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越笑嘻嘻地拿出了装有两种饮品的竹筒给他们看。还有些就在屋里的锅里,要是想用碗或者杯子喝,直接去屋里盛就行了。
    桃源村考虑的还挺周全的。林念听到陶越的介绍后特别满意,小声地和颜丹交流她的想法,这些粽子和点心这么好吃,这两种饮料肯定也好喝。
    我记得以前可有人跟我吐槽过蔬菜汁味道味道奇怪的,也不知道是谁?颜丹开玩笑道。
    我自己榨的和桃源村的能一样嘛,桃源村可是以蔬菜闻名的。林念反驳道。
    林念觉得自己运气极好,有颜丹这个好闺蜜愿意把她带人的名额给自己。不过在出发前她觉得自己的运气又不好了,在来桃源村的第一天竟然被大姨妈造访了。
    现在到了桃源村一看,自己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就是不能喝凉凉的绿豆冰沙,也有蔬菜汁可以品尝。
    最后大家都选择了使用竹筒,不过两种饮品都有人选择。除了林念,也有肠胃不好不能喝凉的人选择的蔬菜汁。
    陶越给每个人分发装好饮品的竹筒,考虑到有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们还特地准备小竹筒,这样喝起来还跟方便一些。
    大家都满足地抱着竹筒品尝起来,一口吃的,一口喝的,让人心满意足。
    这些点心基本都是五一售卖的点心品种,粽子更是在前两天的端午节大火。网上关于它们的评价多了,但是这两种饮料可没多少桃源村外的人喝过。
    绿豆冰沙就不用说了,夏天的解暑神器,喝到了人都满足不已,都想让这个味道在舌尖多停留一会儿。
    林念捧着装有蔬菜汁的竹筒,轻轻摇晃,能看到里面红色的蔬菜汁,不知道是什么蔬菜榨出来的。她尝试地喝了一小口,就被蔬菜汁的口感征服了。
    虽然是常温的饮品,但喝到口中却很凉爽,味道是酸酸甜甜的,味道是真的不错。林念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一口又一口的喝下肚。等回过神来,这么大的竹筒都已经喝完一半了。
    我爱桃源村,桃源村的人也太幸福了吧!林念忍不住感慨道,旁边听到的人都默默地点头同意。
    第114章
    行李被村民们用三轮车先拉了回去, 游客们在陶柳和陶越的带领下往前走去,从门卫室出发经过被大树和鲜花映衬的小路, 游客们终于看到了桃源村这个小村庄的样子。
    这些桃树结了好多桃子, 我们运气真好, 能成为第一批吃到的人。
    这河水也太干净了, 好美的颜色,不知道能不能直接喝。
    那边种的是桑葚树吧?我都看到桑葚了,口水就要就出来了。
    大家都对桃源村有所研究,桃源村最多的应该就是桃树了。早就已经过了桃花盛开的时间,大家心里多少有点遗憾,没有看到桃花盛开的美景。而且都没有听说桃源村桃子成熟的消息,大家就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还真有那么幸运。
    我们村种的水蜜桃和毛桃比较多,有些水蜜桃是早熟品种, 现在已经逐渐熟了。陶越给大家介绍道。
    大家都嘻嘻哈哈地讨论着,其实要论想吃,桑葚更诱人一点。现在正是桑葚成熟是季节,紫红色的桑葚挂在树上,有的都红的发黑了,个头都挺大,看着就让人想摘个品尝一下。
    咱们村的桑葚是移栽过来的, 来了之后很快适应了我们村的环境,就是结果晚了挺久。陶越解释道,不过这桑葚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
    这些桑葚树被陶然种上后, 也成了桃源村一段时间的谈论话题。他们村以前也有桑葚树,一般早就结果,四月份就能吃了。
    这批桑葚一直没结果,村民们都以为今年是吃不到桑葚了,结果等大家都不对桑葚抱有期待后,村里的小孩发现树上有果实了,等到了五月底才有桑葚陆续成熟了。
    为了阴凉,大家从河岸两旁的桑葚树下往里走,这里还有不少村里的小孩子在这跑来跑去,看到游客们都好奇地望过来。
    别看这些孩子在这里乱跑,其实一个个都穿着整齐干净,尤其是都有股机灵劲,看到游客们都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地喊。
    这些小孩子都提着小竹篮捡地上因为成熟掉落的桑葚,地上有熟透掉落的桑葚,都被孩子们捡起来放到了竹篮里。
    这些孩子真听话,还主动捡地上的桑葚呢。
    这小竹篮也挺好看的。
    前面的地上不是就放着这种竹篮吗?
    听到这一声,大家往前方仔细望去,就见每隔一段距离,桑葚树下的草地上就放有小木盒和竹筐,木盒子上面还贴的有收款码。
    看到这收款码就有人立刻就想明白了,一个中年男子拉着他想要去和孩子们一块去捡桑葚的儿子,摸着自己的小肚腩道:这收款码的意思是桑葚可以直接买着吃了?多少钱一斤?
    他旁边的一个笑得和蔼的胖胖妇女牵着小男孩的另一个手,笑呵呵地说:我看着都眼馋了,别说孩子了,看这树枝上结了多少,一伸手都能够到了,我可是用了超大的意志力才把手控制住。
    这一家三口运气特别好,抢到了能带两个人的特殊名额。他们一家向来感情好,抽中奖的男人就把老婆和还在上小学的儿子给带过来玩了。
    这小男孩跟他父母一样,体型有点微胖,谁让他们全家都爱吃呢。他仰头看着树上红色的果子,感觉口水就要留下来了。
    陶越直接拿起地上的小木盒给大家解释道:这些桑树是我们村里的一户人家种的,就属于他们家,所以就连我们想要吃也都是要买。当然了,自己村人买肯定有优惠。喜欢用现金的就把现金放到盒子里,不用现金的就直接扫码就成。
    陶越小兄弟,你就不用给我们解释了。我们都桃源村的的东西价格不便宜,来之前早就准备好钱了。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好吃不好吃。
    到底多少钱一斤啊,我都等不及尝尝了。
    四十块钱一斤,都是用这个竹筐装着桑葚。我们都是直接在这里扫二维码就行。把这个小竹筐装满,差不多就一斤多一点了,拿几筐就付几斤的钱。大家放心,这一筐装满桑葚的净重量绝对超过一斤,往前面走有称,不放心的可以称一下。陶越拿起地上的小竹筐,竹筐上面配的还有盖子,他指的装满当然是盖子能盖上的那种满。
    这方法还是陶然想出来的,关键是不用陶盛文和田玉霞忙活着算账。
    那我们现在可以摘吗?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那个胖胖的小男孩已经被桃源村的孩子喂过两颗桑葚了。
    这两颗桑葚是桃源村的孩子们从放在树下的小背包里掏出来的,用透明的塑料盒装着。在给小男孩的时候,桃源村的孩子就对着游客们保证,这些桑葚已经被洗干净了。
    回味刚才吃到的甜甜的桑葚,小男孩兴奋地问陶越,还没等他回答就已经小跑过去抱着小竹篮不撒手了。估计等陶越一点头,就能立刻去摘桑葚。
    小朋友别着急啊。陶柳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蹲下来轻声地问他: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李楠,楠是一种树的名字,所以我爸妈平时叫我小木头。李楠小朋友抱着小竹篮认真地介绍自己,刚到桃源村就吃到美味的点心和粽子,喝到好喝的饮料后,还有人送他好吃的桑葚,现在他对桃源村的一切都有特别的好感,姐姐你叫我楠楠就行。
    楠楠真棒,你看看这里有两种篮子,这两种篮子都用途可不一样呢。
    大家才注意到,地上放到小竹篮有两摞。都是南田村按要求做出来的篮子,大小一致,所有的竹条都光滑整齐不会割到手,只有一摞是镂空的,而一摞编织紧密。
    就有细心的人往四周一看,桃源村的小孩子们拿的小竹篮全都是镂空的。那些桃源村的小孩子都很好奇,边捡桑葚边跟着他们,有些都已经和游客们聊上天了。
    大人们仔细一看就发现的事,对于小孩子就不那么容易了。可是李楠小朋友还是挺聪明的,他跟着父母看的方向看过去,就发现新认识的小伙伴手里拿的篮子和自己随便抱的篮子一样。
    小朋友就不顾及那么多,李楠直接抱着篮子噔噔噔地跑过去,自己问新伙伴:为什么你们要拿这种篮子啊,我可以用它吗?
    这个篮子是用捡地上落的桑葚。指了指地上的熟透的桑葚。
    可以去换桑葚吃,还有西瓜!猪肉!看这小孩子两眼放光的样子,那西瓜和猪肉是有多好吃啊。
    我爸今天又没有买到好吃的猪肉,开始我也不能怪他,我也攒不够桑葚去换猪肉。小女孩嘟着嘴抱怨。
    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抱怨,大家听的半懂不懂。还是陶柳出来细细地解释。
    这种镂空竹篮是专门给小孩子用的,让他们来捡熟透落地的桑葚。捡完后拿去找陶盛文和田玉霞,捡来的一篮桑葚就可以换三分之一篮桑葚或者一小块西瓜,但是要换来能炒一盘菜的猪肉,那一般要捡两篮才行。
    实际上这个活动就是给小朋友的福利,李楠在小伙伴的解释下搞懂了,特别高兴地跑去捡桑葚了。心里还喜滋滋的,下次爸爸就不能教训自己花钱多了,这桑葚还是自己赚来的。
    等把摘桑葚的相关事宜解释清楚了,陶柳让今天来的游客们自由选择,想要摘桑葚的可以现在就留在这摘桑葚,陶越会在这里陪着他们。要是不太想摘,陶柳就负责带着他们往里走。
    我要留在这摘一篮,反正也花不了太多的时间。
    对对,等摘过了,正好可以边走边吃。
    陶柳一晃眼,所有的游客都已经跑去拿篮子了。她连忙拿出陶越刚刚去取的洗过的桑葚,让大家尝一尝。这紫红色的味道酸甜,紫色的就酸味极少了,先看看自己喜欢哪种口味,才能更好的摘了。
    这个桑葚也太好吃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就是酸酸甜甜,但是跟普通的桑葚完全不是一回事。
    紫红色的有点酸,我还是喜欢紫的,更甜一点。林念念叨着。
    我倒是喜欢紫红色的酸甜味,吃起来特别带劲,咱俩的口味可是相反的。颜丹的口味却和她不一样。
    尝到桑葚的味道之后,大家都明白了,只买一斤桑葚完全吃不过瘾啊。就是在陶越和陶柳的劝说下,挺多人都选择了先摘两篮。
    在摘桑葚的同时,有些人又拿起手机拍了起来,碧绿的草地,结满桑葚的大树,一伸手就能够到那些让人垂涎三尺的果实。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着的,还有开心的小孩子时不时地闯入镜头。
    这些桑葚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种晶莹剔透的感觉,就像是被精美雕琢的艺术品,让人舍不得下手。
    可是再怎么精美也比不上大家想要吃的欲望,瞄准目标,一抬手就摘下来了一个桑葚。
    桃源村在竹篮旁边还提供了手套,可以防止被桑葚弄脏了衣服,但就是没几个人用。大多数游客觉得摘桑葚当然还是亲手摘比较爽,戴着手套就没那个感觉了。
    大家的动作都不慢,尤其是树上的桑葚多,选定一个地方都不需要走太多步,就能装满两篮子。
    大家满足地提着装满桑葚的竹篮付款,然后快步往有水管的地方走去,赶快把桑葚洗干净,就可以吃到嘴了。
    抱着这样的信念,大家的脚步可是加快了不少。
    在桃王树下闲聊的村民们本来还有点坐立不安,有些担心这些客人会不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还着急他们咋还没过来。
    最多的担心和焦急,在从村里小孩子的口中知道这些客人再摘桑葚后就一扫而光。有啥好担心的,有这些好吃的在,没有啥应付不了的。
    第115章
    来了来了!
    等带着他们逛逛选好住的地方就可以开始做午饭喽。
    在桃王树下的村民们看到游客们抱着桑葚边吃边走过来, 有热闹了起来,大家都起身欢迎他们的到来。
    村民们满脸笑容地跟游客们打招呼, 还关心一下他们, 让他们可以坐下来歇会。感觉到桃源村村民们的热情好客, 这些客人都高兴地应声, 把桃源村是一通好夸。
    咱们先去选择一下要住的地方吧,等选好再安置安置,也就到了午饭的点了。陶越在一旁提议道。
    看一眼时间,的确快到中午了,想到桃源村有的时间去逛,游客们都欣然同意陶越的提议。这次他们就不再看到好看的风景就跑去拍照了,而是快步跟着村民们往前走。
    这是我们村今年才建的房子,距离都不远,房子前挂有小木牌的就可以随意你们挑选入住, 不过价格你们要和村民自己商量。陶柳指着房子前门口的小木牌说道。
    住宿费是村里一块商量过的,没有把每家的住宿费都写清楚,只是把价格确定在一个范围内。村民们自助定价,只要在这个范围里就行,这个价格范围早就在网上公布过了。
    此时游客们已经没心思听陶越和陶柳的话了,他们全部都心思都放在这些房子上。
    青砖红瓦,古朴清幽。房子本身建造地风格统一, 但是在桃源村民住了这么久后,因为每家的爱好又有所不同了。
    陶越的水上房屋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住在上面能看到水中游鱼, 岸边桑葚。而且房子是水上,夏天特别凉爽,在陶越解释说有驱蚊虫的方法后更让人动心了。
    有些村民爱花,尤其爱鲜艳的花朵。当初直接从陶然那里要来了种在围墙下的蔷薇花种子,在自己家的墙角下也种了下去。红花绿叶爬满了墙壁,院子里还种满盛开鲜花,是个美极了的花房。
    斜对面那家花不多,而是种了好多果树。葡萄架子下放有石桌和竹椅,无花果树带来了绿意,几棵石榴树上面有不少盛开石榴花。
    还有的房子位置特殊,神农泉从山上流淌而下后,汇聚到村里的河道里。这个房子就在这条河的上游,在房内隐隐能听到流水声。院里还有村民们自己做的小喷泉,可坐在旁边品酒饮茶。
    没到一个房子前,游客们都要兴致勃勃的拍照,有的用爬山虎装饰墙壁,有的在院子里种满蔬菜,还有的种了不少多肉植物,以及充满童趣,安装的木制的滑梯和秋千还有各种玩具的房子。
    各种风格让游客们目接不暇,在不停拍照的同时,他们也会选择感兴趣的房子进去仔细看看。
    房子里面的装修或复古或田园,表面看去都没有太重的现代痕迹,但是进去一感受,就会发现全都没失去现代的便利。
    里面的装修都和外面房子的风格一样,在细小的地方都有所提现,花房里养了不少鲜花。爬山虎房里是各种绿植。玩具房里摆放着古朴的玩具,七巧板、九连环等玩具在房间里完全不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