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劝道:“此事不可急于一时,急则生变,陛下当令陆抗暗中准备,建业也准备大军,随时支援!”
    但丁奉的话,孙皓一向当耳旁风。
    丁奉目光转向钟会,钟会拱手道:“这则消息来的有些蹊跷,或许是敌人的离间之计!”
    刚刚定下离间羊祜之计,还未施展,现在反倒被别人离间了。
    孙皓两眼冒火,盯着钟会,“你敢说步家没有反心?”
    钟会两眼不知道往哪里放,这位正在火头上,万一瞧对眼了,那就是引火烧身了,“步家当然有反心。”
    现在身在龙潭虎穴,当然要顺着孙皓的心意来。
    起初孙皓对钟会言听计从,但几个月的新鲜劲过去了,回到建业,阿谀奉承的人一多,对钟会不再像以前那般热情。
    而钟会的心思也从孙皓身上转向江东士族。
    “步家现在未准备充足,还未与晋、秦谈妥,当诱而杀之!”孙皓收回目光,摇头晃脑道。
    “陛下准备如何行事?”丁奉紧张的盯着孙皓,从孙皓上位时,他就已经被渐渐边缘化。
    诱而杀之,计策不错,关键在怎么执行。
    步协步阐都不是傻子,东吴这么多年杀来杀去的,人比兔子还惊,处理不好,就是弄巧成拙了。
    孙皓得意道:“朕下一诏书,召步氏兄弟入朝,于半途杀之,再令陆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西陵!”
    丁奉只感觉眼前一黑,你老人家的诏书下去,不是让人家造反吗?
    以孙皓的赫赫凶名,谁还敢回建业?
    不下诏令,或许步氏兄弟会回来,一下诏令,岂不是在告诉步家兄弟,快回建业受死?
    这是真把步家兄弟但白痴了。
    又与钟会对视一眼,希望钟会能再劝劝。
    钟会却无动于衷。
    孙皓的刚愎自用是出了名的,劝多了,弄不好自己也交待了。
    丁奉目光又转向左丞相陆凯,陆凯也摇了摇头。
    孙皓正在兴头上,自以为妙计,八匹马也拉不回,“朕计议已定,勿多言也。”
    散朝之后没几天,丁奉就被气病了。
    吴国就像一辆失去控制的马车,加速坠向深渊之中。
    第六百九十四章 胃口
    煌武元年,关中终于迎来久违的大丰收。
    到处都弥漫着麦穗成熟之后的香味,田野和村落间金灿灿的。
    百姓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
    唐彬、王濬几次出兵袭扰,都被严整以待的蒙虓和孟观击退。
    晋军袭扰不到关中,但并州的秦军牧骑却长驱直入,攻入幽州,前后掳获乌桓汉人百姓两千七百多家,粮食十万多石。
    幽州百姓要么南下,要么迁入辽东,辽东三部鲜卑借此壮大了一波。
    登基之后,果然好事一桩接着一桩。
    此刻,杨峥忙着接见西域诸国使臣。
    攻灭乌孙对西域诸国震慑力十足,司马炎篡魏之后,所谓的中原正统也消失了。
    大秦彻底成为西域的宗主。
    冯琦从康居万里传信,当趁此机会一举整合西域。
    杨峥早有此心。
    这时代的西域富得流油,瓜果满天下,还是东西商贸重地。
    前几年派出的宣义郎,硕果累累。
    虽然各国对大秦十分警惕,但民间对大秦的亲善度持续提高。
    蜀锦、书籍、茶叶、瓷器在西域能与黄金等价,平民和贵人趋之若鹜。
    宣义使们直接在各国大城中设立“秦馆”,教授平民汉言,以及孔孟之道。
    渗透往往是无孔不入的。
    秦国国力无法在土地上实际占领,就要在人心和思想上占领。
    当然,西域诸国也不是傻子,知道这么下去后患无穷。
    戎卢国查封了境内的秦馆,但转眼西州都督尹春的两千铁骑就杀到家门口,连国王带平民一锅全端了,以囚车押送,传示诸国,然后押送长安。
    诸国瞬间老实起来。
    西域几次联合都被秦国击败,军事上已经不可能再有作为。
    战争决定一切。
    所以他们最终只能逆来顺受。
    默认秦馆的存在,秦馆也成了国王也招惹不起的存在。
    汉言逐渐成为西域的官方语言,各国贵人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早就暗中钻研华夏典籍。
    春江水暖鸭先知。
    他们最清楚西域形势。
    战争是文明间最好交流方式,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汉魏秦的强大,在西域产生深远而持续的影响。
    自然会吸引很多忠实拥趸。
    更何况站在顶峰的华夏文明与西域散碎的文明完全没有可比性。
    杨峥结合后世漂亮国的办法,与卫瓘商议许久之后,制定了十一条法令。
    其一,诸国之国王必须得到大秦的册封才算正统。
    其二,诸国王子、贵族必须到长安游学,短则三年,长则五年。
    其三,西域诸国以后对军队没有指挥权,由长安派遣的参军、司马、宣义令指挥和训练。
    其四,各国统一商税,不得私自加征。
    其五,汉言为官方交流语言。
    其六,各国除了设立秦馆,还要开设庠序教授孔孟之道。
    其七,各国有纠纷,一律不得私自攻战,可由西域长史府裁决,若有异议,可上诉至长安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