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夜晚,气温降了下来,一阵阵凉风从湖面刮来,不过有泰山的包裹,并不觉得冷。
    若是以前,张祺绝不敢晚上在外边过夜,但因为有了稳如泰山的泰山在,所以倍感安心。
    身边有伙伴,泰山也十分安心,主动令白色的毛发散发出柔和圣洁的光芒,照亮了竹园。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会令人害怕,而黑夜中的光芒令人心安,张祺在圣洁柔和的光芒中缓缓闭上了眼睛,彻底失去意识前,他心里想:煮盐要紧。
    平安无恙地渡过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张祺被照进竹林的刺眼阳光晒醒。没想到小绵羊早就醒了,扯了一根身下的竹枝正啃得起劲,只是身体一动不动,仍旧窝在张祺的怀里。
    穿越前,张祺想都不敢想,居然能搂着国宝睡觉,但来到雚谷,搂得太多了,已经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比如现在,他的胳膊被小绵羊压了一晚上,已经麻痹到彻底失去了知觉。躺了好一会儿,胳膊才缓过来。
    这时,泰山和无忧也陆续醒来。
    张祺翻身起来,走到角落放水,然后去湖边漱口洗脸。做完还剩下半条烤鱼,他用燧石点火,生火加热一番,和无忧分着吃掉,然后说:“走吧,咱们回洞穴。”
    无忧十分不明白,怎么才来就要走呢?
    张祺已和它形成了十足的默契,看它一眼便知它脑中在琢磨什么,说道:“咱们先回去,带足了东西再回来。”
    于是,一家四口便又沿着原路折返,回到了洞穴。
    连着两天爬山,张祺的脚底板磨出了水泡,体力也透支得厉害,抵达自己的洞穴老家已经是中午,他抱歉地让无忧自己去找些吃的,又嘱托它看好小绵羊,自己则在洞穴里睡了一个下午。
    毕竟年轻,这一觉便把透支的体力躺了回来,去泡了个温泉,安安稳稳地过了一夜,第二天起了个大早,率领崽子们又踏上了征程。这回张祺几乎把所有家当都带上了,特别是那几样烧制出来的粗糙陶器。
    到达咸水湖畔,来不及把气喘匀,张祺就马上卸下所有东西去捡拾干柴,泰山和无忧在后头跟着,给他帮忙。
    山里什么都不多,就是枯枝朽木多,没一会儿就捡了一大捆。
    作为畜牧专业毕业的普通饲养员一枚,张祺本不该知道如何煮盐,但他的高中物理老师是个爱折腾的人,还真在课上带着一帮学生煮过盐,方法也十分简单,就是熬煮。
    第36章 煮盐(2)
    通过熬煮得来的盐是粗盐,中间有杂质,须得提纯才能食用。那位老师倒是说过古人用重复过滤、蒸煮来提纯食盐,又或者用草木灰来进行提纯,但老师并没有实际操作过。
    不过张祺还没考虑那么远,眼下能不能弄出粗盐来都是个问题,还是着手于眼下先。
    昨天垒的石头灶还在,张祺马上点火烧柴,舀了一锅清澈的湖水,架在炉灶上熬煮。
    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漫长而又无聊的过程,张祺最担心的不是耗费时间,而是怕自己粗制滥造烧出来的陶锅扛不住长时间的火烧,可来都来了,火也点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张祺把炉灶和小绵羊交给无忧看管,自己钻进旁边的林子去捡拾干柴,泰山亦步亦趋地跟着,似乎是怕他遇上什么危险。
    张祺往坡下走,见泰山不方便跟着,便说:“你在这等我,我就在那块,你听得见动静。”
    泰山“呜呜”一声趴了下来,就在原地等着。
    张祺钻进灌木,捡拾腐朽的枯枝,倏地,耳畔响起一声“啾——”的长鸣声。这声音很熟悉,准确形容起来的话,就像烟花冲上天空那一声“啾——”一模一样。
    有东西?
    张祺拧着眉头警觉起来,但并不害怕,一是因为泰山就在旁边,二是因为在陆续遇到无忧、小绵羊、泰山,见识了它们那“哎哟”“咩咩”“呜——”各种富有特色的叫声之后,再听到异响,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会又出现什么神兽吧,甚至还有点想循着声音去找一找。
    当然,张祺没想主动惹麻烦,他没忘记自己是来煮盐的。
    那声音出现一次之后又沉寂下去,张祺一动不动地站着,竖起耳朵细听,等了好一会儿,只听到细细几声鸟鸣和树叶的沙沙声。他撇了撇嘴,没再去管,继续捡拾柴火。
    正当他捡了一堆,找藤蔓捆扎时,忽听“啾——”声再度响起,冲上天空,仿佛下一秒就要在半空中炸开。
    张祺敏锐地察觉,这次发出声音的方向变了,就在自己左上方的位置,可以确定一定是活物。他不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抱着柴火,一步步往后退,退向泰山所在的位置。
    与此同时,泰山也不甘示弱地回呛了那一声,扬长了脖子朝着天空:“呜————”这一声拖得特别长,还明显得带上了一丝愠怒,张祺也是第一次听到泰山这么叫。它快步走到泰山身边,抚摸了一下它绷紧的前肢,泰山默契地收声,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声音响起的方位。
    又是沉默无言的等待,过了一会儿,林子里似乎响起了草木磨擦的沙沙声,但声音很轻微,不清楚是风吹起的,还是那东西逃跑而发出来的声音。
    不过若是刚才那“啾啾”叫的东西发出来的,说明对方体型也不大。
    张祺舒了口气,拍拍泰山:“走,咱们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