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连“金融街”本身的选址,也绝不简单。
    那可是元世祖忽必烈经过仔细勘察之后选定的地方。
    正所谓“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万事帝王之业也。”,自此地被忽必烈选为“金城坊”之后,元、明之际及清代这里遍布银号、金坊,商贾富豪及皇亲国戚多在此地发迹生财,绝对是一处实至名归的风水宝地。
    而吴良的“厌劾之术”在后世也同样有所保留。
    不过历朝历代对邪术的制裁都十分严厉,一经发现最轻的也会被处以极刑,厉害一些甚至会诛九族,如此高压政策之下邪术逐渐变得少见,相应与之对抗的大部分“厌劾之术”也显少再有用武之地,自然越来越少在台面上见到。
    再加上民间流传的“厌劾之术”太过碎片化,甚至还总是被一些只会装神弄鬼的宵小之徒当做行骗手段,早已形成了劣币逐良币的现象,寻常百姓如何能够分辨得出真伪,如此被骗的多了,自然只能全部当做“封建迷信”处理。
    当然。
    这其中肯定也有传承的原因。
    如果此类方术、巫术都要通过吴良刚刚体会过的方式进行传承,那么传承难度自然绝非一些传统技艺可比,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也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说了这么多。
    吴良依旧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式去理解刚才的经历,甚至他觉得,可能这看似普通的简牍,又或是简牍上的古齐文字之中,又或是“厌劾之术”本身,便蕴含着某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力量,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这种事一时半会是没有办法想通的,吴良索性也就不再去想。
    如今在陵墓中待的时间已经不短,众人又累又饿又渴,还是先离开此处为妙。
    不过出去之前,吴良还是照例将暗格与棺材恢复了原样,陪葬品也照原样摆放了回去,只拿了自己决定要带走的东西。
    可以说。
    吴良此行的收获绝对是开始干这一行以来最丰厚的一次。
    八阵图、孔明锁、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九曲珠、金刚钻、厌劾之术,还有一个未来的卧龙先生诸葛亮,这些东西随便拿出去一样都能在东汉末年大放异彩。
    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此行所得的财物。
    吴良早已看过,这里面所有的金器加起来也就只有那么几十斤,这些黄金肯定没有办法满足曹老板的胃口。
    不过盗墓与打仗一样,谁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满载而归,这还得看墓主人的家底以及当时的丧葬习俗,曹老板肯定也能理解。
    如果盗的是汉墓,那就绝对不可能只有这点黄金了。
    吴良也提前想好了说辞,回头就将“九曲珠”与“孔明锁”交给曹老板充数得了,后续再将木牛流马的研究成果送给他,定然也是大功一件。
    至于诸葛连弩嘛,看情况再说吧,这玩意儿想要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到时候先将瓬人军装备起来再说。
    再至于八阵图、金刚钻、厌劾之术这些十分实用而又玄妙的东西,则将会变为吴良的个人收获。
    其实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八阵图”就不太一样,吴良只是得到了一个懂“八阵图”的诸葛亮,这玩意儿他还真就未必能够变成自己的东西,只能将诸葛亮留在身边。
    反正每次曹老板可能都是大赚,但吴良绝对都不会亏。
    ……
    自丘穆公墓中出来之后,吴良等人先是略微休整了一下。
    而后陵墓的后续工作便交给了杨万里与诸葛亮,诸葛亮主要负责带路出入“八阵图”,而杨万里则主要负责带兵搬运吴良选定的物品。
    如此一天之后,“木牛流马”的原型已经被瓬人军完好无损的搬运了出来,那几十斤金器与《穆公传》也一并带了出来。
    至于“诸葛连弩”,则早就被诸葛亮随身携带研究。
    办完了这些,吴良又叫瓬人军使用砖石封闭了陵墓入口,并将诸葛玄此前挖出的通道也一并填埋了起来,不留任何破绽。
    这一次,他没有再去帮助墓主人搞什么防盗机关。
    光是那个“八阵图”就已经够盗墓贼喝一壶的了,他再搞什么都不可能比这玩意儿更厉害,实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公子,接下来咱们就准备返程了吧,我叫兄弟们提前收拾好行礼?”
    杨万里将墓中搬运出来的东西都妥善存放好后,又跑来向吴良面前请命。
    此前吴良每次盗完了墓都会立刻返程,极少在盗墓地点久留,瓬人军也早已习以为常,甚至下面已经有兵士开始收拾东西了。
    “不急,走之前我还想去襄阳一趟。”
    吴良想了想,说道。
    这是他之前就定下的计划,襄阳还有一个才华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丑姑“黄月英”,吴良自然想去看看真人。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似乎也能与诸葛亮比肩。
    他就是传说中的凤雏先生——庞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这句话在后世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已经成了一种信仰。
    其实吴良知道,这句话在正史史料中并未出现,乃是《三国演义》中流传出来的说法,没有得到历史论证。
    不过这并不影响吴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