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来说,就算二人背叛自己,他们的部下也不见得会背叛,因为他们的家眷都在西都城中。
    “的确是破敌之机。”一番思量之后,杨峥下定决心。
    帐中诸将神情一肃,眼神中流露着渴望之色。
    很多人都明白,此战之后,或许很久不会出现大战。
    “刘珩领一千重甲为前锋,正面猛攻。”
    “遵令!”
    “蒙虓部骑兵攻其左翼,彭护部攻右,姜伐野备后!”
    “遵令!”
    敌军看似人多势众,其实内部问题重重,这么多天的对峙,一次主动进攻都没有,只有沮渠部试探性的袭扰。
    随着时间的流逝,杨峥一天比一天强。
    各种新式装备渐渐列装。
    仅披甲率,双方都不可同日而语。
    杨峥军已经开始装备冷锻甲,虽然不多,但传统的制式铁甲列装了大半。
    而敌人连皮甲都不能完全保障。
    斩马刀、长枪、连弩也投入应用。
    这三千亲卫营,真正做到了满装备,也是整个西平精血养成的。
    杨峥有心这一战向雍凉、向洛阳展示力量,展示自己的存在!
    韬光养晦没有错,但已经被人盯上了,就要露出肌肉和獠牙!
    让潜在的敌人忌惮自己。
    时间越来越迫切。
    西北也正是这个传统,你越强大,投奔你的人越多,如同滚雪球一样。
    当年董卓、马超、宋建便是如此。
    而这一战,也是检验这一年成果的时机。
    战鼓声轰鸣。
    似乎大地也跟着一同震动。
    铁甲铿锵作响。
    长矛挺立,大盾向前,刘珩身披冷锻甲,手提狼牙棒,与一百二人名虎背熊腰的甲士走在最前方。
    甲士的背后是杨峥与一千弓弩手,一百三十七名披着冷锻甲的具装骑兵环列左右。
    集合了西平所有的工匠,加上两千多名锻奴,一个月也才七八十套冷锻甲。
    夏末的风带着一丝丝凉意。
    北方的雪峰仿佛长龙一般连绵起伏。
    敌人也感觉到了危险的降临,苍凉的号角声呜咽起来。
    却被越来越近的战鼓声和吼声淹没。
    “嚯、嚯、嚯……”
    甲士随着战鼓声节奏而呼吼。
    敌人仿佛陷入沉默之中,然后黑压压的箭雨遮蔽天空。
    “盾!”各屯长们一声令下,伍长什长指挥各自属下撑起大盾。
    噼噼啪啪,箭雨仿佛打在雨伞之上。
    羌胡锻造水平上不去,弓箭总是差些火候。
    在铁甲大盾的防护下,杀伤实在有限。
    偶尔几支羽箭穿过盾牌的缝隙,也无法穿透铁甲,只能无力的嵌在甲叶上。
    来而不往非礼也。
    弓手弯弓,蹶张弩搭箭,瞬息之间,“嗡”的一声,飞蝗从阵中掠起,以肉眼不可及的速度狠狠砸向敌人营垒。
    惨叫之声随之而起。
    伴随着牛马羊的哀鸣和嚎叫。
    这是羌胡的老传统。
    杨峥心中一动,“点火,放火箭!”
    “滋啦”一声,火焰在油脂中热烈绽放、升腾、扭动。
    然后,火焰划过天空,落在敌人营地中。
    须臾间,杨峥就看到火苗在跑动,在翻滚,在呼号——那是惊慌的牲畜。
    六轮火箭之后,小火变成了大火……
    战争永远不是单纯的砍杀。
    后勤、训练、内部整合、装备等等诸多因素。
    “杀!”
    前阵一声炸雷,刘珩提着狼牙棒越阵而出。
    这厮永远像头发情的野兽,有着极端旺盛的各种生命欲望。
    甲兵随之而进。
    敌营的辕门被几记狼牙棒砸的粉碎,框架轰然向后倒塌。
    刀光矛影仿佛潮水有一般汹涌而入。
    前排一百多名铁兽,身旁顿时升起了血雾。
    不过敌军终究人多,各种发狂的畜生和人加起来,倒也有些声势。
    尤其是沮渠部,一向自负于匈奴正统后裔。
    有传承就有一定的战斗力。
    几千步骑在乱阵的挥砍,不分敌我,也不分人畜……
    激烈的战斗随之而来。
    敌人想围杀这一千凶悍甲士,仿佛群狼围攻猛虎。
    但猛虎也想吞掉群狼。
    杨峥目光扫过左右两翼,蒙虓与彭护的骑兵受拒马、木栅、堑壕影响,始终无法攻入敌营,双方在木栅前来回绞杀。
    沮渠部的表现,让敌人挽回了一些败势。
    也暴露了刘珩孤军深入的弱点。
    而敌营中的火焰被渐渐扑灭,慌乱的牲畜被砍杀。
    眼看就要稳定乱势。
    而一旦乱势稳定下来,刘珩的一千甲士就成了瓮中之鳖。
    沮渠部在河西蛰伏多年,既会放牧,亦会耕种,继承了匈奴的剽悍,也学会了不少汉家手段。
    杨峥翻身上马,取来一根长槊,“重骑,随我破敌!弓弩手结阵,随后掩杀之!”
    战马人立而起,似要仰天咆哮。
    一百三十七名冷锻甲重骑,露在盔甲之外的双眼闪烁着雷霆与火焰。
    他们不发一声,沉默如同北方的雪山。
    弓弩手当然不止是会射箭而已。
    拉十次弓弦的力量,绝不小于挥砍十次环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