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庾敏吩咐翠莲去厨房带一些饭菜过来。
    很快,翠莲带着饭菜回来了,看见庾敏用眼神示意,她就给元偓送去。
    元偓接过饭菜,拿起筷子就开始吃,他的吃相虽不至于狼吞虎咽,但也颇为豪迈,让人看了胃口大开。
    怕不是饿坏了吧!
    庾敏心想。
    吃饱喝足后,庾敏好心地给他倒了一杯水。
    元偓伸手接过,就开始饮水,之后,又拿出帕子擦擦嘴巴,看起来也是个有讲究的人。
    元偓把端盘递给翠莲,顺便对她道了一声谢。
    翠莲没有看她,拿过端盘就红着脸走开了。
    家里突然多了个胡人,庾敏也颇感新鲜,每日除了去给他上药之外,她还带着一些书卷去考他,看看他识不识字、看没看过这些书、知不知道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然而元偓看见她拿着几本书过来时,眼神闪过一丝讽刺:“又来考我?”
    庾敏不在意他的眼神,点了点头:“嗯。”
    元偓伸了个懒腰:“开始吧。”
    庾敏翻开书本,开始问道:“子曰‘君子不器’,做何解释?必须要以论语中夫子的原句作答。”
    孔子在《论语·为政》说了四个字:君子不器,这其中的“器”是相对于“道”而言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器”就是专注于某一方面技能的人,比如农民就会种地,就像杯子只能用来装水。“道”则是融会贯通的人,不拘泥于技能,能超越于技能,得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理,是个思想家。
    君子不器,意思就是说,要想成为君子,就要有大格局,有远大追求,要找到人生的“道”,而不是停留于某种技能方面的贡献,意思是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而应该融会贯通、博学多能。
    元偓略加思索,便回答:“吾不如老农。”
    此言一出,庾敏心里一惊,没想到他会答得出来。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篇,说孔子的弟子樊迟向孔子请求学种田,孔子回答说:“吾不如老农。”这句话有好几层含义,其中一层含义与“君子不器”暗合,用来作答,正合其宜。
    莫名的,庾敏有点不服气,她忍不住问道:“那你知道何晏《论语注疏》里对君子不器的解释吗?”
    见她开始耍赖,还居然那么问,元偓觉得庾敏对胡人有严重的歧视,觉得胡人就该什么都不会,心下觉得有几分好笑,他忍不住冷笑一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
    庾敏惊讶地看着他:“你居然看过!”
    元偓无语地翻了个白眼:“当然!”
    庾敏知道自己失礼了,就不好意思地笑道:“抱歉啊,我见识短浅,孤陋寡闻,让公子见笑了!”
    元偓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没事。”
    庾敏心情很好,就在他床边坐了下来,拿出书卷和他探讨里面的内容。
    元偓虽是胡人,但学问深厚,每次庾敏有不懂的地方,他都像老师一样,一一解答她的疑惑。
    如此这般,他们之间的感情好了很多,从最开始的敌对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