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甘州城,迎着雪山一直向南,便是大片大片的草原。山顶的积雪终年不化,却汇成汩汩涓流,灌溉着这片荒漠中的绿洲。
    纪晓芙走出帐篷,极目远眺,一望无边的绿意仿佛一直绵亘至天边的山脚下,更衬得天际处雪光莹莹,碧空如海。她抬头看着头顶的白云,似乎伸手就可以触碰,秋风似也格外温柔,带着新鲜的青草气息,这是半年来她头一次觉得无比的轻松惬意。肚中忽然阵阵蠕动,似鱼吐珠,她轻抚着小腹,轻声道:“你也喜欢这里,是不是?”
    纪晓芙在雁儿外婆家住了两日,便搬到了这片草原上。一来她有着身孕,虽以丧夫新寡为借口,终是怕惹人非议;二来她也担心蒲崇诰那边追查她的下落,不知他丢失的是何要紧物件,若是牵连到田家就不好了。于是她便向田老太太告辞,只说自己需要清修,须得另寻僻静偏远之处,不便与人往来。
    田老太太是个极精明稳妥之人,她看出纪晓芙的难处,没有二话,就把她送到了离城百里的东海子草原这里。雁儿外公在河西织毛缎匹提举司任职,平日里田老太太经常与甘州附近的各部族打交道,找他们收些羊毛驼毛等物。东海子是畏兀儿曼台部落的牧场,田老太太告诉部落头领说纪晓芙是自己寡居的远方外甥女,向他寻了一处偏僻的住处。这里本有旧俗,若是姑娘长大成人后不愿嫁人,父母便会为她建一顶单独居住的帐篷,也可以找人生儿育女,但并不成家。纪晓芙听了虽然心中咋舌,却发觉此法正好解了自己的困境。
    草原辽阔,零零散散的帐篷数不胜数,纪晓芙住进来并不引人注目。她在此待了数日,每日里除了偶尔能见到放牛羊的牧童和隔壁帐篷里住的也赫哲嬷嬷,便再没人打扰。
    她拎着水桶出门,想去不远处的溪边打水,路过也赫哲嬷嬷的帐外,里面静悄悄的,也不知她是还未起身还是已经出去了。这位嬷嬷十分神秘,时常见不到人。听田老太太说,她原是西北边沙漠部族的萨满巫医,因年纪大了,要寻个湿润温和的地方养老,这才搬到东海子这一带。
    那日田老太太送她到这个地方,盯了她半晌,终于开口道:“纪姑娘,老身是过来人,你又是雁儿的救命恩人,我把你当半个闺女一样,有话就直说了,你这是有了身子吧?”
    纪晓芙一听,面色忽白忽红,老太太叹了口气道:“好孩子,你这肚子就快瞒不住人了,我大约也能猜出这孩子的父亲是谁,你可是有什么苦衷?”
    她顿时面色苍白,握住了田老太太的手央求道:“田伯母,你可千万不能告诉旁人,更不能让他知道!我已立过毒誓,再不能见他面!”
    老太太手指被她攥得生疼,却爱怜地拍了拍她手背:“也罢,老婆子我不懂你们年轻人的事,却也不是多事之人,只是你这肚子一天天大了,没人照看可不成……”她顿了顿,说道:“正巧,旁边帐篷住的那位萨满嬷嬷原是我的旧识,我请她来照料你起居,也放心些!”
    于是带她到了隔壁的帐子里,那也赫哲嬷嬷看不出多大年纪,身上披着花花绿绿的褐子毡毯,身材枯瘦,满脸皱纹,却是个哑巴,田老太太跟她连说带比划了半天,明白了她们的来意。
    她年纪虽大,耷拉着眼皮,但目光却十分精湛,上下打量了纪晓芙几眼,嘴角似是微笑了一下。又转身取了一顶喇叭状的白筒帽递给她,帽子上垂了五色彩络,十分别致。纪晓芙接过来,不解地看向田老太太。田老太太道:“嬷嬷这是喜欢你,戴上吧,这边嫁了人的姑娘都戴这个。”
    也赫哲嬷嬷拉过她的手,仔细看了看她面容,又轻轻碰了碰她的肚子。纪晓芙微微脸红,却见那嬷嬷点点头,比划了什么,田老太太就带她出了帐篷,嘱咐她有事就找这个嬷嬷,又说半个月后再来看她,然后便回甘州城去了。
    纪晓芙心中十分感激,若不是有她安排一切,自己想找寻一个稳妥的容身之所只怕还要费好大一番波折。老人家悉心周到,帐内一应生活物品齐全,更请了也赫哲嬷嬷关照自己。那嬷嬷十分守信,每日早晚都来看望,还送些酥油奶茶,倒叫纪晓芙十分不好意思。想要帮她打水劈柴做些杂事,那嬷嬷却指着她的肚子不许她干活。纪晓芙便想着总不能一直白吃白住,等下次田老太太来,也问她要些羊毛等物,学些当地人捻线擀毡的手艺活,即能维持生计,又能打发时间。
    小溪离帐篷不远,纪晓芙几步就走到了水边。草原上的水流弯弯曲曲,时断时续。溪水清澈见底,倒让她想起了在芙蓉溪的那段日子。她正自出神,忽然“啪”的一声,一颗石子掉落溪水中,溅起几朵水花在她脸上。她不由抬头去看,见溪边那棵孤零零的老胡杨上坐了一个红衣喇嘛,十分年轻,一张娃娃脸仿佛比她还小上几岁,正盯着她上下打量。纪晓芙皱眉,觉得这喇嘛很是无礼,舀了水便往回走。
    “喂!你是谁?叫什么名字?你是个汉人吧,怎会住在这儿?”那喇嘛见她转身就走,连忙叫住她,连珠炮似地发问道。
    纪晓芙充耳不闻,自顾自地往前走,那年轻喇嘛跳下树来,拦在她身前,问道:“你怎么不说话,难道是个哑巴?”
    纪晓芙低头道:“我又不认识你,为何要告诉你我是谁?”说罢便想绕过他去。
    那喇嘛伸手拦她,奇怪道:“就是不认识才要知道你是谁啊?”
    纪晓芙觉得他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倒松了几分戒心,又好气又好笑道:“那你又是谁?”
    那喇嘛笑了:“我叫做阿剌,你呢?”
    纪晓芙突然觉得这喇嘛的声音有点耳熟,一时想不起在哪听过,于是答道:“我姓萧。”
    “姓萧,唔,那你叫什么?”那阿剌又问道。
    纪晓芙皱了眉,但想到这边的外族人可能不太懂得汉人的规矩,摇摇头,没有答他。只当他是附近哪个寺里偷跑出来玩的小和尚,于是说道:“你别跟着啦,我要回家了,你也快回庙里去吧,当心晚了受师傅责罚!”
    阿剌笑道:“我的师傅们可不会罚我。”他看纪晓芙又要走,连忙问道:“哎,萧……,好吧,你不告诉我你的名字,我就叫你萧姐姐,那你为什么会住在这里?一个汉人姑娘怎么住了间‘道尔朗’的帐篷?”
    纪晓芙知他说的“道尔朗”帐篷就是那种不成家的妇人住的,不免有些脸红。这喇嘛虽然看着年纪小,却也已经长大成人,她正色道:“我是汉人,和你们的规矩不一样,我是有夫君的,只不过他不在了,我便自己独居。”她又有些奇怪,问道:“你怎知我住在这里?”
    阿剌笑道:“我经常在这棵胡杨树下打坐,这儿的帐篷一直空着没人住。这几日却看到有人新搬了来,原来是你!嗯,好像还有一位老嬷嬷。”
    纪晓芙点点头,不想多说,只道:“好了,你快走吧!”便再不停步,向自己的帐篷走去。却听见后面阿剌喊道:“这附近难得有人来,我明日再来找你玩!”
    第二日傍晚纪晓芙再去溪边打水时,果然又见阿剌坐在树下。他看到她来,很是高兴,对她挥了挥手。纪晓芙觉得他没什么恶意,又十分孩子气,也冲他点点头。
    阿剌又招手叫她:“你过来看!”他怀中似是抱着一只小动物,纪晓芙有些好奇,便走过去瞧,竟然是一只狼的幼崽。
    这只狼崽子全身黑色,比只兔子也大不了多少,纪晓芙惊呼道:“这么小的狼崽,你从哪捡的?它爹娘呢?”
    阿剌摸了摸小狼的头,说道:“他爹娘被猎人打死了,母狼把它藏在草丛里,我发现它的时候它也受了伤,断了一条腿,我就把它捡了回去。”
    纪晓芙已是个准母亲,最听不得这样的故事,心里大为怜悯。她蹲下身也想去摸那小狼,狼崽子却向她龇了龇牙,低声咆哮。阿剌安抚地拍了拍它,小狼又安静下来。纪晓芙不由问道:“那你如何打算,把它的伤养好了再放回去吗?”其实她听人说,草原上的牧民们最痛恨狼群,每年不知会咬死多少牛羊,可这小狼又着实可怜。
    阿剌摇摇头道:“放不回去啦!它身上有了人的味道,狼群不会再接纳它。况且,它的父亲本是头狼,如今死了,狼群又选了新的头狼,它回不去了……”
    纪晓芙并不懂狼群的习性,只是听阿剌说话的语气隐隐有落寞之意,心中也替这小狼难过:“你要养着它吗?”
    阿剌抚摸着小狼,眼中有一丝迷惘之色,随即又笑着说:“是啊,它和我有缘,就留在我身边吧。”
    纪晓芙也不知他是哪家不务正业的小喇嘛,不好好在庙里念经,天天往外面跑,或许他们和中原的和尚规矩不同吧。她慢慢站起身道:“那好吧,盼这小狼能早日把伤养好!天色不早,我回去啦!”
    她转身要走,却忽然发现阿剌散落在草地上的僧袍下摆翻起了一角,上面正绣了一个火焰形的图案!她心中豁然雪亮,喝道:“是你!你是那个沙匪!”
    阿剌猛然抬起头看了看她,又懒洋洋靠回了树干上,说道:“你认出来啦!”
    纪晓芙退后两步,警惕道:“你到底是谁?”
    阿剌笑了笑道:“不就是小喇嘛扮的沙匪或是小沙匪扮的喇嘛,你猜呢?怎么,你要到官府去告发我么?”
    纪晓芙盯了他半晌,摇了摇头,心想:“算了,他总归也没抢走什么东西,况且我已离开那个商队了……” 她心中十分好奇这阿剌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一副出家人的打扮,却又跑去作沙匪,还有他衣角的那个火焰图案……她终于忍不住问道:“你是明教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