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投降稍微慢了一些,眨眼便被狂奔而来的马蹄踩碎。
    在高句丽眼中,秦军是嗜血的野兽,是收割性命的鬼神……
    他们的盔甲,他们的武器都无懈可击,就连战马都比他们的神骏……
    在毌丘俭东征时,中原军队的强大就深深烙进他们心中,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发酵,现在亲眼所见,更是惊恐到无以复加。
    秦军风驰电掣而过,高句丽的牙旗晃晃悠悠的倒下。
    所有人都惊骇无比的看着战场上的黑色洪流。
    马隆的这场东征,一次次的震撼着他们,大秦在他们心中宛如一座大山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不到一个时辰,高句丽王和一众将领的人头被几个飞骑郎带了回来,扔到众人面前。
    “从今往后,辽东境内,敢称兵仗者,悉斩!”马隆的语气依旧温和,但周围的豪酋却连抬头的勇气也没有了。
    豪强们心中生出感激之情,感激大秦对他们的包容……
    有些东西,别人说一百次,不如亲自感受一次。
    这一战,高句丽再度灭国。
    各大城池,各大部族,望见秦军的旗号便投降。
    马隆率豪强军一直打到滨海地区,偶有抵抗,在秦军面前也不值一提。
    段日陆眷下手极其狠辣,尤其对濊貊人,几乎鸡犬不留。
    高句丽从西汉便已立国,极东之地并非一片荒芜。
    肥沃的土地上,矗立着不少城池。
    虽然比中原城池低矮一些,但有和没有,差别巨大。
    城中有不少战国先秦时代的遗民,据说从周朝时便生活在此,汉末大乱,也有不少公孙渊的遗民避祸于此。
    大秦开拓至此,遗民们热泪盈眶。
    寄人篱下的感觉,不用说就知道其中的艰辛。
    “大秦!”
    耆老们跪在秦军的马蹄之下。
    秦军越是强大,他们便越是心安。
    马隆分兵驻守,维持当地秩序,在皇子没有就封之前,他是此地的主宰者。
    “给你们两个选择。”马隆望着波涛汹涌海面,远方隐隐似乎有一座大岛,应该就是沙盘上标注的库页岛。
    豪强、各部豪酋洗耳恭听。
    “辽北之地,封于尔等。”马隆在沙盘上一划,刚好避开的高句丽国的精华区域。
    马隆有持节之权,此地所有事宜皆由他裁定。
    一涉及到利益,豪强们也就管不了那么多,“都督,为何不是此地?”
    豪强们的手指划在马隆的圈内。
    “此地为渤海国,将来由皇子镇守,怎么,你们想跟陛下争一争?”马隆笑道。
    “不敢、不敢……”
    豪强们再狂也没这个胆量。
    皇帝是什么人?一向说话算话,说灭人全家就灭人全家,一句废话都没有,当年三王何其嚣张?被夷灭三族,死在皇帝手上的人,绝不比死在司马家手上的少。
    辽东四郡不能拿,渤海国不能拿,剩下的都是不毛之地……
    豪强们顿时变成了苦瓜脸,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不过全都非常识相的不提此事。
    毕竟秦军的强大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
    “第二个选择。”马隆手指向南滑动,“三韩。”
    众人眼神一亮,三韩地理位置比辽东强,不那么苦寒,人口城池众多,足够他们吃饱了。
    “都督,我田氏、卢氏愿去辽北。”并不是所有豪强都盯着三韩。
    那边山地众多,土地贫瘠,跟辽北完全没可比性。
    还是辽北发展空间巨大。
    田氏、卢氏作为河北士族豪强之首,见识自然不是寻常人可比。
    听说山东、中原的豪强也在打那边的主意。
    僧多粥就会少。
    “甚好!”马隆佩服起两家的明智。
    皇帝的意思也是让豪强们去占领广阔的辽北,将来还会给他们提供支援。
    南下三韩,也就是个世袭罔替的县令,若竞争压力大,县令都不一定能到手。
    但北上辽北,稍微努努力,太守跑不了。
    世袭罔替的太守,差不多就是封国了……
    几个幽州豪强一见两大豪族选择辽北,连忙也改了主意,“我等也愿留在辽北!”
    豪强有豪强的好处,一旦占领某地,就会深耕下去,疯狂吞噬周围的资源壮大自己。
    第九百零九章 本性
    “辽东民风剽悍,三韩人口颇多,陛下以此地分封,只怕将来为中原心腹大患。”秘书郎陈寿谏言道。
    说实话,陈寿史书写的不错,《三国志》问世之后,引起了一波热潮。
    陈寿在文学馆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但谏言却没有说到点子上。
    “辽东精华之地皆在大秦手中,豪强若能在辽北崛起,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那么则是我大秦先出了问题。”
    历史上有几个王朝能从辽东崛起的?
    辽国是赶上了五代十国,后面又遇到了大怂。
    鞑清也是碰到了积重难返的大明,李自成张献忠早就把大明的半条命折腾没了,还有数不清的走狗等着为新主子卖命。
    中原不出问题,辽东有机会吗?
    换个角度,以偌大的中原,搞不定一个人口稀少的辽东,老杨家的后人,也没脸坐在皇椅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