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家伙始终不上门提亲,但是似乎又和自己女儿关系很好。
    崔光远虽然不待见王成伟,但是他也知道王成伟是越王的人,这次的军情也是他从王成伟那边提前得知的。
    而崔光远也是知道越王野心的,于是有了这次政治投机。
    李亨仿佛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说道:
    “对!让杜鸿渐入兰州,支援金城!”
    崔光远继续说道:
    “陛下,这次对吐蕃乃是国战,杜鸿渐虽然是灵州节度使,但是要抵挡吐蕃需要西北各镇通力合作,杜鸿渐怕是镇不住。”
    李亨问道:“爱卿的意思是?”
    “请陛下让越王担任西北防御使,全面主持西北防务。”
    “越王?”
    李亨这才想起来自己这个儿子,自从派去陇右之后,帝国北疆一直很安定。
    让杜鸿渐统管西北,李亨确实也不太放心,反正也不是要让越王上前线,只要让他在坐镇后方组织后勤就行了。
    李亨环视一圈问道:“诸爱卿以为如何?”
    裴冕第一个站出来说道:“臣以为崔相的建言妥当,西北确实需要一位宗亲坐镇。”
    其余的宰相也拿不出更好的方案,如今太子和齐王都在地方,让越王主持西北防务也没什么问题。
    更何况吐蕃来势汹汹,也不知道越王能不能挡住。
    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如果越王挡不住,再想其他办法,如今的大唐朝廷,也没有余力去支援兰州了。
    看到其余宰相都没有异议,李亨立刻对鱼朝恩说道:“让翰林学士拟旨,命越王为西北防御大使,负责西北防务。”
    “另外让灵州节度使杜鸿渐为主将,立刻支援金城!”
    不过在场众人心情都很低落,朔方军大部分都抽调入关,在潼关防御史思明。
    杜鸿渐手上的朔方军不到一万人,如果吐蕃真的是二十万大军前来,又如何挡得住?
    人在遇到问题时候,都会抱着拖一时是一时的想法。
    如今史思明围困洛阳,虎视潼关。
    南诏入侵西川,威胁蜀中。
    吐蕃又在这个时候进军兰州,大唐实在是没有可用之兵了。
    皇帝也不求杜鸿渐能够击溃吐蕃,好歹能拖延一段时间就行。
    君臣议完了这件事,延英殿沉默了下来,如今大唐这个情况,还有什么可以议的?
    长安物价飞涨,如今乾元重宝在黑市的兑换已经降到了一比六,还有很多商人明里暗里不愿意收乾元重宝。
    长安的粮食也因此涨了不少,如今一些中下层的官员都开始吃不上饭了。
    可是潼关那边如同一个无底洞,不断地向朝廷要兵,要粮,要钱。
    就连一向支持郭子仪的宰相们都在抱怨,这么下去不用史思明打,大唐自己先垮了。
    西川急报,会川大捷之后南诏再次进攻,如今已经快要到打到成都城下了。
    西川节度使连忙掉回西川军和会川军救援,曾经繁华富庶的蜀中也乱成了一锅粥。
    现在西北也乱了,从皇帝到宰相都感觉到一股无力感。
    这次延英殿会议没过几天,苏通的求援信又来了,这封就是苏通在薛虎“建议”下写的求援信,苏通夸大了吐蕃军队的人数,将金城的情况说的非常危急。
    这一次皇帝再次发出诏令,让越王李倓节制陇右、河西、灵州、兰州,又命令河州、原州、岷州全部都归李倓这个西北防御使节制,统管整个西北诸州对吐蕃的防御重任。
    这道诏令几乎将整个陇上地区都划给了越王,不过朝廷大臣也没有谁觉得不妥当的。
    西北诸州早就被朝廷抽干了兵力,这些地盘给越王都是烂摊子。
    相比之下,皇帝外派出去的诸子中,还是去汴州的太子最舒服,长安某些人眼中,这似乎是皇帝的某种“暗示”,东宫门前又重新热闹了起来。
    第六百五十七章 围涿州
    涿州城。
    方国寿看着这座北方重镇,这里曾经是黄帝和蚩尤决战的地方,是北方中原文明的核心地区。
    涿州城也是范阳镇的治所,如今吞并在涿州城内的,是安禄山的部将田承嗣。
    田承嗣出身雁门田氏,世为卢龙军裨校。骁勇善战,跟随平卢节度使安禄山部将,屡立军功,迁左武卫将军,率军攻陷洛阳。
    但是在安庆绪弑父篡位之后,田承嗣和史思明这些老将,都被安庆绪安排回了河东老家。
    田承嗣的资历虽然比不上史思明,但是在河东也是颇有威望。
    如今守卫涿州的,是田承嗣麾下的五万大军。
    这五万人也是随着田承嗣征战天下的精锐,历史上的田承嗣在史思明死后归顺大唐朝廷,但是依然割据魏博镇相卫等七州,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使得藩镇割据日益严重。
    中晚唐时期一直不停地叛乱、归顺、叛乱的魏博藩镇,就是田承嗣开创的。
    方国寿这一次肩负使命,准备进入涿州城劝降田承嗣。
    如今尉迟信的军队已经攻下了涿州附近的顺义县,却没有继续向涿州进军,而是不断地喊话田承嗣,劝说他率部投降。
    一方面尉迟信给田承嗣谈判的希望,从漠东南下的玩家军队,则在涿州以西的新保安筑城,切断田承嗣向太原逃窜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