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能打压我们一世,难道还能永远打压我们吗?昔日孝武皇帝迁天下豪强填关中,又能如何?既让皇帝想效仿孝武皇帝,我等不妨配合,保存实力,不必争一时之长短,着力之处不在皇帝,而在……”
    “而在太子!”荀顗抢道。
    “太子若是不配合又当如何?”郑冲道。
    王祥眼中精光一闪,“那就太子的太子!当年魏武不也是打压士族?又能如何?九品官人法出自他的儿子!”
    “大善!”
    三人苍老的笑声同时响起,惊动了枝头的喜鹊,也惊动了隐藏在树枝间的黑衣人……
    “臣不明白,既然有王祥、荀顗等人的罪证,为何不一网打尽,杀一儆百?”赵阿七拱手道。
    杨峥摇摇头,“不过是投鼠忌器而已。”
    三人都是一代大儒,素有人望,又一把年纪了。
    杀了他们,只怕天下侧目,百姓会转为同情士族豪强。
    而且三人都这把年纪了,还要跟自己暗斗,肯定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
    “难道就任由他们兴风作浪?今日三人密谈,必有奸谋!”作为锦衣卫的头子,赵阿七却一点都不圆滑,这么多年了,喜怒形于色。
    杨峥正色道:“与士族豪强之争绝非一日、一月、一年,需数代之功,不可急于求成!以你现在的心态如何跟他们斗?杀了他们,士族豪强就会臣服吗?只会让刚刚与我们妥协的河北士族离心,留治大国若烹小鲜,需要火候,你身为镇抚司统领,万不可急躁。”
    “臣、臣受教!”赵阿七一震,神色恢复镇定。
    一面要打压士族豪强,但又不能逼的他们狗急跳墙,这场暗斗比血肉横飞的战场更考验杨峥的权谋水平。
    拔刀子血溅三尺是最低级的做法。
    这场暗斗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完全消灭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后世也无法解决。
    杨峥有自知之明。
    好在自己是个穿越者,能借鉴的东西很多。
    最理想的状态是,把他们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改造他们的精神面貌。
    让士族豪强与寒门庶族都有一席之地。
    第八百二十三章 平乱(一)
    “青州之乱该结束了!”王濬喝了一口茶,感觉这茶没煮到火候。
    但细作的传回的各种消息显示,王浑、王沈兄弟有可能要渡海投吴。
    他们走了,这场大戏就没得唱了。
    王濬是一个优秀的猎手,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
    主薄李毅道:“王沈在青州颇有声势,为何此时退走,前功尽弃?”
    “因为这场叛乱王氏没有任何机会,司马炎据有中原,尚且不是大秦之敌,王氏一个青州又能如何?只要陛下不急,先急的就一定是他们。”王濬放下茶杯,“传令,尽起军中精锐,随某收复青州!”
    “唯!”堂中诸人立即起身,向王濬拱手一礼。
    东平城中,战意高昂。
    三通鼓罢,八千精锐步骑整齐的在校场中列阵。
    城中有数万大军,但王濬只要这八千人。
    马上的骑兵雄健魁梧,经历了不少厮杀的战马显得异常沉稳。
    步卒披着盔甲,手提秦军最新装备——长矛,腰悬环首刀,背上挂着弓和弩。
    一片片的甲胄在初夏的眼光中熠熠生辉。
    优良的装备让士卒们雄心万丈。
    这是在晋军中未有过感受。
    气势、信心、战意!
    每个人都曾是晋军中的精锐,每个人都是精挑细选的勇士,每个人都对战功有无比的渴望。
    “贼军号称十万之众,尔等敢战否?”王濬在阵列中走动着,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这一战,王濬不仅要击败三王,更要打出自己的名声,以为进身之阶!
    只带八千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人多了,弄不好吓到了王氏兄弟。
    “战、战、战!”
    一阵阵怒吼表明了士卒们的心意。
    “好,不愧是某麾下儿郎,该让贼人看看什么叫精锐!”王濬姿貌俊美、颇有风仪,性情爽朗旷达,因此极得部下拥戴,“贼众十万,便是两个五转之功,诸位之富贵皆在此战!”
    不仅是士卒们的富贵,连他的富贵也在这一战上。
    将士们的眼神热切起来。
    一万句激励人心的话,都没这一句管用。
    周围没被选上的士卒眼中浮起羡慕和嫉妒之色。
    “杀!杀!杀!”
    八千多把武器举向天空,士卒的斗志到达顶点。
    “出征!”王濬大手向东一挥。
    令旗亦随之翻动,战鼓声轰隆。
    骑兵的脚步声,盔甲的铿锵声,整齐的混杂在一起,向东挺进。
    “兵贵神速,王氏兄弟之败,败在犹犹豫豫,既不敢四面出击,又不敢得罪青州豪族,以致有今日之困,吾以顺讨逆,以强凌弱,破贼必矣!”王濬在战马信心十足道。
    周围将佐一阵赞叹。
    此番精兵光明正大,王濬在军中置锣鼓,一进入青州地界,就让士卒敲锣打鼓,生怕青州地界的豪强不知道自己来了。
    不过动静越是大,豪强们越是恭顺。
    居然不断有人送上牛羊犒赏。
    大军长驱直入,居然没遇到任何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