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子撩开的那一瞬间,谢介差点被那人身上的黄金珠宝闪瞎了眼,简直一个移动珠宝展示台啊。等对方坐下,谢介这才看清楚对方的长相,一个大概也就二十多岁,不可能上了三十的成年男子,硕大健壮,高鼻深目,标准的外族人长相。
    但是听对方说话的声音是听不出来什么外族音的。大启有很多这种自幼在大启长大,连外族语言都说不全的有外族血脉的人,他们肯定也是大启人的。
    所以,谢介倒是没有急着对对方的身份下判断。
    那边反倒是没什么顾虑,笑容爽朗的主动介绍道:“我叫阿果,契国人。”
    “我叫谢介,大启人。”谢介没想到对方这么直接。不过,如今正值启契友好的蜜月期,契国燕王还帮了谢介的娘不少忙,他对这个契国人还是很和善的,“多谢阿果兄仗义相帮。你是来行商,还是随使团一同来的?”
    “有什么区别吗?”阿果不解。
    “有啊,你要是商人,我名下有不少产业,也认识做的生意很大的人,可以口气大的说一句,不管你做什么买卖,我都能略尽绵力,报答一二。若你是契国使团的人,那我就只能改日请你吃顿饭作为感谢了。”谢介直接把丑话说到了前面。
    商人的话,怎么帮,都不过是谢介的私事,他一句他乐意就可以。
    但对方要是政客,那就不是谢介能够参合的了,他也不会去参合。谢介宁可被骂一句忘恩负义,也不想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小心卖了什么重要敏感的信息给对方。
    那边哈哈大笑,好像无论谢介说什么,他都会觉得很有意思:“不用改日宴请,我今晚就有空。”
    “……哈?”谢介这还是第一次遇到一个比他还不客气的。
    第61章 第六十一份产业:
    谢介告人,去的自然是江左府署。
    也就民间俗称的“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的那个衙门口。
    当然,大启的衙门,大部分还算公正廉明,至少没有俗话说里的那么夸张。
    鉴于如今江左身为“行在”的特殊性,江左府署便跟着连升三级,成为了正三品的衙门,比一般的府衙级别要高出很多,府署的占地面积也比一般的府衙大。有东西南北四厅,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各有各的用处,一切都必须按章办事。因为江左府署是整个江左城内里百姓出入最多、也是最忙碌的府衙之一,不这么要求,根本没有办法统一管理,让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谢介去的时候,甚至要排队,老长老长的队伍,仿佛只这一条队伍就足够看尽士农工商的人生百态。
    衙门口这么多人,是因为启人民风好讼,民告民,民告官,谁也不惧谁。
    甚至还因此兴起了讼师这个职业,衙门口附近的讼铺比比皆是,是再正经不过的一门生意。这种风气正常又不正常,正常是说,本身百姓就不应该惧怕诉讼,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天经地义;不正常则是说,这样的频繁诉讼,与其他朝代流行的息讼,形成了极其异类的突出对比。
    当然,大启也讲究以和为贵,能息事宁人的最好还是敦促大家和解。不过,该告状的时候,百姓也是一点都不会含糊。
    其中尤以江南一带为盛,一个稍大一点的地方衙门,每日的诉讼平均数,都不会下了二百。
    可想而知,负责管理江左及附近州县一应地方事务的江左府署,每日要面临大大小小多少的案件。所以,也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能惊动江左府府尹亲自来审的,下面会有不同的官员来替府尹分忧,可人手还是不够,告状告晚了,就只能先来后到的等。如今又临近年关,百姓不用下地农忙,于是不是在家闲着,就是进城做起了小买卖,诉讼的人比往日里就更多了。
    朝臣也不是没想过管管这种没事干就打官司、打嘴仗的风气,但是,怎么说好呢,连朝臣自己都每天热衷于挑皇帝的错,他们真心没多少立场不让百姓告他们。
    “咱们要不要插个队?”谢三儿看了一下衙门口的情况,估摸着就他们这种只是碰瓷,谁也没有受伤或者死亡的民事纠纷,真要排队等下去,能等到明天。
    “不插!”谢介阻止了谢三儿,他还要等房朝辞来给他当脑子呢。在房朝辞没来之前,谢介不敢轻易妄动,又怕中计,这样在人来人往的衙门口正大光明的耗费时间,才正合他意。
    当然,谢介在说完之后,想起了他身边还有那个叫阿果的男人在等着他。
    阿果就爽朗坐在一边,在谢介看过来的时候总会露出一嘴大白鲨一样的牙齿,双眼亮晶晶的,热情的甚至有点诡异。
    “我是说,插队是不对的!我们要公正公平,对吧?就是大概要多耽误你一会儿了。”
    “不介意不介意!谢郎君这样的觉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啊!”这位叫阿果的移动宝石展示台,真是一个很会聊天的人,至少是一个很会和谢介聊天的人。不管谢介做了什么,他都是一个劲儿的猛夸,对对对,是是是,谢郎君太棒了什么的。
    吹的谢介通体舒泰,心情愉悦。没办法,谢介这个人就这么一个特色——不禁夸。
    所以,哪怕阿果有点过分热情了,谢介也还是能忍耐。
    他们并没有在江左府府尹外面等多久,江左府的一把手就出来迎接了。事实证明,并不需要房朝辞和大长公主到,只看谢的介面子,一般官员就惹不起。
    好吧,其实对方会来,也是因为他和谢介是亲戚。
    宗室那边的亲戚。
    这里就必须要简单的先说一下大启官员迷之复杂的关系了,江左府最大的官,理论上来说是江左府的府尹,但其实府尹并不管事,只是由亲王兼任的一个花哨称呼。真正能够做主、管事的是少尹,或者权知江左府事。
    权知就是暂代的意思,也有临时委派的意思。不过,对于大启来说,哪怕你这个暂代都干了三年了,只要头顶上不干活光拿钱的宗室还在,那你就依旧只是暂代。
    谢介以前肯定是不会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如今的这些都是房朝辞的功劳。谢介也不知道大启的官员体系为什么这么复杂,反正今天算是便宜他了。
    兼着江左府府尹的宗室,是赵王闻纯,就是昔日第一次上朝还特意带了个画师作画纪念的那位。
    胖胖的赵王同学,大概这也是人生第一回 来他就职的衙门,就遇到了谢介告状。
    “放心表叔,我一定给你出气!”赵王挥舞着握紧的拳头,不分青红皂白,就已经同仇敌忾的和谢介站了一队。
    赵王比谢介大,但辈分儿却被谢介小。这就是一个老来子的优势了,年纪不大,却肯定有一群年纪比他大的人管他叫叔儿。
    “停停停,”谢介不得不打断了他的大表侄,“权知江左府事不在?”
    “对啊,他现在不在,我最大,别怕!”赵王用宽厚的大手摸了摸自家小表叔的头,“我给你做主!”
    谢介越来越坚信这是个套了。要不怎么就偏偏在今天,他被碰瓷了,权知江左府事却不在,只有一个万年没上过班、虽然事事照顾他但其实根本不懂法的赵王在?幕后之人这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想要用阳谋害谢介以权谋私啊。
    那边的阿果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儿,刚想要出声提醒谢介,就听到谢介已经训上了他大外甥:“你是不是傻?懂什么叫回避制吗?”
    “什么?”赵王自然不可能知道什么叫回避制,他当初连怎么上朝都是现学的。
    “简单来说,咱俩是亲戚,所以我的案子你不能审,需要回避,懂了吗?”
    “还有这种说法?”赵王很努力睁大了他看上去睁的不甚明显的眼睛,表示不信,他这辈子的人生观里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谁瘠薄规定的破玩意?”
    “我外祖,你太爷。”谢介甩了六个字出去,让赵王瞬间不敢再多问了。
    等谢介回神,问阿果刚刚准备和他说什么的时候,阿果只剩下了一脸老父亲的欣慰笑了,虽然他总是没条件的赞美谢介,但这回赞美的尤为真诚,但赞美完了他才说:“没事,没事,我就是想说要不咱们还是跟着进去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看过来了。”
    赵王是出来亲自接的谢介,但谢介却并没有着急和他进去。如今已经吸引了很多好事者的目光了,大多的百姓都不认识什么大长公主家的牛车不牛车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个官就是大人,这个世界上那么多大人,谁能分得清这是哪家大人的座驾?只有在体制内的人,才有可能分辨的清楚那细微的差别,也只有他们用得上这些其实普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用到的冷知识。
    房朝辞到的时候,谢介和阿果并赵王已经在后衙里坐了有一会儿了,闲到特别、特别无聊的那种。
    赵王本来是想叫人来唱曲解闷的,但是被谢介给拦了下来。虽然谢介也挺想这么干的,可是想想今天的遭遇,他最终还是没那么干。而是叫了衙门里的人,又把碰瓷的人带了过来,挨个的让赵王去审着玩了。
    赵王过足了当官老爷的瘾,也不觉得自己真能问出什么,就是戏精附体而已。
    谢介则和阿果探讨了一下他为什么会随身带个大夫的事情。
    “我爱慕一位寡居多年的夫人,她的儿子身体不好,我本来是打算让大夫上门去给那孩子看病的。”阿果说的很含糊,还有点担心的看了一眼谢介,“你觉得寡妇再嫁合适吗?”
    “为什么不合适?”谢介对阿果摆摆手,“不是所有的大启人都很迂腐,至少我不是。只要是你情我愿的,你管人家和谁结婚呢?”
    “对对对。对了,相请不如偶遇,让我的大夫也给你看看病吧。”阿果积极提议。
    “啊?”谢介已经忘记谢三儿拼命给他艹的体弱多病的人设了。等他反应过来准备婉拒的时候,房朝辞就到了。
    一进来,还没看清楚阿果的脸,就已经对他产生了敌意,没事干和谢介凑那么近是要干什么?
    等看清楚阿果是谁之后……
    房朝辞就更要分开谢介和这位阿果了。理由很简单,因为阿果就是那契国燕王!他对谢介如此热情的理由很简单,他想当谢介的爹啊!
    作者有话要说:  *民风好讼:这个是宋朝真实,讼师业在宋朝不要太流行。
    *文中的府衙基本比照的就是北宋的开封府来的。开封有个包青天那个。很多影视作品里,直接叫包大人为府尹,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包大人也只是权知开封府事。他是有顶头上司的,一个宋代的亲王,只不过他上司不管事而已。
    *回避制,这个也是宋朝真实存在的,宋朝的司法是非常讲究程序正义的,回避的规矩很复杂,不只是血缘关系。文里也只是稍微提一下。还是以包大人为例,有一处戏是唱他审自己的侄子,为了显示包大人的公正廉明。但这其实是……不科学,他根本不可能审自己的侄子。
    第62章 第六十二份产业:
    房朝辞来“救驾”的时候,不只有他一个人,还有江左府的权知江左府事。这人谢介并不认识,对方对谢介也只是有着最基本的对宗室的尊重与客气,并不谄媚或者巴结,他看到自己的直属上司赵王的时候,也是这个态度。
    大启的宗室真的是没什么存在感。一般的官员虽然不敢惹他们,怕被判个不敬宗室,可也不会对宗室有多热情,因为是个人就知道宗室手上没什么权利,还不能干政,哪怕他们费尽心思的讨好了,自己却不会得到什么好处,索性就不费那个劲儿了。只像面对庙里的菩萨那样就好,敬而远之。
    而这正是太祖想要看到的效果。
    但是身为燕王的阿果却不太能够理解,契国建国也没有多少年,虽然全方面的在朝着大启学习,想要把自己变成这片大陆上的第二个礼仪之邦、天朝上国,但也只是学了个形似而神不似,契国内部保留了不少原始的陋习,好比奴隶制。对于奴隶主来说,除了奴隶主以外的人,都是努力;而对于皇室来说,除了皇室以外的人,就都是奴才。也就是说,这权知江左府事不卑躬屈膝,在燕王看来已经是极大的冒犯与不尊重了。
    而对此看上去没有丝毫计较的谢介,就显得脾气实在是太好了。唉,一直是强行老父亲心态的燕王有点犯愁,这孩子怎么能这么软呢?是不是在大启总是被欺负?
    谢介:“???”
    因为还没有和房朝辞通过气,谢介目前还并不知道燕王的诡异内心,不过,他好歹是知道了这个直接把“财大气粗”四个字穿在身上的人,就是契国的燕王。
    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己的新朋友为什么那个表情,谢介只能归结为了民族差异。
    房朝辞已经坐到了谢介身边,拉着他的手,开始查看谢介有没有事。关心之情溢于言表,不过,难免有动手动脚的嫌疑。
    燕王整个人都要不好了,这些大启的官员都是怎么回事?简直太不像话了!
    不等燕王适当的想要和谢介提出“你不应该让奴才爬到你的头上”,那边虽然对谢介不够热情,但办事公正、雷厉风行的权知江左府事,已经在了解到了事情的始末后,准备亲自审理了。
    “审理?!”燕王终于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了,他心中的三观有点承受不住,“你们不把这种以下犯上的人直接杀了,还要审理?”
    我们豚儿真是太可怜了!已经不被重视到这种程度了吗?果然没爹的孩子像棵草。
    豚儿则在想着,看来阿果不是连环套里的一员呢,能交个新朋友了嘿嘿,还是个很够意思的新朋友,他喜欢!美滋滋,美滋滋。
    房朝辞即使不看谢介也能猜到谢介在想什么。
    “被朋友”的终于不再是房朝辞一个人,虽然他和燕王的目的不太一样,但他还是感觉到了诡异的公平感和满足感。
    哪怕有燕王插手,但该审理的还是要审理的。不过速度加快了一些,基本就是走个过场,毕竟事情一目了然,人证物证都有,那边已经被吓坏了,特别是在听到燕王说“全部直接杀了了事”后,彻底傻了,哭的眼泪鼻涕的,只求能够脱罪。
    他们是一伙儿碰瓷的惯犯,经常找那种得绝症的人来配合帮忙碰瓷,因为这种人往往更多的都是在想着要死前给家里留下一笔钱,却不会拿自己的命当回事。不管是真的撞死了,还是撞残了,他们这些等在一旁伺机而动的人都会一窝蜂的涌上来,开始闹事,根本不给被碰瓷的人反应的机会。事实上,能撞出一些可怕的视角效果,这事也就基本说不清楚了。
    谁也没想到谢介会坐牛车,车夫还驾驶的那么慢,他们想受伤都受伤不了,于是就被抓了。
    “那你们为什么还要讹世子的钱?”权知江左府事的逻辑抓的很敏锐,既然明知道碰谢介的瓷不容易成功,那为什么还非要碰呢?如果只是为了钱,那碰个马车不是更方便?
    “青天大老爷明鉴啊,是有人花钱雇了我们。”
    事情审问到这一步,可想而知的是不会再有什么更劲爆的后续了。到底是谁指使的他们,他们是说不清楚的,只能肯定那人也不是真正的幕后之人,只是个跑腿的。而不找到那个跑腿的之前,线索就只能断在这里。
    谢介在确定得不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后,也就带着房朝辞和燕王先走了。
    饭桌上,谢介对燕王解释了一下权知江左府事对他不假辞色其实是一件好事,这样不会给别人泼脏水的机会。
    燕王点点头,算是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
    一顿饭,宾主尽欢。
    好吧,主人在想起来燕王到底是个谁后,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欢乐。谢介是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会再次遇到有人想给他当便宜爹的情况。
    如今已经是碰瓷事件被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的第二天了。
    幕后真凶必然是还没有找出来的,对方也不可能如此轻易的落网,不过碰瓷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一向酷爱盯着谢介参的彦升同学,一反常态,支持起了谢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