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价钱倒不重要,我最关心的是他们烧出来的瓦片质量好不好。陶然现在不怎么缺钱,这些日子卖给黎庭舟的蔬菜都赚了不少钱,就算建庙时缺了一些,在建庙的这段时间里,他也会有不少收益。
    质量方面你放心,这个瓦窑我打听过了,以前就是以质量高出名,那个村里的人也都非常老实。要是价格高低没要求的话,我今天就去和他们商量一下。在谈论这件事时,田二舅没把陶然当自己外甥看待,而是直接当成了自己老板。
    他这些年在外面打工,明白了许多道理,最重要的是要公私分明,更不能仗着亲戚关系就得寸进尺。他负责建庙,既然接受了陶然的雇佣,就要把他当老板看待,所以有些事必须要和陶然说清楚。
    正好昨天陶然也没什么事,就直接坐上田二舅的车直接出发了。那个小村庄虽然也属于远山镇管辖,但与桃源村是一东一西,相距甚远。也就是因为距离太远,田二舅都没怎么听说过。
    田二舅开着他那辆小轿车走了不远的路,虽然他早就打听好了在哪,但是对路还是不太熟悉,少不了要问路。离那个小村庄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水泥路就没了,变成了土石铺就的小路。
    这样的小路陶然很熟悉,前几年桃源村也是这样的路,也是后来桃源村前的道路规划,才铺上了水泥路。还好今天天气还不错,要是遇到下雨天那就不好走了,在这土石路上车子摇摇晃晃到了村子口。
    进村后,田二舅找了个村民问路,直接去了村长家。一路上,陶然从车窗外往外望,发现这个小村庄不仅人少,经济条件也不好,光从房子和村民们的衣服都能看得出来,在远山镇,条件算是最差的那批村子了。
    不过这里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村子里全都是瓦房,陶然往房顶上看去,全都是老式瓦片,看起来古朴厚实。车一路开到了村长家门口,村长家也是青砖红瓦。村长正坐在院子里吸旱烟,看到一辆陌生的轿车停到了门口,疑惑地望过来。
    田二舅下车后,先隔门打了个招呼。村长看他们不像是走错路的样子,赶紧起身招待。田二舅也没多客气,直接说明了来意。
    什么?你们要来买瓦?村长停下了敲打旱烟的手,他还真没想到这两人的来意是这个,感觉这两人完全是在开玩笑:我们这边的瓦窑都多久没烧了,你们怎么还找来我们村了,我记得远山有卖琉璃瓦的,你们要是不认路我可以给你们指路。
    大爷,我们没在开玩笑。我们啊,准备建一座庙,就需要这种老式瓦片,咱们远山附近可都没烧这种窑的,我们打听了很久,这不找到您这来了嘛。田二舅费劲口舌才让老村长相信自己没有开玩笑。
    老村长愣住了,深吸了几口烟,开口说道:你们真没开玩笑?我们村以前是烧过老式瓦片,但是这两年没烧过了,要是重新开窑,要花费不少功夫。
    所以,要是你们想从我们村里买老式瓦片,我们还得花时间开窑,所以要是你们要的瓦片少,对我们来说可能有些不划算。老村长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但他还是要说清楚,要是专门为他们烧瓦的话,价格肯定要提高不少。
    价格方面好商量,只要你们能保证质量。不过,村长你们也不能狮子大开口吧。田二舅定了定老村长的心。
    老村长把手里的烟放下,起身带着他们走到了院子里,把屋檐下的大梯子搭好。看到村长想要爬上去,田二舅连忙阻止,这老村长看起来年龄有些大了,要是一不小心摔着了,他可受不住。
    别看我年龄大了,腿脚还利索着。老村长嘴上这么说道,但是也没阻止田二舅代替他上去:就屋顶上的瓦片,你自己随便拿两片下来。
    田二舅就直接上去了,他也没特地挑选,就直接揭了两片瓦下来,交给了老村长。老村长拿着在自家屋顶呆了好几年依旧完好的瓦片给田二舅和陶然介绍,从烧瓦都材料到各种工序给他们讲解得一清二楚。
    陶然对这个是一窍不通,听着老村长的介绍拿着看了两眼,还是一知半解。田二舅对这些倒有些了解,但也是半桶水,再三观察后初步确定是质量上好的瓦片。不过他还是不太放心,准备回去找村里的老人帮忙辨认一下。
    先与老村长坐下了口头协议后,两人赶回村,直接去找了解老式瓦片的老人。确定这些瓦片质量好之后,两人又马不停蹄去找老村长定下来合约,毕竟陶然想开年前建好神农庙,现在时间不多了,每次打开系统界面,建庙的任务一直闪烁提醒着他。
    和村长订下他们只会收取和样品瓦片质量相同甚至更好的瓦片,而价格也比老村长想像的高了不少。陶然临走前还提了一句,说不定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老村长兴奋不已,烧瓦这门手艺是辈辈传下来的,多年来靠这个手艺养活了村里人,这两年无奈放弃这门手艺,村里好多人心里不好受。
    这次村长在订下合约后,连夜通知了村里手艺最好的几个人,虽然陶然需要的瓦片少,但最后说的那句话让老村长心思活泛了不少。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的交易要圆满完成才行。老村长也花费了不少口舌,让喊过来的村里人相信了真的有人下了订单。夜里可有不少人激动得睡不着,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他们也不会放弃家传手艺,去外面打工受气,第二天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
    陶然向村里老人询问瓦片的事情传出去了,再加上这些日子在外地干建筑的田老二老往桃山上跑,桃源村村民都明白陶然这是准备建庙了。
    现在他们有这么好的日子过,可全靠着神农泉,桃源村民都想为建神农庙贡献自己的一份心意,都一个个跑到陶然家想要帮忙。
    最后在村长的主持下,决定以后建筑队施工时,全村人轮流提供饭菜,然后村里人卖菜的收益提出百分之一用于神农庙的维护。
    对于村长的提议,村民们都同意了,连忙保证建庙时一定要让他们吃好。还有人觉得百分之一太少,想要多捐点,被村长拒绝了,现在村里人赚的就已经不少了,等来年扩大了种菜面积,还能赚的更多。先这样实行,以后要是不合适还能再修改。
    等所有材料准备好后,田二舅的建筑队也组织起来了。队里的人全都是附近几个村的村民,这些年跟着田二舅在外面干活,都是被田二舅细心选择的手艺和人品全佳的人。
    现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神农庙里的神农像,陶然还没有开始纠结做出什么样的神像,神农系统就直接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看着系统商店突然蹦出的商品,陶然一脸无语。因为这个商品标注着是神农庙图纸的附件,标价也仅仅一个星币,看起来系统迫不及待地想让他尽快把庙建起来啊。
    可惜远山镇没有做神像的,多方打听后,陶然选择了省里一家口碑甚好的做神像的商家。陶然兑换出神农像的图纸后,就交给了店家,各种细心嘱咐。
    对于打神像,陶然本来想做个便宜的,实在是现在手里现金不够。不知道怎么回事桃源村里的人都知道了,纷纷准备贡献自己的心意,村长直接决定这些钱和由村里出。陶然最终还是耐不住村里人的热情,最后全村合力出钱订做了一尊黄铜像。
    实在是村里人也就这几个月才有了种菜的收益,手里的钱还不太多,陶然劝服了大家先打个黄铜像,以后收益多了,再换成更好的。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选个良辰吉日开始建庙了。
    第39章
    Z市,私房菜馆最近的名头可是越来越响亮了,尤其是在那些老饕里头,这天上午才十点,提前约好的几个人往菜馆方向去了。
    这菜真有你说得那么好吃,我以前也来过几次,黎庭舟那小子手艺是不错,但你们的描述也太夸张了吧。一个老头满脸不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
    嘿,我能蒙你啊。他们这菜馆也不知道从哪搞到了上好的蔬菜,做出的菜那味道,完全弥补了手艺上的不足。哎哎,不跟你说了,一会你尝到就知道了。这老头前几天过来尝过一次后就念念不忘,正好遇到老对头夸夸其谈自己尝过的美食,就忍不住炫耀一番,把他们都请到这里来大饱口福
    还弥补手艺上的不足呢,要让黎庭舟听到了你这么埋汰,他可不愿意。他的做饭已经挺不错了,得到了他师傅杨津江杨大厨的八成真传,比他那些师兄弟强多了。
    这做菜也要看天赋,你看也在菜馆做饭的小杨杨毅,他可是杨津江的小儿子,老杨肯定不会对他藏私,可这手艺不还是比不上黎庭舟嘛。
    也不知道今天掌勺的人是小黎还是杨毅,听你们这一说我倒是想尝尝小黎的手艺。这是外地来的,但他也听说过杨大厨的名声,对这个据说有杨大厨八分真传的年轻人有了兴趣。
    唉,那照你们这么说,这杨毅也在这个菜馆当厨师,他能愿意在他师弟下干活?这是也是对菜馆一点也不了解的,倒是好奇这师兄弟听起来关系不错,倒没有因为天赋高低而生出龌龊来。
    有了解情况的人听到这就帮忙解释: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杨毅这家伙虽然是老杨的儿子,却不想学厨师,成年后找个机会直接报名参军了。
    就因为家里都是厨师,杨毅从小就被家里人教着锻炼刀工,也就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你们让我当厨师继承家业我偏不让,成年后就直接找机会报名参军。
    那老杨那家伙可气得不行吧。不知道内情的人好奇地询问。
    刚开始是这样,可谁让杨毅在军队认识了黎庭舟呢。这小黎这个人就和小杨相反,他就喜欢研究厨艺,后来他们退伍后,在小杨的介绍下,黎庭舟拜了老杨为师,也没几年,厨艺是大为进步。收到天赋如此高的学生,老杨那家伙高兴还来不及呢
    说起来还真是缘分,报名参军的杨毅和黎庭舟分到了一个队伍里,他们这个队伍相处融洽,还都知道了黎庭舟就喜欢做饭。后来他们一块退伍,杨毅就带着黎庭舟去拜访老杨,哪知道老杨见才心喜,考教一番后就收了黎庭舟为徒。
    杨毅这小子比黎庭舟小了几岁,当兵后更是由黎庭舟管辖。可是拜师不论年龄,而论早晚,黎庭舟入门晚,还要喊杨毅一声师兄。杨毅这小子刚因为这高兴了几天,就被黎庭舟在厨艺上的天赋打击得一塌糊涂。
    看来他们师兄弟感情不是一般得好,难怪这做师兄的愿意在师弟的菜馆里干活。默默下巴上的胡须,一位老头默默猜测着。
    你这说法也不对,这菜馆啊就是他们几个退伍的兄弟一块开的,就是黎庭舟是主要负责人,其他人也都有份额,也说不上谁帮谁干活。
    杨毅当初被黎庭舟激起了好胜心,虽然后来还是输给了天赋惊人的黎庭舟,但他发现自己也是喜欢做饭的,以前就是青春期叛逆给家里闹别扭呢。不过还是不愿意在自家的餐馆当厨师,而是和黎庭舟以及各位战友在Z市一起开了这家私房菜馆。
    那他们这兄弟几个也够信任了。说话间,几个人就走到了菜馆门口,他们虽然年龄大但都是做地铁出行,下完地铁再走一段,就能走到菜馆,既环保又能锻炼身体。
    菜馆的门大开着,也没人在门口等客人来。来过这好多次的王老头带着一块来的这群人熟门熟路地走了进去,边走边说:这边比较随意,不用讲究太多。
    现在正是冬天,院子里的风景也没什么好看的,墙上的爬山虎也都枯萎了,倒是院子里的桂花树还是郁郁青青。一直走到屋子里,就感觉热气扑面而来,几位老人脱掉厚厚的外套坐下,连忙有人上来招待。
    哟,小杨啊,怎么今天你亲自招待,菜馆都有什么好菜赶紧给我们推荐推荐?常来这的老王看都没看一眼菜单,直接询问小杨。
    王叔来了,这不是其他人都回家过年了吗?我闲着没事就过来招待你们了。这菜就是那几样,刚运回来的生菜、萝卜、白菜、番茄等等。对了,这次新运来了一批小公鸡,和这些菜是一个地方产的,您们今天要不要尝尝?这鸡也是来自桃源村,就是春梅家养的那些,光看精气神就知道是好鸡。小杨光看着,就差点忍耐不住一个厨师蠢蠢欲动想要把鸡开膛破肚的手。
    快把你的口水收收,就看你这眼馋的样,这鸡味道估计就不错,那就来盘。说完老王又点了一系列的小菜:蚝油生菜,凉拌萝卜丝,醋溜白菜,番茄炒蛋
    老王还没点完菜,旁边的老头不愿意了:嘿,老王你这就不地道了。你这点的可都是素菜,这是把我们当兔子呢,还是舍不得花钱。我来点单,用不着你这个吝啬鬼掏钱。
    你们别怪老王啊,他家就是素菜比荤菜好吃,也不知他们哪找的食材。有人出来帮老王解释,转头又问小杨道:小杨啊,今天是你掌勺?
    今天是我师弟掌勺,我啊负责在旁边帮忙。杨毅这么一说,老王他们就满意了,就准备一会儿大饱口福。
    杨毅拿好菜单回到了厨房,师弟兼队长黎庭舟不知道拿着手机在看什么。他走到跟前拿起桃源番茄咬了一口,仔细品尝着酸酸甜甜的味道。他是真没想到,自己仅仅回家玄几个学徒的功夫,上帝就跑到外地玩了,玩就算了,还能运到这么好的食材,这运气也太好了吧。
    师弟啊,队长啊,你说你厨艺比我好就算了,运气也比我好。杨毅觉得自己有点酸:这蔬菜估计今天都能运到老杨那,他肯定会给你打电话问你来源,到时候你们要去桃源村别忘把我也带过去。
    你要是也走了,这菜馆又要歇业,你不是说过年前挣不到足够的钱就不回家过年吗?我怎么能让师傅师娘在大过年的时候见不到小儿子呢。黎庭舟平静地说道:现在桃源村蔬菜产量不高,我已经劝过师傅了,先不急着去桃源村,等明天开春了再带他去看看。
    黎庭舟也是愿意孝敬师傅的,可是作为一个厨子,他也相当了解其他厨子,遇到了好食材,那可真是忍不住买到手。可是呢,考虑到桃源村刚开始发展,师傅那边最近也有不少糟心事,就不好让师傅去桃源村,很可能会破坏这个村子的宁静。
    就我爸那个脾气,能愿意等到开年再去?杨毅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黎庭舟但笑不语,没尝过桃源蔬菜前,光听自己儿子和徒弟的夸赞,心里并没有太清楚的概念,师傅当然会同意。就算是尝过之后后悔了,作为长辈他也不好意思抹开面子反悔。
    看着陶然在朋友圈发的建庙照片,觉得这段时间还是不要打扰他才好,正好也让自己好好想想。
    桃源村现在是一片热闹,因为要开始开工了。老村长专门去找了先生算了一个良辰吉日,在算好的时辰挖下了第一铲图,神农庙正式开始开始搭建。
    在开工前,桃源村的村民们纷纷帮忙,毕竟神农庙要建在桃山上,山上种满了桃树,上山只有一条小路,大家伙齐力把材料给运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