市场草莓才20一斤,他都卖50一斤了,不仅要预约还要限购。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问你,桃源村的菜好吃不?
    好吃啊,要不然我才不多花这么多钱呢。
    那就行了,我跟你说陶然家种的菜比桃源村其他家种的更好吃。
    这个我也知道,当时陶柱刚去卖萝卜的时候,那个叫陶然的小伙子也去过,卖的小白菜,那味道简直不用说。这边也有个买过陶然家小白菜来现身说法了。
    那个我问一下,桃源村是怎么回事,这个村是专门卖菜的吗?这时一个小伙子弱弱地问了一句,看着好多人投来惊讶的眼神,连忙解释道:我在外地打工刚回来,没怎么听说过桃源村。
    看到有人问出口,车上少数几个不知道的人也开口应道:对对,我也不知道,各位大哥大姐,大叔大婶给我们讲讲呗。
    这下这个车就变成桃源村宣传会了,车上的人七嘴八舌地讲起来桃源村的神奇之处。
    等到公交车到了桃源村路口,车上的人全都跑下车了。就算是没抢到草莓采摘名额的人也要过去看看,反正还能买点菜带回家,肯定也不亏。
    这边古冶王卫军和王红英三人可来过这里很多回了,轻车熟路,给大家介绍着。
    左边这家是陶盛宁家,他家种得最好的是生菜,他们家做饭的手艺也好,你们要是中午不回去可以在这吃。
    那边是陶盛辉家的菜地,他们家种的菜味道就不是太好了,当然了比平常的菜好多了。
    王红英热情地和大家介绍着,王卫军偶尔还补充两句。
    只有古冶老爷子,一直往前方的两个背影瞅,虽然看衣服不太熟悉,但那个身姿还有走路的姿势自己实在是太眼熟了。
    越看越眼熟,古冶快步走上前去,看到那两个声音也加快了脚步,他瞬间确定了心中的猜想,大喊了一声:古茗,你给我站住。
    那两个身影听到了喊声,默默转了过来,果然其中一个是古茗,还有个不太熟悉的男生。古冶想了想,好像是大孙子的室友,他看过照片,应该是叫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