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隐营垒前,密密麻麻堆了一层的尸体。
    不过营中“秦”字大旗依旧高耸着。
    “末将幸不辱命!”柳隐的盔甲上全是创口,被血涂成了暗红色。
    有别人的,也有他自己的。
    营垒中的将士,人人带伤,五千人的守军阵亡千余人,依旧不退,可见柳隐带兵的水平。
    也可见此战之艰辛。
    天下从来都没有容易的事。
    “将军辛苦了!”杜预感慨道。
    “此乃末将之本分,何谈辛苦?”柳隐精神矍铄,仿佛没有丝毫疲惫。
    “南面之功,首在将军!”杜预扶起柳隐,后者一脸喜色。
    随后将许昌的缴获,以皇帝的名义赏赐将士。
    营中将士皆山呼万岁。
    隔了两日,李特、田章、杨济三将赶来,四五万大军齐聚宛城之下。
    “城中守军听着,司马炎已败,大秦百万雄师不日便可横扫中原,尔等不速速归降,更待何时?”
    秦军抵近城墙劝降。
    以前说这些话大多是吓唬人而已,现在则不然。
    天下大势已然明朗,司马家的败局几乎注定了。
    而且弘农、上庸、武关在秦军手中,南阳已经被战略半包围。
    这么多天,诸葛绪五六倍的兵力拿不下柳隐五千人,城中更是人心浮动。
    “既然不降,末将为先锋,攻破此城!”李特主动请战。
    他的几个兄弟,李辅、李流、李庠、李骧在军中逐渐崭露头角,骁勇善战。
    李特也成为秦军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杨峥将他留在长安,也是为了避免李特升的太快。
    毕竟现在的李特还不到三十。
    杜预温和道:“杀鸡焉用牛刀?诸葛绪已然破胆,城上守军皆有惧色,此城可不战而降!”
    南阳也是大郡,乃光武帝发迹之地,也是当年袁术起家之地。
    城内人口众多,能投降自然最好。
    周旨道:“只怕诸葛绪不识抬举!”
    杜预道:“宛城外无援军,孤城一座,能守几日?吾料诸葛绪乃明事理之人,先令将士伐木打造投石车、云梯等攻城之物!”
    “遵令!”诸将拱手。
    很快,宛城之外变成一座巨大的工地。
    杜预故意惊吓宛城守军,木石堆积如山,附近百姓主动赶来协助,每天都烟尘蔽日,忙碌异常。
    越是围而不攻,城内便越是紧张,守军的士气越是低靡。
    才两三天的功夫,城内便有守军叛逃。
    杜预皆厚待之,既不攻城,也不劝降,故意在城下显眼处好吃好喝的供着。
    宛城叛逃之人越来越多。
    此前杜预赈济百姓,颇有仁义之名,附近百姓悉来协助。
    杜预供以饭食。
    宛城中的很多守军就是他们的子弟,一见城下和睦,更无战意。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杜预集合军中精锐,列阵城下,战鼓轰鸣,呐喊如潮。
    “杀!杀!杀!”
    风云为之变色。
    城上守军皆有惧意。
    几十辆投石车、云梯缓缓前退,城上终于绷不住了,吱呀吱呀,瓮城的门被打开。
    诸葛绪领一众南阳将吏出城,半跪在两军之前,“宛城归降大秦!”
    诸葛家在三国遍地开花,但几十年来,已经大不如前,诸葛绪是诸葛家最后能拿出手的人物,他若陨落,诸葛家便彻底没落了。
    杜预率众上前,“太守深明大义,使将士百姓免受刀兵之灾,有功于社稷。”
    诸葛绪拱手道:“不敢言功,城中有中原将士,思念故土,愿都督赦宥之,亦可宣示大秦之仁义。”
    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杜预当即应允,还为北还之人备了粮草、驽马、牛车。
    总共也才两三千人。
    诸葛绪泪流满面,“噗通、噗通”的朝洛阳方向磕了三个响头,拱手道:“非是臣不忠不义,实乃大势使然,臣守城百日,不得已而降。”
    曹魏时期便有军法,守城百日援兵不至,将领投降,家族不连坐。
    北还之人无不感动,皆称诸葛绪忠义。
    留下的人也唏嘘不已。
    诸葛绪做法无疑是聪明的,让司马炎抓不到任何把柄。
    杜预对其越发刮目相看,以上宾相待。
    “士为知己者死,绪得遇明公,实乃大幸,今宛城粮足,明公兵精,正可先取新野,大秦军威赫赫,司马亮泛泛之辈,必望风而逃,然后明公挥军南下,觊望襄阳,可得荆州全境!”诸葛绪积极出谋划策。
    杜预仰头大笑,“佑明真乃山东上士也!”
    当即点齐兵马,浩浩荡荡南下。
    沿途鼓噪声势,又设两路疑兵,烟尘滚滚的截断新野向北、向东的退路。
    司马亮果然大惊失色,一见情况不对,当即带着数万大军一矢不发,慌张向许昌撤退。
    杜预兵不血刃拿下新野重镇,斩断了襄阳与中原的联系。
    第七百四十六章 壮士
    “小民赵飞牛拜见陛下!”一帮山贼乌压压的跪在杨峥面前。
    一个个全都叫花子一般,大冬天的,远远就有一股臭气袭来。
    身上的衣服更是惨不忍睹,有人裹着干草,有人胡乱缠着各种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