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四年前,已经将太子逼入绝境,哪想到不仅让他找到一条生路,还给了他逆风翻盘的机会。”
    以致太子醒来后,宣王不得不蛰伏起来,再谋机会。
    承王进入朝廷,一开始,朝中大臣并不觉得他能掀起什么风浪,毕竟承王离开京城这个权利中心已经好些年了,就算当年经营的势力还在,也改变不了什么。
    但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他们的预料,承王在朝中的势力远比他们想象中大。
    承王最先打压的,就是十皇子手下的势力,没了崇明帝的至此,手段稚嫩的十皇子根本不是承王的对手,很快就在对方的打压下溃不成军。
    朝中呈现三足鼎立局势,承王势头比十皇子猛多了,原本支持七皇子的臣子找到新的主心骨,在朝中说话顿时有了底气。
    后宫与前朝关系紧密,朝中动向影响到后宫,皇后忧心忡忡来到东宫。
    “也不知道你父皇是怎么想的,放这么头财狼进朝廷。”
    “父皇自身难保,顾不上朝廷,母后不必忧心,承王成不了气候,”萧晟昀眸中一片幽深,“不用多久,这些都不再会是困扰。”
    自从崇明帝对江苓起疑心,萧晟昀就没打算,让他安安稳稳在皇位上待到寿命终结,他一日不登上那个最高位置,就一日不能确保江苓身上的异样不被他人发现。
    所以,他在暗中推动了这一切的发生,承王有野心,他的野心会驱使他,走进他布下的网。
    “你心中有成算就好,母后和谢家,会永远站在你身后。”皇后表明自己和谢家的态度,崇明帝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让他们寒心。
    谢家除了谢司尧在朝中做事,其他更多成员分布在大启各地,因为崇明帝的打压,也因为自保,这些年,他们一点一点将自己放逐出了权利中心,就这样,崇明帝还不肯放心,如果不是谢家谨慎,实在揪不出大错,谢家不可能安稳留存至今。
    皇后很少来东宫,这次来,发现东宫的布置和印象中大不相同,比起以前的冷硬风格,现在的东宫布置的很温暖。
    “母后过来殿下也不叫我。”江苓午睡起来,听清瑶说皇后来了,忙换好衣服出来。
    “是本宫不让他叫你的,”皇后看着江苓睡得红扑扑的脸颊,脸上笑意加深,“最近景明宫的小厨房做出几道新点心,快来尝尝。”
    皇后喜欢往东宫送各种吃的,江苓已经习惯了,当即坐过去:“那我可要好好尝尝,母后每次送来的东西都特别好吃。”
    这次皇后带来的是梅花酥,外面的皮是酥的,里面的馅软糯香甜,一块梅花酥只有汤圆大小,正好一口一块。
    江苓吃完一块,下意识与萧晟昀分享:“殿下,你也吃一口。”
    糕点带有淡淡的梅花香,江苓一手拿着梅花酥,一手接在“怎么样?”
    “很甜。”
    “我就说很好吃,殿下要不要再吃一块?”说完,江苓突然意识到,这里有长辈在,他不好意识看向皇后。
    “不用在意我,你们平时怎么相处就怎么来。”皇后脸上笑意不减。
    江苓不好意思挠了挠脸颊,低下头。
    脸上突然一热,萧晟昀的手指从他脸上拂过,江苓抬眸,疑惑看他。
    “脸上沾了点心。”萧晟昀指腹上还有刚蹭下来的点心屑。
    江苓忙拿了帕子给他擦掉,如果是不时,他不觉得萧晟昀的行为有什么,但现在,皇后在,那是萧晟昀的母亲,江苓总觉得自己不太稳重。
    皇后没有久待,与两人说了会家常话,便起身离开了。
    “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很是恩爱呢。”回景明宫的路上,堇竹道。
    “小苓是个好孩子,他身边有小苓相伴,本宫也能放心了。”作为母亲,对太子身上发生的变化,皇后感触颇深。
    江苓觉得皇后好不容易来东宫一次,自己还没表现好,有些不开心。
    “苓儿在恼什么?”萧晟昀把江苓抱在怀里看奏折。
    “殿下,”江苓放下手里的话本,翻了个身与萧晟昀面对面,跨坐到他腿上,“母后下次什么时候来东宫?”
    这个姿势,萧晟昀无法再看折子,只好将折子放到小几上:“怎么了?”
    “下次母后来,我一定要好好表现。”
    原来还在为这件事苦恼,萧晟昀失笑:“苓儿的表现已经很好了,苓儿没发现吗,在这里,母后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江苓回想了一下,好像是这样。
    “苓儿这么讨人喜欢,怎么还担心这些?”
    “因为……”江苓也说不上来是因为什么。
    “好了,别想这么多,母后一直很喜欢你,你午睡的时候,母后还去看过你,见你睡得香,才让孤不要叫醒你。”
    “殿下,”范公公敲了敲门,“孟大人等几位大人在外求见。”
    “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以孟尚书为首的几名老臣走进来。
    “殿下,臣等得到消息,陛下可能被承王挟持了。”
    第151章
    孟大人是在下午时分得到的消息,消息被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由一个小乞儿送来。
    如果不是纸条上有崇明帝的私印,他不会专门跑一趟。
    匆匆赶来皇宫,发现几名同僚也在往这边赶。
    几人对视一眼,一名老臣率先开口:“尔等前来,是不是因为一些消息?”
    担心只有自己收到,为了不将消息暴露出去,他说的很隐晦。
    这样效果很好,如果其他人没受到消息,也不用担心消息提前走漏,如果其他人是因为同一件事来,也能听明白他的言下之意。
    过然,另一名大臣诧异看他一眼:“国公也收到了?”
    “我也收到了。”孟大人沉声开口。
    这一刻,他很清楚,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收到,信中内容是真是假,还有待定的地方,可这么多人都在同一时间收到了。
    几人合计,发现他们得到的消息的途径都一样。
    “兹事体大,我等还是快快去找太子殿下,商议该如何做。”
    于是,便有了几位大臣大晚上在东宫外求见的一幕。
    萧晟昀听完来龙去脉,脸色严肃起来:“若几位大人所言非虚,父皇真被承王挟持,我等该早做准备,将父皇毫发无损迎回宫。”
    这个消息一出,不论真假有几分,他们都不能放任事情继续下去,一国之君被人挟持,现在还没发生什么,但谁也说不准,承王会利用崇明帝做什么。
    “截至目前,承王已经在朝中大肆扩张势力,其目的不言而喻,江山社稷,岂容他这般放肆?!”国公一挥袖子,怒声开口。
    “正是,承王已经就藩,不该再参与朝中各项事宜。”
    除了孟尚书,其他人都是朝中老臣,大半是崇明帝登基时就在的,跟着崇明帝风风雨雨走来,对崇明帝有一定感情,崇明帝选他们,是因为在这个朝廷中,真正能得崇明帝信任的,只有这些人。
    他们也没有辜负崇明帝的信任,没将消息不当一回事,得到消息第一时间便是进宫面见太子,想办法解决。
    “诸位放心,如果承王真有异心,对父皇不利,孤第一个不答应,但事关父皇安危,如果消息是真,父皇现在就是在承王手上,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以免承王伤到父皇。”
    “殿下的担忧不无道理,承王已经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计划暴露,谁也不能保证,他会做什么,我们还是该小心为上。”一名老臣抚着胡须开口。
    接下来,几位大臣开始商议,怎么不引起承王怀疑,将崇明帝迎回宫。
    “若承王确有不臣之心,恐怕不会那般轻易放陛下回来,毕竟他的目的在陛下面前暴露了,他不会不知道,等皇上回宫,第一个被清算的,只会是他。”孟尚书冷静指出最严重的问题。
    其他人又何尝不知道这点,他们只是想,用最平稳的方法解救崇明帝,如果和崇明帝摊开了说,没人可以保证崇明帝的安危。
    就这个问题商议到半夜,大臣才踏着月色离开。
    这会儿,江苓已经等萧晟昀等到睡着了,萧晟昀洗漱完,躺进被子里,江苓寻到热源,手脚并用攀上去。
    萧晟昀将人搂进怀里,闭上眼,正要睡觉。
    江苓挣扎着睁开眼:“殿下,你这么晚回来,和那些大人们商议出解决办法了吗?”
    他惦记着这件事,一直没让自己睡熟。
    萧晟昀和大臣们商议各种大事的时候,江苓一般不会跟着,他对这些事没什么兴趣,跟上去还不如窝在软榻上看话本。
    这次想知道,是因为大臣来的目的。
    ——承王挟持了崇明帝。
    江苓想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对萧晟昀造成影响。
    “商量出了几个方案,具体用哪一个,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很晚了,快睡吧,不必担心,孤能解决。”
    江苓轻轻“哦”了一声,往萧晟昀怀里缩了缩,放任自己陷入梦乡。
    东宫祥和,大臣们回到家中,怎么也无法入睡。
    皇位争夺向来都是残酷的,但鲜少有像崇明帝一样,把自己搭进去的,现在他人在承王手里,朝廷投鼠忌器,不敢轻易挑破,更不敢激怒他。
    朝廷维持着表面上的平静。
    承王心中却越来越急切,他已经在崇明帝面前暴露了自己,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等他登上那个位置,崇明帝也将失去最后作用。
    “你考虑的如何了?”北莽五王子端起酒杯,抬眸看着对面的男人。
    承王烦躁灌下一杯酒:“你能保证,这件事不会出任何意外?”
    “你已经别无选择了,不是吗?”北莽五王子放下酒杯,“这是你唯一的机会,唯一支开太子,制住太子的机会,你放心,太子中了我们北莽的奇毒,虽然现在表现得与常人无异,但本王有办法诱导他毒发,等他毒发,他的一切便对你没了任何威胁。”
    “太子没那么好对付,你们北莽数十万大军都留不下他,现在凭你带来的这些人,能行吗?”
    “能不能行,总要试一试,承王殿下,相信不用本王特意提醒,你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不能先下手为强,解决太子,等待你的是将会是什么,相信不用本王再说一遍。”被承王质疑,北莽五王子心中升起不悦。
    “那便按你说的行动吧,本王会将他支到城外你说的地方。”又灌了一杯酒进去,承王心一横,做下决定。
    “做大事者,总要心狠一点,”北莽五王子意有所指,“承王既然做了决定,就不该左右摇摆,这样,很难成功的。”
    隔日,别宫传来一道圣旨,让太子代皇帝出城,解决一些事宜。
    几名知道崇明帝被囚的大臣意识到,这恐怕是一个陷阱,针对太子的陷阱,他们坐不住了,当即递了腰牌,进宫求见。
    “殿下,这是一个阳谋,您出城,怕是不会安全。”国公忧心忡忡。
    他们对太子这名继承人还是很满意的,从被封为太子开始,萧晟昀每一件事都做的很好,没有可以指摘的地方,更不用说,对方仅用三年,解决了一直困扰大启边境的北莽。
    有这样的储君,对大启,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
    他们已经知道了崇明帝被承王挟持的事,自然不难得出这道圣旨有问题的结论,这种时候让太子出城,去的方向还与太子手下的驻军驻扎地方相反,就差明晃晃说,有猫腻了。
    可偏偏圣旨已下,太子现在只有监国权,如果不去,是为抗旨,相信承王已经挖好了坑,无论太子是去还是不去,都有一些不好的事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