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飞行行为没有那么依靠空气动力学。
    所以,在这空气稀薄,飞机都无法起飞的地表,他们还能通过战甲,将工程师一路运送至故障点。
    于是,三千多座故障的行星发动机被陆续重新激活启动。
    但可惜...
    太多了...
    故障的发动机太多了,并且,重新激活后,它并不能很快的进行方向矫正,需要进行一次功能自检才能正常运作。
    这个过程需要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但现在,距离蓝星那十个小时的救命时间,也就只剩下三个小时!
    两个小时自检,而且,还不是所有发动机都激活了。
    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连激活矫正三分之一的行星发动机都来不及。
    所以,在做了这最后一次努力之后,联合国彻底放弃了拯救计划。
    或许...这就是人类的命运?
    无论moss在如何强大,毕竟,它还只是一个人工智能。
    它可以监控地下城,监控分析地表环境,但整个蓝星太大了。
    moss的能力最多只能检测到地下城下方最多十公里的土层地带。
    而蓝星的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地下城是建立在大陆地壳厚度更厚的地方才能保持稳定,因此,这些地下城所处的地壳厚度至少已经超过了40千米。
    地下城处于地表往下五千米,moss能力翻个倍再凑个整,都穿不透这最基础的地壳层。
    而地壳在往下,那就是厚度达两千多公里的地幔层。
    所以说,这样的情况,moss又能如何?
    或许就是地幔出现了一些轻微的变动,才导致了这次的地震,对于蓝星来说,也就是一个抖动的事,只是谁也想不到,它会在这个时间抖。
    而这么一抖,就把自己抖没了......
    火种计划启动,联合国正在抓紧时间按照名单撤离人类。
    因为事情突然,有些飞船哪怕有人有船票,可能也来不及赶上,所以,才会有补录的名单存在。
    而刚刚,方瑜在观看名单筛选人员的时候,在选了自己想要的人之后,就让盘古在自己进入测试空间后,向每个现在还幸存的人类发送了他们就近的飞船停靠点。
    为的就是给他们赌赌运气。
    逃生时间有限,在最后一刻钟的时候,人数不齐的飞船肯定会从现场选择评分最高的人立刻进入。
    这样的话,他们也能有那么一丝希望。
    至于方瑜。
    刚刚他在广场上,看的就是他要收录到自己这艘侦查型宇宙飞船的人员名单。
    他检索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批人。
    然后,以分值排列,依靠他的眼光,挑出了90人。
    他根据盘古给的演算公式挑选了不同年龄段的男女,凑出了这90人。
    加上他们自己,最后飞船上的定员是102人。
    别看方瑜的飞船说是百人飞船,其实是有余量的。
    不可能卡的那么死。
    最后宇宙飞船显然也不可能就收录刚好十万人,飞船在建设的时候,是考虑过人口浮动问题的。
    为了保证人口的正常浮动,这个余量一般是人数的30%左右。
    也就是说设定十万人,这里面实际可以生活13万人!
    这三万人是为了给后续这十万人繁衍时产生的人口浮动准备的。
    在飞船上,显然不可能像地下城那样精准控制人口生育。
    飞船上了宇宙,就必须要有稳定的人才供给,才能让飞船稳定运行。
    计划的太死,一旦出问题,那就是集体死亡的结局。
    当然,这三万余量,不会全部塞满,最多再塞一万人。
    但这样一来,地表上的幸存者就又多出32万张船票。
    至于最后船票落在谁手里,那方瑜也就无暇顾及了。
    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第一百零八章 竖起来的飞碟
    “刘启,你那边怎么样?汇报下情况”
    方瑜在进入测试空间后,就打开了和刘启的通话。
    通话中,除了一些噼里啪啦的声响外,刘启没有直接的回应。
    “嗯?刘启?”
    之前在地震开始的时候,方瑜打开通讯频道后,和袁心简单沟通了一下,就将暗道还有飞船的验证指令以及基础操作说明发送给刘启和袁心。
    袁心在收到位置之后,直接带着刘启他们向着暗道赶去。
    而刘启在接收后,科研人员天生的好奇让他先打开了方瑜给的飞船资料,简单的看了几分钟,一时没忍住爆了句国粹之后,就一直沉默。
    袁心没回头就知道,他应该是在看飞船的介绍和操作说明。
    几个人当中,除了唐老之外,刘启的科技树算是攀的最高的了。
    毕竟这家伙可以在13岁的时候,就设计出初代伏羲战甲,现在过去了十年,他的经验只会更加丰富,思维层度更加高远。
    所以,这次也是巧,刚好刘启去了地表的测试空间,地震一开始,他和袁心三人就能通过密道来到方瑜的宇宙飞船停靠点。
    就在方瑜还在筛选名单的时候,刘启和袁心还有陈云三人已经通过密道来到了飞船停靠点。
    “我的妈呀……”
    “我滴个乖乖……”
    “卧槽……哎呦…我错了,我不该爆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