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定王第第二日就跟个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似的,越是接近明安府,就越像第一次进大观园一般,真正的表演了一把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整个明康路宽敞明了,一路靠右行驶,来往车辆放心大胆的跑起来,压根儿不用怕撞上。半路有三个供人歇息的驿站,累了渴了饿了都可以在里面稍作休息。
    就是里面这个收费,是真他娘的心黑。
    管家为了满足定王的好奇心,将马车赶进去体验了一把,买了点儿据说是当地特产的东西,付钱的时候,也没忍住嘴角抽搐,方便是方便,但这价钱,也是真美丽。
    不过旁边还有不收费的免费姜汤,长桌椅,供人使用,只不过没有这些殷勤又周到的服务罢了,成功将众人的身份区分开,管家还算满意。
    定王可不管这些,赶在黄昏时分,终于忍不住从马车里钻出来,让人牵来骏马,骑着马儿一路哒哒哒跑在平坦的水泥路上,撒丫子狂奔,所过之处,偶尔停留,马粪落在地面上,很快就有驿站差役模样的人拎着背篓,举着粪叉,准确无误的将残余垃圾叉回背篓里,又快速离开路面,消失在路两边高高矮矮的房子里。
    老爷子看的不时点头。
    日落时分,马车如愿停在明安府城外,道路两旁载满了被精心修剪的高矮相同的树木还有生命力旺盛,颜色绚丽的野花,城门口进出的行人脸上带着满足和疲惫的笑容,偶有蝴蝶飞过人群,最终停留在某一朵花上,随着夜幕逐渐降临,这里仿佛又打开了另一扇神奇的大门。
    定王坐在马上,看着眼前的一幕,久久未动。
    直到宁亲王的马车缓缓赶上,才回过神,转过头,莫名对老爷子说了一句:“莫名就觉得这里有什么惊喜在等着我去揭开一般。”
    话音落,从明安府主街上缓缓升起的火树银花,在空中炸开一道绚丽的牡丹形状,美丽至极,夺人眼球,又很快消失。
    还没来得及遗憾,又接二连三随着破空声升起不同的烟花。
    来往的客人全都停在原地,用惊艳的眼神欣眼前的一切,只有本地人淡定的抬头看上一眼,就催促自家调皮的小子:“快回家了,再磨蹭赶不上最后一趟公车,最近城里客栈住宿费高涨,一晚上就得老娘在火柴作坊辛辛苦苦半个月!
    管事大人说了,最近的客栈,都是给这些外地的有钱大老爷们住的,可没咱们的份儿!不想睡大街就赶快回家!”
    定王突然被这声音惊醒,打马往城里跑:“好哇,锦绣竟然藏着这种好东西,从未给我看过,我一定要跟他算这笔账!”
    第162章 计划   生死无常
    老爷子来的低调, 但对锦绣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声的巨大支持,想到自己那个几乎能被人称之为疯狂的计划, 看看老爷子稳稳地站在自己旁边, 锦绣就觉得心里有底,一点不慌。
    锦绣给老爷子看了他这段时间画的关于不夜城的所有设计图,从内城到外城,从经济区到住宅区的大致规划和一些细节设置,包括学习交通居住劳动休闲等多方面一体,从地上公共设施到地下建设,周围的风沙防治环境保护,以及最重要的,形成以明安府为中心的牵连南北方的经济带。
    老爷子能被天下文人追捧, 可不是凭借皇家背景浪得虚名,那是真的博学多才, 涉及知识面广博,很多地方能给锦绣相当重要的建议。
    两人就一些非常微妙, 可能涉及政治和经济冲突的地方, 多方思索, 做出了大方向上的决定。
    最后老爷子是真看不上锦绣之前画的那些四不像的设计图, 自己操刀,锦绣辅助, 按照二人的设想,经过几天几夜, 在纸上初步完成关于不夜城的设想。
    老爷子年轻时对园林景观这一块儿痴迷过一阵子,看着笔下宏伟的建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个这方面的专家, 先用微观图按等比例缩小给造出来,有什么问题一目了然,同时也能减少后期施工时会出现的一些不必要麻烦。
    很多实际性问题摆在眼前,急待人去解决,但老爷子越想越着迷,莫名升起万丈雄心。
    不可否认老爷子认同锦绣的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锦绣这个计划,从长远来看,是利国利民的产物。
    展览会已经开始三天,定王和谢六二人几乎扫荡遍了明安府的大街小巷所有有趣的地方,最后两人住进锦绣在城外的庄子上,一天三顿不是锅子就是烧烤的造作。
    锦绣和老爷子二人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在书房未曾出门。
    元老爷不时在二人院子外溜达一圈儿,不让任何人打扰,脸上的神色既紧张又憧憬,像极了十几岁小伙子第一次娶媳妇儿,做新郎的样子。
    但知道内情的人都能理解,想想日后这里会变成什么样,成败全都在此一举,是个人难免心潮澎湃。
    明安府要走这一步,离不开宁亲王的支持,各方面意义上的支持,从人脉到他在朝中的影响力,在皇室能发挥的能量,以及在天下文人雅士之中高不可攀的地位。
    说老爷子一人能顶的上千军万马,毫不为过。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说服老爷子,得到老爷子无条件的支持与帮助。
    时间过去越久,就意味着这件事成功的概率越大,到了这种事情,反而更加让人忐忑不安,度日如年。
    但对于毫不知情的定王和谢六二人来说,这几天过的那叫一个时光匆匆,还没什么感觉呢,两人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胖了好几斤,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二人的脸颊上不知不觉圆润了许多。
    又是一个辣锅子的中午,谢六亲自动手,美滋滋的将片成薄片的羊肉卷放进锅里等待打捞,顺手给定王调了一个麻油蘸料,埋头就是一顿吃。
    吃了五成饱后,两人才有空说几句话:“哎,要不是咱两这出奇一致的口味,这么些年,我可真高攀不上您老人家呢!”
    这句话谢六说的真情实感。
    定王摆手:“没有你也有别人,本王身边从来不缺谄媚讨好之人,还是你小子最不要脸最和本王胃口。”
    定王说的十分坦然。
    两人之间就是酒肉朋友关系,二人都十分清楚这一点。
    “几天下来,大概只有火树银花厂和那个神秘的火药厂咱们没上门拜访过了。
    火树银花那边出于安全考虑,没有锦绣的手令,就是老爷子也没法儿正大光明的进去,反正至今为止,我也只知道他的大概位置,没摸到过边儿。
    至于火药作坊,这个想都别想了,这一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见识过那东西开山裂石的本事,想打他的主意,至今也没人知道作坊具体位置在哪儿,反倒是因为那东西,抓到了不少各处派来的细作,审出了不少有意思的消息,和朝廷换了不少功劳。”
    谢六一指自己鼻子:“您瞧瞧,年初的时候擒贼有功,捞了个挂名的正七品奋武将军职衔,就挂在明安府驻军那边,好歹每年能领朝廷俸禄,不算是白身一个了。”
    定王咽下一口羊肉,老成持重的摇头:“这件事本王也听说了,是你父亲荣国公做的不对,当时明安府的功劳上报上去,你就不该只得到一个虚职。
    是你父亲压着下面人不给你请功,或许他是为了整个荣国公府的安宁,但总归是愧对于你的。
    本王让人打听过,听说事后提了你姨娘的位分,之前一直给你相看的那门亲事,也没了消息。”
    定王说着忍不住摇头:“啧,男人哪!”
    谢六嗤笑一声:“都是男人,谁能不知道谁,没一个好东西!”
    两人是真的生冷不忌,什么都敢说,不高兴的时候连自己都骂,听的一旁伺候的管家眼角总是条件反射性的抽搐。
    定王好奇道:“听说你为了这事疯了好一阵,还败了好大一回家,搞的轰轰烈烈,无数人陪着你疯闹,最近才平复下来?
    啧,锦绣和老爷子对你是真的没话说,他们不会真将你当元家的孩子养着了吧?”
    说的就是谢六受了刺激,一心要在商业上做一番事业,亲自带着大棚蔬菜远销周围几个州府,和他远在千里之外的亲爹互相鄙夷,结果铩羽而归的事。
    要是早几天,谢六听了定王这一番嘲讽的话还要恼怒一阵的,但这阵子他已经是个经历过风雨,有了成长的成年人,能坦然处之。
    闻言淡定的砸吧一口上等梅子酿,长长的舒口气,半眯着眼睛美滋滋道:“我倒是想呢,可我总归是差了些运道,没这个福气。
    现在这样就很好,就算是亲爹亲兄弟,也没几个人能做到老爷子和锦绣这般。
    说实话,在这里,我感觉自己是一个被需要,被尊重的活生生的人,有人将我的喜怒哀乐全部看在眼里,没人会想着因为莫须有的原因,就让我娶一个比我大好几岁,身边还带着前夫孩子的女人,口口声声一切都是为了我好,”
    谢六认真的对定王道:“说起来也是可笑,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老太太每年都要亲手给锦绣缝两身新衣,有锦绣和周文的就有我的。
    有时候老爷子跟老小孩儿似的,半夜三更做噩梦醒来,心慌的厉害,跑到我和锦绣院子外将我们折腾醒,看到我们都好好的在他身边才能睡着。
    也从未想过,真正的兄弟和睦,事每月都有书信往来,随信而来的,不拘是信手拈来的一首狗屁不通的诗,还是清晨出门摔了一跤的糗事。
    就像我清楚的知道周文和珑玉县主的闺女会爬了,会坐起来了,会走路了,勉强会说一个字了。
    我也会认真的让他们知道,我做了什么自认为很了不起的事情,又闹出了什么笑话,还有在路上盯着火柴作坊的管事娘子多看了几眼,人家相公找上门差点儿和我拼命的事。”
    谢六往嘴里塞了一嘴他平时根本不爱吃的菜,含含糊糊道:“总之,这里让我有家的感觉,让我心里踏实。我这辈子就没什么野心,要是可以,我就想这样安安心心一辈子。”
    定王听得有些愣神,好半天也往嘴里塞了一口刚才嫌弃的不行的老牛肉:“你说的我都心动了。”
    定王和谢六不一样,是真的在蜜罐子里长大的皇子,母妃出身高贵,外家给力,本身得皇帝宠爱,只要不伸手要不该要的权利,在京城横行霸道当了十几年的顶级纨绔,至今没被人打死,就是他得宠的最好证明。
    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皇家的父子之情,永远都是先有君臣,再是父子。
    皇帝太忙了,身上的责任太重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可能给定王他羡慕的元家这种全身心付出与信任的感情。
    定王一早就被锦绣和元老爷之间那种亦父亦友,交托生死的父子关系给深深吸引,才与这家人走的近了些,现在就更加眼馋。
    谢六看定王的样子,忍不住摇头,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说的就是这种人。
    不再多说,只催促道:“赶快吃吧,这大概是最近这段时间最后一顿自由饭了,我估摸着锦绣和老爷子谈的事情,不管有没有结果,都该出来了。
    虽然不清楚到底要做什么,但看两人都这般认真的态度,怕是往后很难有这般悠闲的日子了。”
    想想为了筹备展览会,被锦绣当畜生使用的日子,谢六没忍住打了个寒颤。
    “要不是借口陪您老人家熟悉明安府环境,我现在说不定夜里还睡在衙门,随时处理各种突发事情呢!”谢六说的心有余悸。
    事实上,事情和他想的也差不多,锦绣和老爷子出来的第一时间,他本人不着急,老倒是爷子在不断催促。
    用老爷子的话讲,就是:“我都这把年纪了,谁知道哪天睡着就醒不过来了。还不抓紧时间,要等什么?”
    面对这个理由,锦绣无话可说,毕竟另一种层面上来说,老爷子的话是对的,谁都无法反驳。
    第163章 大计划   展开  魏朝阳
    都是实干派, 有了目标,且有能力付出行动,在老爷子的催促下, 事情开展的非常迅速。
    不过在具体开工前, 有件事不得不做,就是找各方面的专家开研讨会。
    毕竟专业问题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去做,外行指导内行这种事要不得,锦绣和老爷子根据明安府周围的地形地势,强横的没给任何人插手和反驳的机会,做了总设计师,就是利用职权,将整个不夜城的建设总纲握在自己手里。
    但说到具体建设,比如房屋如何建造, 地下城如何安排,整体布局要如何调整, 能调整到何种程度,两人可不会不用脑子, 认为仅凭他们二人就能完成。
    这就到了各家大显身手的时候, 这时候能参与进来, 有话语权, 能在不夜城的建设中说的上话,往后的利益分配, 可想而知有多少优势。
    自然是紧着自家人先。
    首先元家包括这几年投靠元家的各路商家接到久不出山的元老爷的消息,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 开始往名不见经传的明安府赶。
    当然锦绣对这部分人的定位非常准确,就是建设不夜城的钱袋子。
    要凭空建造一座不存在的城,锦绣可没想直接用自家的家底往里头填。
    别说能不能建起来, 就是建起来了,也抗不过各方红眼病的明争暗斗,这种事情,还是将各路人马集结起来,组成利益联盟最为靠谱,最好是有官方背景背书,多方势力联合,无法轻易倒塌,无人能轻易背叛,敌人很难从外部撼动最为妥帖。
    而锦绣,就是民间和官方势力结合的纽带,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都足够让双方都安心。
    有了钱袋子,自然还要有人才。
    就是属于各方的技术工种,放在后世,一个个都能称得上是大师级的人物,现在统统有个不好听且不受人尊敬的名称——匠人。
    打铁的,造家具的,盖房子的,雕刻的,修路的,修建河道的,统统被称为匠人。
    就连传说中神秘不已的墨家,在这年头百姓眼里,也是一群搞木工的。
    这部分人中的顶级人物,应该全部在朝廷的工部。
    但工部的大人们,说白了和匠人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身份差距,工部的官员,大多数是通过正统的科举取士,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书,一朝中举,才能得封官职,在出身上与纯粹靠手艺传家的匠人有本质区别。
    工部确实有精通各方面的大家,但浑水摸鱼,充大爷,养老混日子的也不在少数,锦绣没打那些人的主意,而是将这个机会给了所有人。
    这些人中也包括明安府被他新提拔上来的一群战战兢兢,又快快乐乐赚钱赚得手抽筋的新家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