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宫的规划获得了灵青的认可,又熟悉了法术符箓的应用之后。
    就发动大量国民,加紧赶工修建。
    如今仅仅耗时一个月,就将这偌大的学宫建成了。
    “君上,学宫制度也已经完善了,只等君上定下开府日期。
    为学宫正式赐名,就能开府授学了。”颜如亦是奏道。
    他在梳整了灵国的官僚体系之后,就开始搭建学宫的体系和制度,如今也早就完成了。
    “好,那就定于两日之后,学宫开府!”
    灵青闻言,当即拍板说道。
    两日之后,当灵青在学宫门口立下一块玉碑,并上书“灵明学宫”四个大字之后。
    这座灵国最高,也是唯一的学宫就此立成了。
    当下他又向大家颁布了学宫的体系和相关制度。
    宫中学子均以“国子”相称,由灵青亲任第一任国子祭酒。
    当然,他这个祭酒只是个名誉称号,并不负责实际的管理职责。
    只是会偶尔来学宫讲一下道罢了。
    具体掌管学宫事务的是两位司业,分别由司徒颜如掌教化考公,司寇灵怀掌风纪赏罚。
    毕竟司徒府本就掌教化,司寇府掌司法。
    两人相互合作倒也正合适。
    当然两人还要掌管着整个灵国的教化和司法刑狱,因此这具体的实务也是专门从两府分出以房人专门司管。
    学宫之中,依六座玉碑分六堂。
    作明经堂、明神堂、明德堂、明武堂、明谷堂、明法堂等六明堂。
    六堂各设丞一人、主簿二人,主、辅掌六堂堂务。
    这些人大多都是上次选才之中的上士之材。
    各堂中又有经法博士不定,掌以其经法之学教国子。
    又助教协助博士教授生徒。
    分别研习相关的传承知识、功法术法等。
    国子们并不是固定分配于一堂一师。
    除了一些年龄太小,或连字都认不全的,需要统一学习基础的文化课程外。
    六堂会分别拟定相应的低级课程,公开讲授,任由国子们自由听讲。
    在国子们确定了自己的喜好之后,再向相应的明堂报备,成为其中的弟子。
    而后也可以选择一名老师,或是自学然后向诸多老师请教。
    这两种法子也各有优劣,适合不同性格、不同天赋的学生。
    而灵机和文君两人,也正式进入学宫之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他带着两人进副本,最初的目的就是要教导两人为人处世的道理。
    当这学宫的体系搭建起来后,灵青作为国子祭酒在学宫中央的明台之上再次讲了一次道。
    这明台正是为了日后诸子讲学所准备的。
    一时之间,随着灵青的宣讲。
    他以灵国主权柄,勾动天地元气和地脉灵气形成的天花金莲。
    这般景象,又是引得新入学的国子一阵阵的惊叹。
    这些元气、灵气凝结的天花金莲,不仅能够洗涤他们的体魄。
    更是勾动了他们虔心向学之心。
    讲道之后,灵青招来颜如、灵怀,和六明堂的堂丞。
    一甩手中拂尘说道。
    “这学宫乃是我灵国万世之根基,你们定要好生管理。
    有前来求学,务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若是有人欲借学宫宣讲学问,一应允许,任其一展所学。”
    “喏!”
    颜如、灵怀等人闻言,自是唯唯应诺。
    灵青建这学宫,是效仿齐国立稷下学宫和滕文公兴办学校,招揽天下贤才故技。
    只是稷下学宫能够成功,靠的是齐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当此时,齐国国力壮大,为七战国之首,可谓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乃是最有望称霸中原的诸侯国。
    因此在齐国王室竭力主导的稷下学宫,才能够群贤毕至,有此繁荣盛况。
    滕国国力虽弱,但到底也是老牌的公国,名正言顺令人信服。
    且滕文公曾数次问政孟子,贤名广传。
    而灵国地不过十里,民不过两千户,还是个无封无爵的附属国。
    不说齐国,就连滕国也大有不如。
    灵青也不认识哪位百家诸子圣贤,无从求教。
    因此他也只能靠自己,人前显圣,广播求贤之意。
    然后再搭建学宫,收纳贤才。
    他也不求灵明学宫能够如同稷下学宫一般广揽天下圣贤。
    只要能够将原本打算前往滕国的人才,特别是农家的许行给截来,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之后能不能有更大的收获,那就看他能在这个世界待多长时间了。
    若是给他百年时间,他自信能够建立一个不弱于七大战国的国家。
    同时立下一个比稷下学宫更甚百倍的百家学宫。
    只是具体能在这里待多长时间,还尚未可知。
    在陆续的建立了军队和学府、开辟了灵田,接收、吸纳了灵台选才的新生力量之后。
    灵国也在肉眼可见的变化着。
    最显著的就是灵明神君的神力越发的壮大了。
    同时这一番变化所引来的影响,也似波澜微起一般,不断的向四周扩散。
    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往前诸侯国也不是没有选才之举。
    但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许下丰厚的条件,来招揽那些已经学有所成,准备一展抱负之人。
    而灵国不仅是全国选拔,甚至还专门为了那些稚童立下了一座学宫,用以教导他们。
    更甚者,这些通过选拔之人,最低也是灵国的国民,甚至大多都有着士的身份。
    哪怕垂髫稚子亦是如此。
    尤其是这个条件,任是通过选拔之人都能升阶一等,稚子亦能为士。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之心都为父母的通病。
    古有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近有孟母三迁择佳邻。
    当今现实,更有为了子女能够上一所好学校争抢学区房,放弃自己的事业专门陪读者。
    由此可见一斑。
    灵国开出的条件,最先吸引的就是邾国的百姓。
    此外亦有许多百家学子,困于无名之苦之下,前往灵国。
    第三百三十三章 雕马飞扬骑
    邾国亦称邹国,本是鲁国的附属国。
    后在齐桓公的奏请下,周天子册封邾为子爵,邾君始称邾子,位列于诸侯。
    春秋时期,也曾盛极一时。
    在齐鲁之地上是仅次于齐、鲁两国的强国。
    只是在与鲁国的战争中逐渐落败,甚至曾一度被鲁国灭国。
    好在没有绝祀,后世子孙又重新立国。
    至如今,邾国早已没落,政治腐败,国民离心离德。
    因此在听到灵国的条件之后,邾国之人纷纷拖家带口的向灵国赶来。
    在一片离灵国不远的荒凉土地上,一个汉子背着大包小包的行走在这片土地上。
    身旁是一个抱着襁褓,领着一个年约十岁男孩的女子。
    “媪,我们这是去哪里啊?”
    那个男孩抬头向他母亲问道。
    “去灵国,听说那里的国君贤明,还招收你这样的孩子,免费教授学问呢。”
    女子托了托胸前的襁褓,低头冲着男孩温柔了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