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幸好来得晚,出城郊游的哥儿娘子们已经开始寻吃食,见了她这新来的摊子上吃食和汤饮都是现成的,又看那菜牌名字新鲜,不一会便围过来许多人。
    青团自不用说,清明节,总要吃上一个才算圆满,来买的食客大多不能拒绝。
    冷吃兔却是出乎意料地热销。
    江满梨照例准备了油纸袋和现吃的小碟,二十五文一份,拿走吃的给根竹篾子戳来吃,不沾手,坐着吃的,就给筷箸慢慢吃。买两份以上,还送每人一小碗陈皮乌梅饮。
    “小娘子这兔肉丁可是炙的?”
    一个浅紫色金绣长裙披帛的贵人小娘子与同游伙伴坐在竹凳上,围着两盘冷吃兔,辣得面上泛起红晕,身后的小女婢正给两人打扇。
    “不是炙的,是以油炸过再翻炒。”江满梨笑吟吟应道。
    “你看我方才说的吧,”贵人小娘子有些得意,与梳双蟠髻、着浅绿禙子的同伴少女道,“若是炙的,汁水会更充盈些,但也会留有腥气,惟有用油炸了,才能这般干而不柴,紧致又入味。”
    江满梨挑挑眉毛,有点意外,这位贵女竟然还懂得庖厨之道,在这个朝代不常见呐。
    浅绿禙子的少女哼了一声,道:“我又不似你能去后厨,懂得多,我阿娘从不许我沾染这些粗事,只教我待在屋里,学些女红书画就好。”
    这话说得亦恭亦贬,浅紫长裙的小娘子有些窘迫,低头喝了几口陈皮乌梅饮,才道:“我阿娘也不允许,是我自己偏爱。”
    两人正说着,听得有马蹄声逼近,一男声咦了一下,道:“表兄,那不是方二娘子么?”
    江满梨跟着回头,就见两个年轻的俊俏郎君,说话的着件暮紫色圆领儒袍,长相清秀,却笑得颇不怀好意,而另一个,江满梨认识。
    是那位有酒窝的“青青柳”。
    江满梨借招呼客人之便微笑着打量几眼。
    “青青柳”今日着件皦玉色斜襟窄袖袍,显出细腰宽肩。玉簪束发,一手牵马,一手掣一把弓箭,背上还背个箭筒,想是刚从射柳的郊游活动抽身出来。
    看起来倒是与往日那副“正装”员外郎模样截然不同,多了些……少年野趣。
    “见过林少卿。”
    浅绿禙子的少女见了两人似是有些惊慌,面色绯红,誊地站起来行礼,若不是女婢扶了一下,恐还要被那竹凳子绊倒。
    林柳却只淡淡颔首:“方二娘子多礼了。”
    拴马落座,又点了几碟兔丁,送了两杯陈皮乌梅饮子,四人相对无言。
    许三郎戳戳林柳,耳语道:“早知道能遇上,干脆就把那青团带来好了,何必白挨姨娘一顿数落。”
    林柳不理他,自顾自吃兔丁。
    冷吃兔的妙趣,就在这肉放凉之后口感反而更佳,酥香彻骨,却丝毫不腻,麻辣饶舌,方让人流连不止。再配上一口解辣的陈皮乌梅饮,微微的酸气中和了乌梅的甘,入喉清淡,却余韵留长。
    如坐针毡地吃了一会,林柳忽而抬起眼眸来,惊得方二娘手足无措,却发现林柳并未看她,而是看向了正在旁边给食客倒饮子的商贩小娘子。
    温声道:“小娘子可知自清明后,象福小市便要解除宵禁,开设夜市,市内所有摊铺只要办了文书,便均可摆摊至子时?”
    第13章 夜市怎可放过
    夜市?子时?
    江满梨把手里的饮子递出去,转头看着林柳,眨了眨眼睛:“郎……”
    忽然想起方才那位方二娘唤他林少卿,又想他来小摊的几次,都是穿着公袍往新政坊去的,而新政坊里的衙门不过大理寺、刑部和审刑院。
    如此说来……这位酒窝俊哥儿,莫不然是大理寺少卿?
    改口道:“少卿大人当真?竟有如此好事,可怎未曾见街道司张贴告示?”
    “待到休沐结束,应当就能看见了。”林柳微微笑了笑,而后避开江满梨的目光,端起盛着乌梅饮的小碗,轻啜一口,放下,便对上许三郎狐疑的眼神。
    江满梨听着夜市,心中其实是很有些兴奋的。
    夜市才是小摊,尤其是做吃食生意小摊的真正乐土啊!想想前世的炒面啤酒小烧烤,串锅冰粉铁板烧。
    试问哪个小摊贩会拒绝夜市?哪个小摊贩能放过夜市?
    再算算这一月来做朝食生意的收入,每日毛利三两有余,净利二两上下。虽也可观,至少吴家的租钱连带着那多给的一贯钱都已经还清了,可一会儿添置这个、一会儿添置那个,加上每月的摊租房租,多余的闲钱,还是没有几个。
    照此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在这京城置业养老?
    若是多个夜市的生意,利润或许能翻上一番,起码先赚下盘个小店的本钱,也好过每日拉着小车,风里来雨里去。
    可有些令她摸不着头脑的是,这位林少卿为何突然与她说这个?若是休沐结束就会张贴告示,届时她自然能够得知,又何须提前告知?
    难道是……
    “敢问少卿大人,这夜市的文书要请何处办?可十分费事?”
    林柳抿抿唇。
    薄唇翕动之时,牵着面颊上的肌肉,唇边的酒窝就凹下去,极其显眼。江满梨瞄见对面方小娘子眸子一闪,兀地半羞半喜地低了头,面红耳赤起来。
    不由得在心里偷笑,现代古代的年轻人啊,都是一个样。
    想想前世,江满梨好歹也是老字号私房菜传人,总店名扬四海,分店遍地开花,妥妥的富n代,不乏追求者。
    帅的美的,能歌的善舞的,放浪的端方的,见得多了,心中也就再没了这般少女情怀。遇到看得顺眼的,就多看几眼,你来我往几个回合,遇到合不来的,也懂得早早避开,不去惹些有的没的。
    后来自立了,能独当一面了,就更是把感情看得开,总归奉行一句话,好聚好散。
    因此这辈子偶然看见小女儿家那点青涩心思,还觉得怪甜蜜。
    然而林少卿本人似是没有察觉,只听他道:“恐怕是有些繁琐。”
    “此番取消宵禁、鼓励夜市的新政是交由街道司来管办,而据我所知,其中规定是,商贩须得先将写明户籍、家产的文书上交至街道司,申请允准在夜市开设摊铺的文牒。待街道司核查无误后批复钤印,方才可以入市。”
    林柳说罢,又低头去喝饮子,侧目瞥见许三郎仍是一脸怀疑的模样,轻轻咳嗽了一下。
    倒是方小娘子自言自语似的,把许三郎的心声给道了出来:“大理寺现在还管市井摊铺之事了?”
    而江满梨听出的又是另一番光景。
    呵,这般规定,表面上听着是为方便日后监管,可实际却不然。
    写明户籍、家产的文书,不消多说,定是要花些钱找坊正去办。然而申请后还要等待核查允准,便是街道司有绝对的权力拒绝一部分商贩,也就是说,整个流程需要钱财、时间以及——人脉。
    难怪林少卿提前告知于她。
    小市的摊铺是有限的,解除宵禁开设夜市的新政头一次下放,这般好的赚钱机会,定有许多人争抢,说不定一些开酒楼歌馆的大商贾也要来分一杯羹。
    因此消息得知得越早、人脉越通达的人,才能有把握越快地拿到文牒。若真傻傻地等到清明休沐结束才去办,怕是早就没有空档了,到时被拖在这流程之中,还丝毫不能觉察呢。
    江满梨突然觉得这位俊俏哥儿人还怪好嘞。
    一迭声笑着道了谢,给四人把乌梅饮子满上,又分别送些青团,看着林少卿勾着唇角吃了,才分心去招呼其他顾客,顺便盘算起夜市的消息来。
    -“果真要将宵禁革除了?”
    云婶正帮着江满梨倒面浆水的手冷不丁顿了下来,面上很有些不可置信,看看江满梨,又回头看看一旁拿木桶打了井水来、方要清洗黄瓜的竹娘。
    竹娘是象福小市、云婶他们家隔壁铺子卖饮子甜羹的娘子,比江满梨大三岁,已经嫁做人妇。官人与她共同经营铺子,称周大山。
    两人因为挨靠着江满梨,生意也跟着被带好许多,再加上三家都住在一个坊里,素日便交往不错。
    江满梨上午得知夜市的消息后,等驴车来接收了摊,回来头一件事便是告知这两家友邻。
    两家一听,如此好事怎能放过?
    纷纷点了头,此时便聚头在了云婶家,男人在外面劈柴,仨女人就在灶屋里一边筹备暮食,一边聊这事。
    竹娘噗嗤一声笑起来:“云婶怎回事?阿梨说有就定是有呗,怎这么半天,还是不敢相信呢?”
    云婶也笑了,道:“大概是我老了,在这京城一辈子,还是头一回听说没宵禁,仔细想想,还从未在夜半三更出过门呢,你们怕不怕?我听着,有点怕。”
    “怕甚么,大抵跟寅时出门差不多,都是黑黢黢的罢了。”竹娘道。
    “就是,”江满梨也笑道,“云婶莫怕,咱们到时一起出摊一起回来,路上也有照应呀。”
    她手上拿个刷了油的平底陶盘,用半干的帕子两边握住,云婶往里倒薄薄一层面浆水,她晃匀,上锅盖盖儿,大火猛蒸。
    便是蒸凉皮。
    清明本该是忌火的,可江满梨摆了半日多的摊,另外两家也从郊外祭祀回来,饿得前胸贴后背。讨论了半天,还是饥饿战胜一切,取个折中的法子:生火,但做冷食。
    炉膛里火比剥比剥烧得极旺,面皮几乎是瞬间便成了型。
    放凉水中取出来,面香扑鼻,又薄又润,软软弹弹,白得透亮。小心翼翼地刷一层油,与方才做好的一摞叠放整齐,又开始蒸下一张。
    待到尽数蒸好,切成一指多宽的条,抓匀了放进陶碗中,再铺上一把同样蒸熟的、洗面浆余下的面筋,一把切作细丝的青绿黄瓜、一把白白胖胖的黄豆芽。
    江满梨洗了锅,再次烧油。
    “咦,”竹娘凑过来,“阿梨这是还要做甚么?”
    “油泼辣子呀。”江满梨笑着道。
    这可是凉皮的灵魂之一。
    又道:“竹娘能否帮我剥些蒜来,剁成茸,拿烧好放凉的水调开?”
    这是凉皮的灵魂之二。
    蒜水拌入凉皮,再加酱油、酢、糖、盐一同调成的料汁,带着些许明显颗粒的辣椒面也舂好了,加花椒、香叶等制成的香料粉,再加葱花、香菜和白芝麻,把香油烧得滚烫,“刺啦”一声,浇在上头。
    蒜、辣、香菜、芝麻被那热油一激,散发出的是极为霸道的呛辣香气,以江满梨前世的经验,就是能顺着小区厨房排烟管从一楼爬到九楼的那种,催人生饿,极不讲理。
    灶房内外众人被那热油一震,又不受控地闻见那泼辣香气炸在鼻腔里,均是哇的一声凑过来,见江满梨正将那激好了的热油连同料汁浇在码好凉皮的陶碗中。
    细面皮白嫩如玉,堆叠成小山包,黄瓜葱花香菜为绿,置于山顶,料汁与辣油赤黑鲜亮,挂于山壁,湾于山底。
    再撒上些许新鲜香菜与白芝麻做点缀,光是看着,就令人垂涎三尺。
    云婶的儿子刘大金,人壮如牛,是个贪食的,大声吞了口口水,有些哀怨道:“这碗也忒小了,看着不够吃啊。”
    话音落,挨了云婶一个脑瓜嘣:“都娶了媳妇的人了,就知道吃!”
    拌匀了的凉皮鲜亮,刘大金夹一筷箸送入口中,惊喜得称赞出声:“阿梨若是做这个去夜市售卖,定是要赚得盆满钵满!”
    面皮凉爽适口、软中带韧,料汁酸度与甜度融合得完美,再有红油与那蒜水的双重辛辣,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喟叹着凉皮好味,几人也不忘把夜市的事情敲定下来。
    周家与常平坊的周坊正是同族远亲,拿户籍、家产数额去请他写文书一事,便交给周大山去办。
    周大山面堂黝黑,却是个耿直爽快的,此刻满脸义不容辞:“明日你们只管把东西交予我,我定去办好了来。”
    阿庄叔还是有些顾虑,问道:“可明日休沐,真能寻到周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