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觉得有些单一,但又想不出其他样式,只能这样将就了。”
    当然,将就是对锦绣这样的人来说,一般人家能拥有伙计拿上来的一件,还是很值得开心的事。甚至能留着给孩子当嫁妆。
    锦绣眼珠一转,若有所思。
    继而看到被何烈搁置在桌上的匣子道:“这是何物?”
    何烈将匣子打开,锦绣觉得眼睛差点儿被金光闪瞎。
    里面是整整一匣子金叶子,每片都做的格外精致,指甲盖儿大小,叶子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最关键的是每片的形态都不相同,可见匠人的手艺确实高超。
    何烈道:“匠人们的练手之作,我看着还算有趣,让人装了一匣子,打算拿回去自己把玩。”
    锦绣眼睛当即一亮:“还有没有?给我也来一匣子。”
    何烈自然无有不应,只周文奇怪道:“咱两的月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堆金叶子吧?”
    锦绣骄傲的拍拍荷包:“出门前,特意和爹要的。”
    周文感觉自己遭到了来自最好兄弟的背叛,小心脏有些受伤。
    不过受伤的小心脏在见到外甥女知秋能暖化人心的笑容时,顿时痊愈。
    知秋甜甜的感谢两位舅舅,瞬间让周文放弃所有原则,毫无底线的告诉知秋:“这有什么,你要是喜欢这个,舅舅下次还给你送!”
    夏绣看的无语至极,只能转身和锦绣说话:“我还想着下午再打发人去爹那边看看,没想到你们倒是先来了。”
    锦绣坐在夏绣对面,直接问她:“爹让我们来林家瞧瞧,别让你被人欺负了去,林家人最近还好吗?”
    锦绣说的好,是还安分吗的意思。
    夏蝉很理解锦绣的意思,想起这一家欺软怕硬的废物,不屑道:“一群废物,不值一提,你姐夫原先整天在院子里和小妾厮混,我让人从翠烟楼买了两个妓子送与他,就更加乐不思蜀了。
    现下好了,一院子的女人都怀孕了,我让人断了那院子的供给,每人一月二两银子的吊着,为了那几两银子,现在都打成狗脑子了,不足为虑。
    幸好几个孩子没有随了他们爹那性子,否则我得怄死。”
    锦绣一听,这是将人往废物方向上养啊。
    锦绣迟疑道:“和几个孩子怎么说?”
    毕竟是亲爹,还是对他们不错的亲爹。
    夏绣一扬眉,自信道:“我不会让孩子们现在知道的,等将来,孩子们知道他爹曾经做过什么,又活成了什么样儿,谁还会站在他那边?”
    这样说,锦绣就没什么可顾虑的了。
    和周文出了林家,在街上看见非常有意思的一幕。
    一青年男子身后带着三个仆从,四人往街道中央一战,一个仆从手里拎着铜锣,铛铛铛一敲,周围早有准备的人群呼啦啦往前挤。
    另外两个仆从熟练的户主自家主子,嘴里大声道:“挨个儿排队,每日一人,过时不候!伤了我家主子有你好看的!”
    周围人吵吵嚷嚷道:“选我选我,刘公子,选我,我媳妇儿偷人,和人跑了,我想重新娶个媳妇儿生孩子,请您资助我五十两银子!”
    “选我,我家牛下崽儿难产死了,我想重新买一头母牛。”
    “选我,我爹都快饿死了,就想吃一口醉仙楼的烤鸭,请刘公子帮我买一只烤鸭!”
    理由千奇百怪,有些一听就很扯淡。
    锦绣一眼就认出被人围在中间的那人,正是去年来家里,被自己给坑了的刘兆东。
    想起夏绣姐姐后来写给自己的信,锦绣觉得他大概明白了什么。
    周文看的纳闷儿极了,拉住一个看热闹的汉子问道:“这是在干什么?”
    那汉子一脸“你绝对是个外地人”的表情,用夸张的语气道:“这是我们德宁府的一景儿,这刘家公子以前仗着家里有点儿钱,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让人恨得牙痒痒。
    后来不知道哪位义士做好事不留名,将这刘兆东给好一顿收拾,据说是只要他心里一想要做坏事,就要吐半盆儿血。
    请了无数大夫都没看出个缘由,后来有位高僧给出了个主意,让他日行一善,可缓解症状。
    刚开始刘兆东为了图方便,每日让人给城中的一个叫花子一两银子,结果病症不好反增,又去问了高僧。
    高僧言,他做善事不诚心,让他用心感悟。
    刘兆东下山后,每日带着家仆在这条街上喊,谁家里需要帮助,都可以找他。
    这不,一日日的,吸引了这么多地痞无赖,整日想着诓骗人刘家的银子。可那刘家的银子是那么好骗的吗?
    刘兆东本人以前可没少干诓骗别人的事儿,还能让这些无赖给骗了不成?”
    果然,锦绣抬头,就听见刘兆东站在人群中央,双手叉腰,指着刚才说话的几人道:“城外农户家娶个黄花大闺女才不到五两银子,你要娶的婆娘是大腿根儿镶金子了不成?”
    “还有你,你家里的牛,这个月已经病死了五头了,我看这么下去也不成,得让县衙的人上你家查查是不是有人故意谋杀耕牛!”
    “至于你,昨天你娘快饿死了,前天你爷爷腿瘸了了,大前天你奶奶眼睛瞎了,大大前天你闺女掉河里快淹死了,你家里怕不是死的剩你一个了?”
    周围人哄堂大笑。
    刘兆东站在人群中央道:“我刘兆东只是坏,又不是傻!没事儿少打扰你刘爷做善事!滚滚滚!”
    想占便宜的一哄而散,留下几个真心向刘兆东求助的。
    刘兆东虽然一脸的不耐烦,但还是耐着性子听完了那人的描述,让人跟着去家里看看情况。
    锦绣惊叹道:“这人对自己的定位可真准啊!是我目前见过的所有人里,最有自知之明的了!”
    周文也被刘兆东毫不做作的那句“我只是坏,又不是傻”给惊掉了下巴。
    成绩
    两人回到家乖乖等院试出榜。
    院试一般五日后出榜,主考官确定了院试榜单名额后,还要从各县调取名单上众人的府试和县试考卷用以对比,以免出现代笔考试的情况发生。
    通过院试就成了“生员”,也就是民间常称呼的“秀才”,到了这一步,才算是正式进入科考大门,成为士大夫阶层。
    秀才有见县令不拜,名下部分田产不纳税,犯了错县令不能随意上刑等特权。
    而秀才与秀才之间也是不同的,一等秀才,就是成绩最好的那部分人,被称为“廪生”,每月可以在当地县衙领取一定的粮食。
    二等秀才,被称为“增生”,相对廪生来说,没有粮食可领。
    至于第三等,则是附生,就是考过院试,拥有入学资格的秀才。这里的入学,指的是可以在府学或县学学习的秀才。
    到了放榜这日,元老爷早早的打发人去府衙外守着,一有情况立即来报。
    至于为何不去府衙外等待,主要原因还在周文身上。
    不仅周文不去,其他几人也都不能去。
    因为府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榜下捉婿,眼下只要上榜的,至少是个秀才,有些人家就要在今天,为家中女儿捉一个回去成亲。
    人家的家丁打手一拥而上,将人抢回去,也不管你是不是成亲了,有没有妻子儿女,先给你套上喜服,成个亲先。
    等生米煮成熟饭,往后的事情谁还说的准。
    对一些人来说,这简直是天将好事,若是被人选中了,乐的当个任由人摆弄的白痴,放着有钱人家的黄花大闺女,不睡白不睡。
    白得一老婆,还带着无数家产,哪还能想起家中的糟糠妻和无辜稚儿?
    当然,对另一些人来说,就是避之不及的祸事,比如周文。
    而周文恰好是十五岁的美少年,长相清秀,气质忧郁,是很能让姑娘家动心的少年样貌。
    其他人也是和周文一般无二的原因,例如楚舟,是不想现在莫名其妙的被迫成亲,还有的人,例如冯舒年,是家里早就给定了娃娃亲。
    看起来只有十岁的锦绣最安全,但他一点儿都不想来回折腾,于是格外乖巧的在家和周文一起等待。
    锦绣他们住的巷子,周围都是有一点儿身份地位的人家,比如读书人家,比如小官小吏,因为外面比较安静,有一点儿声音,住在里面的人都能听见。
    不久就听见敲锣打鼓的声音从巷子口传来,元老爷紧张不已,瞬间从椅子上站起来,让人去门口看看情况。
    然而热闹的锣鼓声从元家门口经过,一路往巷子里面而去,远远地还能听见恭喜刘家老爷高中的话。
    元老爷有些失望,又觉得不应该:“都是从榜单最末端开始报喜的,咱家还早呢!不着急,不着急!”
    嘴上说着不着急,整个人在院子里打转,脚下生风,锦绣感觉自己要被元老爷转晕了。
    不过很快,就有元家派出去的下人,呼哧呼哧的跑回来,大喘着气,牙咧到耳根子上,大声对元老爷道:“咱家文少爷中了!中了!二十五名!”
    元老爷一听,大喜,立即道:“赏!每人赏三个月月钱!”
    锦绣先是替周文开心,随即又是一囧,这又是二十五名,着实有些微妙的缘分。
    果然周文先是很开心,随即表情微妙:“这,又是二十五啊!总感觉像是在骂人似的。”
    元老爷才不在意到底是第五名还是二十五名,只要是个秀才,他们元家也不在意每月从县衙领到的那点儿粮食。
    高兴地跟什么似的,打发人去给林家的女儿家报个喜,顺便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
    分享完了,才想起来另一件事:“宝儿呢?宝儿的成绩如何?”
    下人一呆,如实告诉自家老爷:“榜单都是从后往前张贴的,我先看到咱家文少爷,就先跑回来报喜了,少爷的应该还没出来!”
    下人们对自家少爷信心十足,元老爷则心情忐忑,来回走动。
    周文劝元老爷:“姑父,宝儿的成绩一向比我好,您就放心吧,肯定没问题的!”
    元老爷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就担心有个万一,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十拿九稳的事,要是万一宝儿落榜了呢?
    锦绣看这样子也是无无奈的很,知道劝不住,只能放任。他本人倒是不担心上榜的问题,就看名次前后了,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就在元老爷脑补的时候,外面小厮急匆匆跑进来,跑得太快,还和出去的人撞了一下,两人摔倒在地,来人还坐在地上,嘴上飞快道:“少爷中了,第二!”
    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院子里立马乱哄哄的开始向元老爷道喜。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停在元家门口,吸引了周围巷子的小孩子围观。
    元老爷带人急匆匆出门,才发现报喜的官差一下子来了两拨,两拨人在自家大门口还寒暄上了。
    双方一对暗号,发现来的是同一家,这件事瞬间吸引了周围人家的注意力。
    元老爷笑呵呵的让人给看热闹的人送上早就准备好的糖果点心,礼物不在贵重与否,关键是让大家沾沾喜气。
    将报喜的官差迎进门,双方又恭喜了一次元老爷:“恭喜元老爷啊,这一下可谓是双喜临门,可喜可贺,令郎年轻有为,将来定能金榜题名!”
    元老爷实在太高兴了,他也不想把这份开心压下去,大大方方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躬身行礼,感谢所有人:“管家,快将准备好的谢礼拿上来,今儿老爷高兴,每人给双份儿!”
    报喜的人见到管家送上来的谢礼,眼睛笑眯了,好听话不要钱似的往外掏,说的元老爷恨不得当场再补一份谢礼。
    等报喜的人走了,元家下人在门外点燃了爆竹,噼里啪啦一阵响,整条巷子的人都知道,新搬进来的元家啊,一次出了两个秀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