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将军刚才说大事,是什么大事?许乘月好奇地问。
    今年莫名其妙下了很多雨,导致南方许多地区水患,还有北疆, 周围的部落蠢蠢欲动。裴舟斟酌了一下, 觉得没什么不能说的,告诉了她。
    许乘月恍然大悟, 民生和外交确实是大事。
    裴舟又将话题绕回到先前, 许娘子写书之前得考虑一下,虽然大唐不禁百姓议论朝政, 也不会因言获罪,但也不是全然自由,需要顾及颇多。
    许乘月认真地点头, 再次道谢,她知道裴舟说这些是为了她好,她没理由不领情。
    在裴舟走后,她沉思了许久。
    后知后觉的危机感再次涌上心头。她第一次体会到民国文人被危机性命的感觉。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她决定先不写目前连载的这本书了。
    那些朝臣已经虎视眈眈, 如果再写下去激发他们的怒气, 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儿来。
    她势单力薄,很难抵抗得住。
    她没有靠山,没有势力倚仗, 别人想拿捏她跟掐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这次要不是先前因为在太后面前挂上了名号, 那些人不敢轻举妄动, 恐怕现在山海书肆已经被查封,而她也被捕入狱了。
    她得想方法保护自己, 最起码不会因为一本小说而获罪。
    等某一日,她的声望足够她拥有创作自由,能写自己想写的,她再回来,一雪前耻,将前面没有写完的书补完。
    下定决心之后,许乘月反而变得轻松许多。
    那应该写什么题材呢?她犹豫了起来。
    什么题材能造成广泛影响,能让那些人意识到她的价值,尽管不赞同她的言论,也会因为那些利益,而选择不去伤害她,甚至庇佑她?
    联想到这次安然无恙的原因,以及裴舟所说的那件大事。
    一个长盛不衰的题材浮上她的心头基建。
    许乘月眼睛一亮,她决定了,就写基建。
    谁能不喜欢基建呢,看着国家一点点强盛起来,构建出一个盛世强国。
    那些官员应该会喜欢,毕竟励精图治,看天下海清河晏亦是他们毕生的愿望。
    虽然许乘月不喜欢他们腐朽的思想,但他们其中的某些确实为大唐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们的思想甚至政治观念,在后世也流传甚广。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题材能将她从前积累的关于基建的知识发挥出来,这些知识对她来说才是最有用的东西,能成为她的立身之本,也是她写这本书的目的。
    朝代定在秦朝。
    她决定不搞架空了,架空虽然简单,可以自己任意发挥,根据自己的创作思想随意构建,但有一个缺点它不够真实,也不够现实。
    而真实的朝代恰恰与其相反,有既定的人物和轨迹,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但会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秦朝自带矛盾冲突和吸引人的点,一方面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一统天下,制定文字标准和统一度量衡。他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到了如今甚至后世也依然被沿用。
    另一方面他的暴戾统治,和严苛刑罚,以及在他死后,辉煌的秦朝轰然倒塌,令许多人骂他的同时,又扼腕叹息。
    然而在女主方面,许乘月拿捏不定了。
    她该是设立一个唐朝女子穿越过去,还是一个后世的女子穿越过去呢?
    至于男主视角这个选项,许乘月没有考虑过,她是个铁铁的女主控,不喜欢写男主视角。
    唐朝女子许乘月在纸上写下这四个字,开始罗列优缺点,以及对情节框架的影响。
    唐朝女子,如果要懂得基建知识,那必须得出身官宦之家,并且父母开明,她也乐意钻研这些。
    这样的概率有多大呢?小的不能再小了。闺阁女子是没有进行实践的机会的,那她怎么能在此道上有所进益。
    而且一个普通女子,没有那样的底气和勇气,直面始皇帝。
    除非她将这个女子设定成武皇那样的,那问题就又来了,以武皇的野心,怎么可能甘心做个辅助,她怕不是得凭借自己的先知谋朝篡位。
    那更不行了,编辑说过这样不能写的,会被打成历史虚无主义。
    许·前晋江作者·乘月在穿越后依然保持着职业操守。
    退一万步讲,即便女主跟着自己身为地方官的父亲学习,与他商量谋划,所能得到的长进也是有限,毕竟从秦朝到唐朝的基建水平,虽然有所进展,但微乎及微,没有达到惊人的地步。
    写到这里,许乘月的偏向已经很明显了。
    她最后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现代女主,这个现代只是从前世来说,以她现在所处的时代应该叫未来或后世。
    那这篇小说的设定就确定了未穿古。
    未来的设定可以稍微夸张一点,描写成大同社会,而女主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她的工作就是和城市建设与规划相关的,还得懂一些农业知识。
    瞅瞅,这设定多好,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基建和种田的buff加满了,这不得迷死他们。
    许乘月看着桌上的稿纸,叹了口气,把散落在旁边的上一本书的稿子收起来,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重新捡起来,将那本书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