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崇一口气说了很多,完全没注意诸葛瞻逐渐低沉的脸色。
    首先,黄崇是益州士人,天然与诸葛瞻存在隔阂。
    其次,陆逊是蜀人心中的一道坎。
    最后,如果杜预是陆逊,那么他诸葛瞻是谁……
    诸葛瞻冷冷的注视黄崇良久,让周围气氛不知不觉冷了几分。
    蜀主刘禅这次派的人也非常奇妙,只有诸葛瞻父子是荆州士人,黄崇、李球(李恢之侄)是益州士人,张遵是张飞之子,元从系的人,也是刘禅的外甥。
    兵权虽然给了,如往常一样,依旧是互相制约。
    “五万大军不能制三万贼众,吾有何面目见陛下,见成都百姓?”诸葛瞻自幼家教良好,并没有动怒。
    黄崇长叹一声,不再言语,主动落到后面。
    诸葛尚低声道:“黄崇之言颇合形势,父亲为何不用?”
    诸葛瞻摇摇头,“姜维四万大军屯于剑阁,我五万大军出征绵竹,成都粮草匮乏,若不能速胜杜预,则成都必然不支。”
    “既然粮草不支,为何还要五万大军?数千兵马防守绵竹、涪城二地即可。”
    “非也,蒋舒、马邈二贼投降,阳安、江油失守,国中颓丧,正需一场大胜提振士气,所以为父不得不如此,此战你我父子定要身先士卒,不可坠了先祖名声!”
    “凉贼以为我国中虚弱,儿此番便要他们看看大汉之勇武!”诸葛尚握紧长槊。
    大军气势汹汹赶到涪城。
    此时杜预亦挥兵南下。
    黄崇再次苦劝,“凉人擅野战,今有雄关险城,何必与敌接战?即便要战,应先抢占地利。”
    诸葛瞻依旧不听。
    诸葛瞻遣先锋突袭凉军,凉军却先占了地利,以田章、田续、李特为前锋,接战不到一个时辰,蜀军便自行溃乱,很多蜀人不耐久战,也不想苦战,眼见凉人悍勇,形势不妙,成都青壮率先逃散,致使相持不下的阵脚崩溃,给了凉军挥军大进的机会。
    一时间,风卷残云。
    黑色的潮水漫过山丘、河流、林地……
    蜀军望风披靡,只知溃逃。
    诸葛瞻于城头遥望,见凉军漫山遍野,声势滔天,诸葛瞻自幼养在锦绣之地,何曾见过如此杀伐之气?再见身边士卒皆无斗志,情知守不住,遂弃涪城,退守绵竹。
    凉军长驱直入,一刻不休,三四日便直抵绵竹关下。
    刀枪充于山野,杀气动于九霄。
    黑云压城,寒光耀日,吼声如雷。
    绵竹关上的蜀军惊骇不已。
    几百个虎背熊腰的凉军猛士持刀列于关下,嘲笑蜀中无人,诸葛武侯之子不过尔尔!
    诸葛瞻面红如血,承声名者,必为声名所累,诸葛武侯老来得子,诸葛瞻一出生便是天之骄子,无数人仰望。
    入仕便是骑都尉,迎娶公主,年纪轻轻袭爵武乡侯。
    自幼聪慧,却是少经历练。
    在他眼中,宁愿自己战死,绵竹关失守,诸葛武侯的名声也不允许丝毫玷污。
    见到诸军气馁,仍是决意一战,“公等受大汉重恩,今国家危殆,我等何惧一死!”
    黄崇含泪苦劝,“绵竹关乃大汉最后之屏障,成都空虚至极,何必出战?”
    诸葛瞻却是如同着魔一般,“不能击灭凉贼,大汉亦是灭亡!”
    灭亡二字一出口,周围的人全都愣住了。
    因为他说出了所有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蜀国的现状的确不妙。
    这些年连连征战,国中早已疲敝。
    姜维敛兵聚谷、撤掉秦岭守军据城而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蜀国既要支撑姜维的四万大军,还要支撑诸葛瞻的五万军,早就到了极限。
    更不用说蜀主在这个时候还在和黄皓游乐,不理国事。
    诸葛瞻拔剑而起,从来不动怒的人,今日也勃然大怒,“不从令者,斩!”
    第五百二十四章 父子
    绵竹关城门大开,蜀军奔涌而出。
    这反而让杜预迟疑起来,“有雄关不守,反而出战,莫非有诈?”
    其他将佐也大为疑惑。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诸葛瞻虽然是孔明之子,却亦是膏腴子弟,观其用兵,既不合兵法亦不合时势,此乃天助凉州也!”从军主薄爰邵道。
    “国之将亡,必人心动乱,诸葛瞻未有功勋,而立于大位,蜀国焉能不败?”杜预惋惜道。
    曾几何时,诸葛武侯是士人心中的典范。
    “末将愿为前锋!”田章、田续二将出列。
    不管有没有诈,敌人送上门来,怎么都要迎战。
    杜预遂令二将领各领两千军为前锋。
    田章、田续皆是悍将,在陇右征战多年,此番入蜀,也都知道是机会,因此奋勇向前,所立军功甚多。
    望着蜀国冲杀而来,二人领兵接战。
    也不管什么阵势,直接引军冲杀。
    黑色的潮水与红色潮水撞在一起。
    蜀军立即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当即就有穿着布衣的青壮掉头就跑。
    战场也差不多是一边倒。
    田章、田续四千人马就能在几万蜀军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眼看蜀军即将崩溃时,忽然一将从阵中跃马而出,红甲黑缯,英姿挺拔,手中长槊寒芒点点,两名凉军被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