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请选出第五岐(佛子)用过的身份____
    a.扬焰
    b.王冰之
    c.荀靖之
    d.柏中水
    e.西园寺清正
    f.苏我篁
    #第五岐身份众多
    #第五岐金木水火土各起一个名字(bushi
    ————
    不必觉得贺兰奢的行为极端,佛教确实有燃指供佛以示虔诚的人,所以燃指不是贺兰奢脑袋一热自己想出来的,是有先例在,而他选择了同样的做法。南朝梁高僧传卷十二刘宋僧庆、续高僧传卷二十七南齐法凝与北周僧崔等诸师之传记中,皆载有烧指供养之行。到了唐代,韩愈批判攻击佛教的《论佛骨表》中有“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这样两句话,也可见一时的风气。
    贺兰兰非常坚定地选择了放下,不拿剑了,也不再恨。
    第154章 道旧3
    梅花,是苦的。
    抚子内亲王曾托第五岐替自己送给贺兰奢一枚珍珠贝母。贺兰勉说贺兰奢死了,或许他有骨肉兄弟之间的直觉,他是对的,人们找不到贺兰奢,因为他的确去世了……可是第五岐不想相信。
    贺兰勉要为贺兰奢立衣冠冢,打算将抚子内亲王送给贺兰奢的珍珠贝母和贺兰奢的旧衣服一起埋到墓冢中。第五岐不相信贺兰奢死了,他在离开李瑰将军的军营时拿走了珍珠贝母。
    他希望将贺兰奢珍视的珍珠贝母还给他。
    然而,他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师弟。
    明夷二年,在日本国,他将珍珠贝母交给了它原来的主人抚子内亲王。贺兰奢和日本国朝使约定好一同东渡,但是乾佑九年,没有要回日本国的遣朝使,不出意外的话,一批出使许朝的使者将在乾佑十年归国,贺兰奢会和他们一起走。
    但是明夷二年,也就是乾佑十年,第五岐没有见到自己的师弟。许朝人找不到他,他也不曾出现在日本国。
    抚子内亲王拿到旧物,痛感年岁之流逝,思及贺兰奢的失踪,三次弹奏《道成寺清姬变》的尾声。
    抚子内亲王放下琵琶后,将珍珠贝母拿在手中,做了一个细微的动作,旋开了珍珠贝母——这小小的贝母中有一道精巧的夹层,其间夹着一张日本国高砂大招提寺高僧写下的平安陀罗尼咒纸,这咒纸是内亲王离开日本国时,她的兄长清仁天皇亲自去佛寺中求来的,内亲王将它珍藏在珍珠贝母中,将这道平安咒转送给了贺兰奢。
    内亲王目不能视,内亲王身侧的婢女紫蝉忽然“啊”了一声。
    陀罗尼咒纸上已经发黄,其间夹着一张很小的纸片。
    乾佑六年,紫蝉亲自将咒纸放进了贝母的夹层中,她清楚记得,夹层中只放了咒纸。
    紫蝉将纸片展开,纸上露出了四个指印,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印的血色已经转暗。
    纸片是贺兰奢经常用的东山兔白纸,上面整整齐齐地用血写了三个汉字,字迹因血迹的扩散而显得漫漶不清。紫蝉仔细辨认,将那三个字读了出来:颔、下、伤。
    颔、下、伤?
    贺兰奢是说自己颔下受伤了吗?还是……他见到一个下巴有伤疤的人,而这个人和他的失踪有关。
    纸片上只有四个指印,贺兰奢在乾佑九年一月自断拇指,那么纸上的血字一定写于乾佑九年一月之后。贺兰奢发现了什么——在他出事之前,他一定是找不到墨迹,所以才以血代墨写了字,而他为什么整整齐齐写下了这三个字,又将这三个字藏了起来。
    第五岐不知道师弟到底经历了什么。
    四指……贺兰奢将断指的事情写信告诉了他,因此他可以凭借指印确定这是贺兰奢的手迹。师弟是想提醒他什么吗?
    一心归命。第五岐再次想起了这个剑招,父亲被一剑贯穿心脏,贺兰勉说荀淳名一家死于一心归命剑招,皆一剑毙命。
    如果他不曾见过父亲心上的伤口,他一定会觉得贺兰勉在胡说——老师不会无故取人性命,他没有动手,师叔早就死了,师弟使不出一心归命剑招,这世间怎么会有人死于这一剑招呢?
    太子曾经要人严刑逼供第五岐,要他承认他杀了自己的父亲——在这件事上,第五岐没有恨过他,因为那时所有证据都指向了他,他是案发时最像凶手的人。太子不过也只是觉得凶手像他,想施刑让他认罪罢了。
    可是凶手不是他,的的确确不是他。
    他怀疑过师叔是不是真的去世了。岐山佛门的佛剑多来自覆舟山佛门,他特意南下去覆舟山查阅了剑谱,再三确认过师叔割剑的形制后,回岐山佛门寻找师叔的割剑,最终发现这把剑没有随着师叔一起下葬。
    难道……还有人在用那把剑吗?师叔的尸体腐烂得看不太清楚样貌,他在死前或许经历了很久的饥饿,身体瘦得可怜,也几乎看不出以前的样子了。佩玉和金银财物全都被人偷走,他和师姑们靠着衣服和染血的文牒,最终确认了尸体的身份。
    他开始寻找师叔的割剑。
    后来韦衡找到了断掉的割剑,把剑送给了他。
    原来没有人继续用那把剑,那把剑只是和师叔身上的金银财物一起被人偷走了,因此丢在了关外,一直没有被找回。
    线索再次中断。
    第五岐回望过去与岐山佛门有关的事情,似乎看到了一个潜伏暗影,这暗影有如鬼魅,在无人注意时悄悄出没,犯下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