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两百骑死死围在身边。
    一杆“魏柱国大将军杨”的大旗随着北风剧烈的招展着,仿佛一团燃烧的烈焰,照亮了整个战场。
    “万岁!万岁!”
    凉州将士歇斯底里的呼喊着。
    无数曾经是奴隶、是夷狄、是屯田客的卑贱之人挺起刀矛,奋不顾身冲向敌人。
    人可以击倒,但精神不会。
    华夏勇武开拓之精神其实就在关中、雍凉、西北。
    周如此,秦如此,汉如此,历史上的隋唐亦是如此。
    秦始皇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汉武帝张大汉之臂掖,扬华夏之武威!
    大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壮阔?
    要取天下,就以刀剑堂堂正正的取!
    以刀剑扫退一切盘踞在华夏躯干上的魑魅魍魉!
    这一刻,杨峥随着心中奔涌的热流化为烈焰……
    司马昭忽然从马车中探出头,望着山呼海啸的战场,满眼不可思议。
    就在一炷香之前,他还在与贾充商议怎么友好而不失礼貌的,让不识趣的魏帝曹髦让出皇位。
    朝野、地方,已经没有任何阻力。
    四方军镇,全是司马家的走狗。
    中军也尽是司马家的子弟。
    但随着战场的崩溃,这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司马昭呆呆的望着窗外。
    望着汹涌而来的凉军,望着还在坚持的中军,望着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敌我士卒。
    贾充也呆若木鸡,不过他终究先一步反应过来,“相国,事急矣,速退!”
    后阵仍有万余兵力,此时压上去,胜负尚未可知。
    但司马昭一动不动的望着战场。
    “相国!”贾充的脑袋重重的磕在木板上,才将司马昭惊醒。
    司马昭也是上过战场的。
    虽然在后面“运筹帷幄”,但该见识的都见识过了。
    若是十年之前,他绝不缺乏胆气,但这些年随着权位越来越大,胆子却越来越小,所以在东兴大战中才会最先溃逃。
    现在贵为相国,国柄在手,更没有必要孤注一掷。
    杨峥是将帅,而司马昭则是政客。
    政客眼中只有基于事实的利益。
    “昔日魏武有赤壁之祸,刘备有猇亭之败,孙权六次折戟合肥,天下大势皆是如此,相国何必与贼争锋于一时?中原人口繁多,土地富庶,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雍凉可再得也!”贾充苦口婆心道。
    天下三分还是四分,在贾充眼中并没有多少区别,但司马昭若是完了,贾氏一族也完了。
    中原士族都是抱团的,根本看不上来自并州的贾氏。
    司马昭闭上了眼睛,挥了挥手,“退!”
    这一个字出口,仿佛抽干了他仅有的力气,司马昭一头栽倒在车中。
    “相……”贾充喊了一个字,眼珠子一转,忽然醒悟,索性关紧门窗,“相国有令,退军!”
    一万后军率先撤出战场。
    这一撤,魏军仅有的抵抗意志也就消散了。
    兵败如山倒。
    陈骞站在革车上欲哭无泪,“十六大军,竟挡不住区区五万贼众,尔等有何脸面撤回关东?”
    然而他的怒吼终究淹没在散乱的叫声中。
    人的精神若被击倒了,也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绝不是陈骞一人之力便能扭转的。
    更何况陈骞也没有这个威望。
    陈骞拔出腰间长剑,一脸的决然,身边亲兵大惊失色,正要上前阻拦,却听陈骞挥了挥手长叹一声,“退吧!”
    中军最后的精神支柱也消失了。
    凉州军却如烈火烹油之势,“必杀司马昭!”
    呼喊声响彻整个战场。
    杨峥领着骑兵死死咬在溃军之后,不求击杀,只求追上司马昭。
    但溃兵实在太多了,仿佛无穷无尽。
    其中还有不少中下级将领,领着各自的部众负隅顽抗。
    追出战场,雪深及小腿,四条腿反而没有两条腿跑的快。
    不过投降的人越来越多。
    杨峥心急如焚,留下司马昭,三国鼎立的大局便破了。
    而如果司马昭逃回关东,又将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拉锯战。
    历史上东西魏相争,即便高家连续出神经病和禽兽,府兵制的西魏北周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
    中原的底蕴就摆在那里。
    郭淮之后有邓艾,邓艾之后有陈泰、王基,王基之后有陈骞……
    人口基数大,将帅就会层出不穷。
    即便是江河日下的吴蜀两国,也有陆抗和姜维。
    靠杀一两名大将,就想制服中原根本不可能!
    只有逮到司马昭,才会避免东西魏的格局!
    但越是心急越是追不上。
    杨峥抬眼就能隐隐约约看见司马昭的马车,但下一刻就被淹没在溃兵之中。
    眼看天色低沉,连溃兵的身影都消失在夜幕中。
    “继续追!”杨峥咬牙道。
    乌羽嘶鸣一声,在雪地里迈开四蹄,然而速度仍是快不起来。
    这几日都是晴天,积雪也在融化当中。
    再过两日,道路就打开了。
    骑兵们忠实履行命令。
    斥候却来禀报,“刘豹、司马亮的援兵已至,已经与司马昭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