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茂从军医身后拍了军医一把,差点把军医的骨头拍散架,他说:“你闻闻!郡王身上有一点酒气吗?”
    军医说:“小老儿长鼻子了,小老儿说是像,像!但问还是得问的:郡王不曾喝酒吧。”
    赵茂说:“我闭着眼都知道郡王没喝酒,咱们郡王从不借酒浇愁,他是清醒人,只心境平和的时候,才喝一两杯。”
    荀靖之的侍从也说:“不曾饮酒。”
    军医说:“啊、啊,那郡王今天吃了什么东西么?”
    荀靖之的侍从说:“吃是和我们吃的一样的。”
    军医问:“郡王不吃丹药吧?”
    侍从回:“不吃。”
    军医问:“小老儿给郡王开醒酒汤,先喝喝看。那……那郡王是遇见什么事了么?比如在你们没看见的时候,喝了什么东西。”
    侍从说:“应当是没有的,我就在郡王身边。我是陛下赐给郡王的侍从,我不管别人的死活,一直跟着郡王。”
    赵茂递给军医一截蜡烛,说:“别吵别吵,老头儿,让人去煎醒酒汤,你去看看蜡烛是不是有问题。你找个空营帐,点燃蜡烛,再叫一个士兵,让他在营帐里对着蜡烛坐着,看他晕不晕。”
    军医闻了闻蜡烛,收起了蜡烛,说:“小老儿叫自己小老儿,你怎么直呼小老儿‘老头儿’呢,罢罢,哪天你受了伤,就知道叫小老儿‘老先生’了。小老儿这就去找人了。各位大人,你们既然要守着郡王,就不时叫一叫郡王的名字,没准郡王一会儿就醒了,我看确实是像醉死了,没什么大碍,就是不知道郡王是吃了什么才这样的。一直跟着郡王的那位大人,你再仔细想想,可是你漏了什么细节吗?”
    赵茂推着军医往外走,说:“是蜡烛、是蜡烛,看来军营里要有大事,你快去查查看蜡烛的问题。要是蜡烛有问题,还得有人出事呢!”
    军医走了。
    荀靖之和其他将领带兵东来,各自划了处理的郡县。荀靖之带了八千人来北海郡,开城门后,有中郎将带着两千人留在城中维持秩序。赵茂和另一个校尉留在城外守营。
    赵茂还要守营,让参军和另一个校尉守着荀靖之,然后让荀靖之的侍从给他们讲讲下午他们在城里遇到的事情,让他们一起看看是怎么回事。侍从回营后,和赵茂说郡城内有一个古怪的大宅,赵茂让侍从向众人仔细讲讲那宅子怎么古怪,再仔细想一想郡王是不是在宅里喝了井水,或吃了什么东西。
    军医在隔壁的空营帐中点燃了蜡烛。
    众人在赵茂的营帐中,守着昏迷不醒的高平郡王,不时叫一声“郡王”或“将军”。
    影子摇动。一个人的影子,或众人的影子,都在摇动。
    荀靖之的侍从为众人讲述了自己下午和郡王一起经历的事情,事情发生在北海郡城城东一座有着黑色高门的大宅里。
    第209章 方术1
    一座有着黑色高门的大宅
    北海郡城城东有一座有着黑色高门的大宅,宅门外挂着白色的引魂幡。白幡不知挂了多久,其上写着两行字:“金童”“玉女送西”,幡纸的下半部分被血手扯掉了。
    血色的指印印在白幡下方。
    那是尸群留下的指印,还是活人在出逃时留下的指印?宅子里还有人吗……
    太阳西斜,影子被拉得很长,天空变成了黄色。用“黄昏”来命名一段日落前的时间,十分恰当。
    引魂幡在风里飘动,黑门、白幡、败坏的血色,都被黄昏加以晕染。士兵们站在紧闭的大门前,不知为何,一齐陷入了沉默。
    侍从跟在荀靖之身侧,他们这队人手跟着荀靖之进入了这条巷子,来处理这条巷中的尸疫。其他巷子里也有他们的人。
    五六只狂尸从后方爬来,几个士兵转身搭弓,围住了爬来的狂尸。这附近的尸群是饿了太久了吗,它们瘦得吓人,形貌如地狱中的饿鬼,从后方爬了过来。
    荀靖之伸手要去推门,侍从忍不住开口叫了他一声:“郡王。”
    侍从说:“这、这,小心门里有古怪,太安静了。要不,要不等等其他巷子里的人来了,咱们一起进。”
    侍从害怕一打开门,发现门里躺着一地的狂尸——宅前既然挂着引魂幡,宅里想必办过丧事……棺材里的尸体已经腐烂,散发出腥臭恶心的气味,宅子里有一地纸钱,躺倒的尸群自纸钱中齐齐地站起来,脸上还沾着纸钱,迅猛地——
    迅猛地冲向他们。
    荀靖之说:“不必等,我先看看门后有没有东西。”他推了一下门,没推开门,他说:“暂时放心,门是锁着的,有东西也不会立刻冲出来。”
    门后没什么动静,饿鬼般的尸群在荀靖之等人身后爬动。
    荀靖之举起手,用杀生剑的剑柄叩了叩门。
    众人盯着厚重的黑色宅门。
    “咚”、“咚”。
    叩门声沉闷。
    门后没有声音。门后似乎没有尸群——如果有尸群,它们察觉到人气和声音后,应该已经跑过来了。
    荀靖之将杀生剑伸进门缝中,割开了门闩。侍从不敢呼吸,等待着这扇厚重的大门打开。
    荀靖之一脚踹开了宅门——
    宅子里没有纸钱,只挂着引魂幡。金童前接引,玉女送西方,灵幡上的男女童子注视着所有停在门外的人。多少人,三十多个人,还是四十多个人。都是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