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忍俊不禁,却还是叹了一口气。“不亲身经历,难以想象边塞之苦。朕虽在边塞住了两年,在武威也住了半年,却是第一次在这种天气站在高处,才知道边军真是不容易。”
    韩遂鼻子一酸。“能听到陛下这句话,我们凉州人就是有再大的委屈也值了。”他顿了顿,又道:“陛下以身作则,不畏艰苦,臣等身为凉州人,更不能贪图享受。此战,臣必身率将士,谨遵陛下诏书,与敌周旋。”
    刘协点点头。“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经过这边塞之苦,才能锤炼出一身浩然正气。朕刚刚还想,将来朝中公卿都应该有守边的经历。让他们尝一尝边塞将士的苦,才知道太平来之不易,不是拾几句圣人牙慧就可以治国平天下的。”
    韩遂心中一动,笑道:“当真如此,恐怕就不会再有人提弃凉二字了。”
    “是的,不经苦难,不知珍惜。付出辛苦,才能寸土必争。”刘协拍拍大腿,情绪有些激动。“关东士大夫就是太安逸了,只知道从凉州敛财。论及守边,他们只知道安抚,安抚,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却对真正的守边将士之言置若罔闻。”
    韩遂一下子被勾起了伤心事,忍不住一声叹息,眼睛也红了。
    “若是当年先帝之志能行,以陛下为嗣君,那就好了,大汉或许不会遭此浩劫。”
    刘协转头看了一眼难得动情的韩遂,有些诧异,随即又明白了韩遂的意思。
    如果先帝的想法没有遇到阻力,一开始就立他为嗣君,何进就不会成为大将军,韩遂入京上计时,或许就不会遭受何进等人的冷漠,也就不会失望的回到凉州,加入叛军。
    这当然只是韩遂的一厢情愿,就算刘协被立为嗣君,也未必能改变朝廷的现状,何进、袁绍等人也未必就能善罢甘休。
    但韩遂能说出这样的话,至少说明了他愿意敞开胸臆的交流,不再重重设防了。
    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性与兽性
    说了几句闲话,刘协回归正题,问起了韩遂的来意。
    虽然他觉得韩遂说不出什么新的东西,无非就是来表一下忠心而已。
    “陛下,宴驰观阵时,臣留意看了一下。”韩遂捧着茶杯,神情专注。“宴驰身边有几名亲卫身上穿的就是我汉军甲胄,想必是不久之前马超丢给他们的,可见这些甲胄对鲜卑人的诱惑不小。鲜卑各部落互相征争不休,谁拥有更多的甲胄,谁就能称王称霸,所以其他部落断然不会看着宴驰独吞。”
    “可是我并没有看到其他的部落。”刘协说道。
    “他们在观望。”韩遂早有准备。“如果他们决定不来,以野狼部落的实力,宴驰不会这么放肆。”
    刘协松了一口气。他不怕红日部落、狂沙部落来,就怕他们不来。斥候没打听到其他部落的消息,他还有些不安呢,听了韩遂的分析,总算放心些了。
    “为坚定宴驰的信心,并且诱其他部落一起来,臣打算明天派一些人主动迎战,示弱迎敌,再让宴驰尝点甜头。”
    “你准备安排什么人迎战?”
    “成公英。”韩遂沉声道:“他麾下大多是羌人轻骑,有不少还是当年起兵叛乱的。他们性子野,放肆惯了,经常不听命令,擅自行事。臣打算派他们迎战宴驰,以示军纪不整。战败之后,臣顺势将他们的撤出战场,并让他们赶到居延泽埋伏。”
    刘协目光一闪,深深地看了韩遂一眼。
    韩遂嘴角微挑。“陛下以为可行否?”
    刘协思索片刻。“可行。”
    韩遂吁了一口气,兴奋地拱拱手。“请陛下放心,臣会控制好分寸,绝不会影响陛下的整体安排。”
    刘协笑笑,没说话。
    韩遂野心很大。正面战场还没决出胜负,他就在考虑抽调主力,养精蓄锐,为追击做准备。至于这里面有没有保存实力的心思,现在还说不准。但他这么做,显然会将更多的压力转移给禁军。如果他没有足够的底气,韩遂的这个建议便有要挟的成份。
    要韩遂拼命,指望他保护,自然要给更多的好处。
    不管韩遂主观上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客观上,他有这样的嫌疑。
    他不觉得韩遂是那种一激动就口无遮拦的人。
    但他有足够的底气,自然就不用担心韩遂有没有要挟的意思。说得直白些,就算韩遂不来,就凭禁军,他也有把握击溃鲜卑人,只是无法全歼罢了。
    尊严来自于实力。禁军的兵力虽然不多,加起来不到万人,但两年多来一直没有放松训练,装备更是精益求精,正面打爆几万鲜卑人还是很轻松的。
    这一战,不仅是打给鲜卑人看的,也是打给韩遂看的。
    不管韩遂有什么想法,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他除了俯首称臣,没有其他的选择。
    ——
    韩遂离开之后,刘协又反复思考了一番,派人请来了贾诩。
    贾诩听完,倒是很平静。
    “这就是韩遂,也是很多西凉人的特征。”贾诩无声地笑了笑,有些无奈。“生活艰难,任何时候,都要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求生存。看似精明,实则目光短浅,难成大器。”
    刘协露出一抹浅笑。“或许这才是人的本能。”
    “本能?”
    “天性。”刘协换了一个词。“或者说是兽性,求生永远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