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庇,这是你自己犯下的错,你自己去收场。休想让朱家替你受罪!”严厉的七叔说。
    朱庇低头:“都是小侄的错,小侄知道,哪怕要了小侄的一条性命,小侄也在所不惜。”
    说归说,但朱庇并不想死,不然他早死了。
    朱庇的父亲虽然早早的死了,但给他留下了许多财产,有地有房子有奴仆。他的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就回家去了,逢年过节都会见他,母子情份还在。
    他有十几个叔叔,最亲近的只有两个,分别是三叔和五叔。他小时候就是跟着三叔和五叔开蒙识字,长大后,也是三叔和五叔替他求亲娶妻,助他安家立业。
    朱庇自认不是个坏人,只是一时行为失当而已。
    他娶得一妻,妻带有数个陪媵。其中一媵容貌出众,替他养下一女,母女极为相似。
    那一日,他饮了酒,与陪媵戏乐,女儿突然闯了进来,他酒兴上头,二人面目相似,他想起此女长大后也会陪媵别家,到时这等绝色就便宜了别人了,便将此女扯到怀里。陪媵见势不妙,上前阻止,推搡间,陪媵用酒壶砸破了他的头,而他一时怒极,掐死了陪媵,侮辱了女儿。
    之后,他离开了。
    这固然是一件丑事,但一个陪媵有什么要紧?女儿还小,许她金银,好好哄她也就罢了。
    不料女儿醒来见母亲惨死,自己身受侮辱,悬梁自尽,死前以金刀刺透小腹,可见取死之念坚决。
    此事便事发了。
    但……一个陪媵,一个幼女,难道还能砍了他的头来偿命吗?
    只能不了了之。
    他事后许下重礼,重重赔偿了妻家,妻家见此就原谅了他。他又对着妻子百般赔罪,提及二人子女,妻子也只能忍痛接受。
    之后妻子带着陪媵与子女与他别院分居,两人虽然在一个家里住着,却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除了过年祭祖,不然一年都见不到一回。
    儿子们只在院门前对他磕头问安,女孩子根本不叫他见。
    妻子道女大避父,女孩子长大了,当然不能再见父亲了,连兄弟都不该见,于是除了同母所出的兄妹,异母兄妹也被隔开了。
    朱庇自己的错,他哪有脸去找妻子理论?只能在外说妻子家规森严,他万分敬佩!
    这件事已经过去快十年了,居然被人揭发出来,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跑到大王面前告了朱家一状。
    朱庇恨极了此人,却半点办法都没有。
    朱七叔说:“现在外面都是人,要拉我们家的人去殿上亲自辩一辩此事。阿庇,你去吧。”
    朱庇不想去,但朱家显然没人愿意出头替他去。
    朱庇甚至还想过要逃走,可朱家的人似乎猜到了,早早的就看住了他,只等到时候就把他推出去送死。
    本来殿前自辩的日子还没订,成家突然来这么一出,就把事情逼到了如此地步。
    朱庇跟叔叔们僵了半夜,天将明时,朱三叔和朱五叔一起叹了一声,“阿庇……”
    “去吧。”
    “叔叔……”朱庇哭道。
    “你自己犯的错,就要自己收场。”朱五叔说,“两条人命,你已经逃了十年了。”
    朱庇哑口无言。
    他离开前,想去与妻子告别,还想说服妻子与他一起去。他想,只要妻子肯替他说话……替他做证,就说那对母女是急症而死的不就行了?
    可他来到妻子门前,妻子拒不开门,在门后对他说:“奴奴恭送朗君。”
    朱庇柔声道:“你能舍得我吗?”
    妻子的声音颤抖了起来:“……我没有一日,不想起阿桃的眼睛,她一直在看着我。”
    阿桃?
    对了,那个媵的名字叫香桃。
    女儿呢?叫什么名字?
    朱庇直到出门坐上车都想不起来,他其实早就忘了这两人了。
    “唉……”为什么要有人提起来呢?这是他家的事,他的妻子和岳家都不过问了,这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只怕今天要丢脸了。”朱庇以袖遮面,偷偷的溜进了人群中。
    此时,有一义勇之士上前,当面质问成家是不是家有丑事。
    成蚕大声说:“我成家百年声誉,怎能容你污蔑?”
    此人就把这十天状告的人的罪行都给背了出来,背一个,当着围观之人的面质问一遍。
    朱庇发现了,如果人群中无人开口应答,这人连说三遍——好像就等于那一家承认了啊!
    于是当这人说到朱家之事时,他仰头走出去,云淡风轻的说:“我就是朱庇。”
    身后一阵哗然。
    朱庇:“只是你所述的小女,乃是急症而死。我当日不曾见过小女,事后才得知她与其母食过晚饭后突发恶疾,第二天才知二人过世。”
    他目视此人:“所以并非是传言中的小女受辱惨死,而是恶疾。我听说有人污蔑小女名声,不能忍受,这才特意前来,告知大家真相!众所皆知,我父早丧,我母归家再嫁,我是叔叔教养长大,从小不敢有片刻懈怠!我与妻子成亲后,夫妻恩爱,我妻持家严格,我极为敬佩我妻,传言是子虚乌有,信不得的。”
    他看起来镇定自若,落落大方,实在不像一个穷凶极恶之徒啊。
    第437章 孝义难两全
    朱庇一出现, 就替自己辩白,此时红日初升, 一些百姓也都聚了过来,他们就算没有听到他的话,只看他这个人, 再看他敢站出来, 心里就已经信了他八分了。
    姜姬也上了将台,她在宫中又布置了一番后才出来,路上绿玉已经绘声绘色的给她学了一遍。
    “倒真是个人才。”她笑道。
    姜旦刚才借着去更衣吃了点东西,不饿了就有心情逗趣了, 他还是第一次这么早起床,看到将台东边慢慢放出光来,天空由黑转白,也很新奇。
    听到姜姬这么说, 大胆发言:“可他是个坏人吧?”
    “是啊。”姜姬说,“他是那种有头脑,有智慧的坏人。比愚笨的坏人更难抓住。”她指向将台下,“下面的人群中已经有人开始相信他了。因为人们总是觉得坏人会羞愧,会不敢出现,就算出现了,也必会畏缩。所以他现在看起来一点也不愧疚不心虚, 人们就会以为他说的是真实可信的。”
    姜旦不信,但早有侍人往来传话,把底下百姓间的议论都记住上来学给姜旦听。
    姜旦说:“那再抓住这种人, 就不能让他开口,直接杀掉!”
    “对!”姜姬惊喜赞道,“如果你确信此人有害,不管是与国,与家,与民,还是对你自己或你身边的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了他。”
    姜扬在旁边实在忍不住,他担心大王会被误导,担心公主对大王……暗藏机心。他壮着胆子说:“大王,如果当真有冤屈呢?人命宝贵,杀了人就再也活不过来了。”
    姜姬听到也不说话,想听姜旦怎么应对。
    姜旦对姜扬有种不能明说的愧疚感,当然,他现在也不会傻到说要把大王让给姜扬做了。
    不是说他当这个大王当上瘾了——虽然确实过瘾!
    而是他明白一件事,就是他当大王时,姜扬可以当太子,他反正是不会害姜扬的;但姜扬当了大王后,他当什么?
    他曾经半真半假的问过龚大夫,还要龚大夫事先发誓不能告诉姐姐。
    龚大夫听了以后笑着问他这个问题:“首先,大王如果禅位,在国中是有先例的。”诸侯国中不乏哥哥把王位让给弟弟,叔叔把王位让给侄子这种值得传颂一番的故事,内情如何不提,让位的那个,通常都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也就是说,姜旦想让位可以啊,那他日后就不能留在鲁国了,必须走,必须走得远一点,必须让所有人都找不着他。以前这种让位的大王据传还有成仙的了呢,人间再无踪迹,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姜旦当然不想离开鲁国,他连莲花台都不想离开。他的意思是,除了大王不当,一切照旧。
    龚大夫呵呵道不可能。
    姜旦又突发奇想,那姜扬来当大王,他去当太子怎么样?
    他再傻也知道姜扬的学问比他好得多,字比他认识得多,会写的也多,长得也比他好看。那大王姜扬来当会更相称。
    龚大夫问:“大王可知什么是太子?太子,就是明天的大王。大王就算当了太子,以后也是要当大王的。恕我直言,如果大王当真这么做,只怕太子活不到明天。”
    姜旦打了个寒战,又想起了那天的金潞宫和那天的姐姐。
    鲁国和莲花台的主人是姐姐,姐姐要谁当大王,谁就会是大王。其实是由不得他做主的。
    他只是抱着万一有机会这样的念头不死心的想努力一把,见事无可能,也就打消了念头。
    然后,他有了王后,而太子目前仍无妻室。
    在他殿上曾有人提议,可以送信回郑国,为太子求娶郑国淑女,这样他们这对兄弟都娶郑女为妻,也称得上是一桩佳话。
    但很快这个提议就被人大骂特骂,那个人也被骂得不敢再上殿来,还是他送去礼物,请他上殿,他才敢再来。
    因为郑王现在倒行逆施,已经在民间颇有些恶名了。郑姬因为来鲁国较早,又是被他亲手抚育长大,倒是没有牵连到她身上,不过就算这样,也有人提议将郑姬送回郑国,因为不耻与郑王为伍。
    之前郑王送信来大骂他,说他是小人,野人之子什么的,他问过姐姐后把这封信给殿上的人看了,于是现在殿上公卿都对郑王恨之入骨,骂起来不遗余力。
    唉,春花都被吓坏了。
    想起春花躲在他怀里发抖的样子,姜旦就心疼,看到她变瘦的小脸,他还特意多陪她用了几餐饭,叫她不要放在心上,既然已经到了鲁国,就把自己当鲁人看,不要再想郑国了,郑国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他也已经明白,春花这个王后意味着她会是他的妻子。他虽喜欢春花,却不是男女之情。但……经历过小星后,他也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再爱上什么人了,敢不敢去爱了。
    或许,春花和他会是很好的一对。
    他有春花,阿扬却没有妻子。姐姐到现在都没有想过要给他找个妻子。
    阿扬宫中有宠婢,却只是宫女,连女官都不是,生下来的孩子,也都一并送到了宫人监则侍人宫女抚养。
    姐姐说,这些孩子可以穿黑衣,少时在宫中当职,男为侍从,女为宫女。如果成才,可以赐姓为官,但不得姓姜。至于赐什么姓,叫他看着办。
    儿子可以当官,女儿就可惜一点,但也有办法。
    因为现在国中女子也可有私产,姐姐又说,女子虽然不可以当官,但可以封个虚职或虚爵,不领实职,只领官禄。
    所以他早早的就想好要给他和姜扬的那几个女儿封个什么爵位,再替她们选婿,招赘。
    姐姐说都由他。
    总之,这些人都是他的责任,他这个大王必须让他们过得好才行。
    但对姜扬,他却既无法给他妻子,也不敢为他反对姐姐……
    姜旦说:“阿扬说得也有道理。”他想了想,“那就需要好好审查他们是不是真的犯了错。如果是真的,那不管他们怎么狡辩都没有用。”
    姜扬只怕姜旦一意孤行,见他这么说,松了口气,恭敬道:“大王深谋远虑,是我失言了。”
    姜旦温声道:“阿扬思虑周详,孤喜。”
    说罢,在姜扬的肩上轻轻拍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