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连身为皇子的李亨都没见过的珍奇食物搬上来,甚至在那个上元节李亨还吃到了杨玉环最喜欢的荔枝!
    这是何等的奢靡,何等的华丽的一夜啊。
    上皇能这样烧钱,自己的儿子给自己送礼,户部还要来抢。
    李亨不明白这些朝臣为何这样对待自己。
    可是如今的时局,还要靠这些朝臣的支持。
    李亨说道:“罢了罢了,朕要这些杂畜,也是为了赏赐给士兵们的,既然户部要,就交给户部好了。”
    大概是皇帝也觉得憋屈,他又说了一句:“若是军汉再讨赏,以后让他们找户部讨去!”
    鱼朝恩听完这些,更是跪在地上长长不起,带着哭腔说道:“奴无能!让大家蒙羞了!”
    接着砰砰砰的磕起响头来。
    李亨听着声音不忍心,鱼朝恩是在东宫就陪伴自己的太监了,他说道:“这事情不赖你办的不好,下去吧下去吧。”
    本来皇帝以为自己退让了,百官也就消停了,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又有大臣跳出来骑脸输出了。
    首先是一名年轻的御史出列,弹劾元帅府判官颜允臧,弹劾他在青渠之战中作战不力,擅离职守逃离战场。
    这份弹劾奏章呈上来之后,李亨心中咯噔一下子。
    他先看了看站在重臣序列中的御史中丞颜真卿,发现对方的脸上毫无反应,又看了看宰相行列中的韦见素等人。
    颜允臧是什么人,天下兵马大元帅是东宫太子,广平王李俶。
    元帅府判官是元帅府的署吏,也就是太子的署吏。
    而颜允臧又是刚刚就任御史中丞的颜真卿的弟弟!
    更重要的是,当时颜允臧之所以擅离职守,临时从战场上退下来,都是为了保护从战场上逃回来的广平王!
    对于这件事,皇帝自然是知道的,青渠之战的责任是太子急功冒进,强令郭子仪进军,皇帝也是知道的。
    可是为了维护东宫,这件事自然被皇帝强压了下去。
    清渠之战明明已经盖棺定论了,责任被郭子仪全部担走了。
    现在御史跳出来弹劾颜允臧,这到底是谁的授意?
    不会是颜真卿,皇帝很快做出了判断。
    御史中丞名义上领导御史台,但是唐代御史职权极大,颇有些后世独立检察官的意思,往往各行其是,不完全听从御史中丞的指挥。
    颜真卿就任御史中丞不久,还没有梳理清楚御史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也不可能指使人上书弹劾自己的弟弟。
    皇帝在几个嫌疑人的身上巡视,可是想从这些老狐狸的脸上看出端倪,实在是太难了。
    这个问题自然不能在大朝会上议论,如果深挖下去对储君,乃至于大唐皇室的脸面都是重大的打击。
    李亨也生气太子冒进,葬送了手上的精锐大军。
    可是作为皇帝,他很清楚皇室的威信都是一体的。
    维护东宫的面子,也是维护皇室的面子,更是维护皇帝的面子。
    坐在御座上的李亨说道:
    “清渠之战,宰相已经有了共议,主将郭子仪已经被朕处罚了。如今两京未复,文官武将还需要勠力同心,此时不宜再生事端。”
    “韦相以为如何?”
    李亨点了一个他觉得嫌疑最大的大臣问道。
    宰相韦见素出列对道:“陛下所言极是,清渠之战已经盖棺定论,无须再议。”
    李亨点点头,心中想着难道不是他指使的?
    可是韦见素没有站回宰相的班列,而是继续说道:
    “清渠之战无须再议,但是臣有本要奏。”
    李亨心里咯噔了一下,涌起了不祥的预感。
    可今天是大朝会,宰相要发言,李亨没有阻挡他的理由,只能任由韦见素说下去。
    只听到韦见素说道:
    “臣弹劾建宁王,陇右大总管李焱,虚报军功,搜刮民脂民膏谄媚献上!”
    这句话说完,朝堂上议论纷纷。
    李亨也没想到,前面御史重提清渠之战不过是虚晃一枪!
    真正的杀招竟然是这里!
    李亨更加确定,御史弹劾颜允臧是韦见素指使的,不过韦见素的真正目标,还是攻击建宁王!
    清渠之战,朝堂上各方都有不得体的地方,刚刚李亨用朝堂共议压下了御史的弹劾。
    但是现在韦见素弹劾建宁王,皇帝就没办法继续压下去了。
    “这些老狐狸!”李亨暗骂一声,原来杀招在这里啊!
    不过建宁王也是自己的儿子,这个陇右大总管也是自己封的。
    李亨说道:“陇右距离中原道路遥远,要不然就让政事堂挑选几个精干的御史,去陇右调查一番再做判断。”
    李亨想到的是缓兵之计,派御史去陇右,一来一回也要两三个月时间,只要能拖下去就好。
    但是韦见素早有准备,他说道:“建宁王府司马李道源已经入凤翔府,回鹘求亲使也在鸿胪寺驿馆中,请陛下召两人御前对峙,那建宁王有没有谎报军功,自然一清二白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上殿奏对
    李亨心里咯噔了一声,韦见素这是图穷匕见了!
    重提清渠之战不过是虚晃一招,真正的杀招还是建宁王进贡的牛羊上!
    这帮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