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仅逃离片刻,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汪顺然自然明白她的顾虑,家中养尊处优出来的小姑娘,这辈子没沾染过血腥,才入宫就看到这样的场面,实在是为难她了。
    只是傅臻那边……
    汪顺然细细斟酌着他今日说的话,面上虽是嫌弃的神色,可并没有要将人赶走的意思。
    他向来不喜人近身,稍有触碰都会大怒,唯独这姑娘能在他枕侧安寝,且她一靠近,傅臻原本起伏不定的心绪似乎果真渐趋平和。
    其中的缘由,汪顺然还未想通,暂且只能归于“阴阳调和”的道理,又或许,傅臻当真对她有几分欢喜?
    汪顺然抿了抿唇。
    他在宫中三十年,察言观色和规避风险的本事无出其右,否则也无法侍奉两代性子截然不同的帝王。
    联想到昨晚送进来的密信,怕是这姑娘也吓怕了,汪顺然略一思索道:“奴才吩咐藏雪宫辟个单间出来,姑娘先回去歇着,待陛下醒来,奴才再来寻姑娘。”
    阮阮也没想到他能这么痛快就答应,当即绽了笑颜。
    这一笑,在汪顺然眼里,琼楼玉宇都失了颜色。
    玉照宫亮如白昼,可这一年来都没有出现过这般鲜丽的光彩。
    汪顺然叹息着望向殿内,倒有些舍不得这姑娘离开了。
    回到藏雪宫,汪顺然派人送来补血养神的汤药,阮阮皱着眉头喝下,很快便沉沉睡去。
    这个月以来,这是睡得最沉,也是最安稳的一次。
    舟车劳顿之苦陷入绵软的锦垫后终于烟消云散,身体里所有的力量都像水一向被身上的被褥吸干,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松泛。
    没有人押着她去泡那种苦味刺鼻的药浴,也不用面对喜怒无常的暴君,倘若一切定格在此时,该有多好。
    醒来时屋内烛火惺忪,阮阮意念沉沉,望着帐顶,视线有些涣散。
    屋内的宁静倏忽被两声叩门声打断。
    进来的是松凉。
    阮阮的心一下子揪紧,却见松凉端了一碗粥并几样小菜进来,这才缓缓吁了口气。
    只要不是暴君传唤,什么都好。
    她下床默默吃粥,一句话也没问,仿佛置身事外。
    松凉紧着眉头开口:“方才太医来针灸疗毒,陛下脸色似乎又差了许多,今夜怕是不能醒了。”
    今儿用不着去了,似乎该高兴。
    阮阮拿起小勺舀了一口粥,放在口中抿了抿。
    这粥鲜得很,光眼睛能瞧见的食材便有七八种,有些还是她从未见过的,可此刻却尝不出个滋味来。
    大概是汪顺然送来的那碗药太苦了,睡了一觉醒来,舌苔还残留着药汁的清苦味道,吃什么都不香。
    绵延的苦味里,她忽然想起那道疤来。
    心里酝酿了好一会措辞,她问松凉:“你来宫中多久啦?”闲话家常一样。
    松凉笑说:“不到三年。”
    松凉的姑姑在宫中有些资历,自己也聪慧机灵,因而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到玉照宫伺候。
    阮阮眸光黯了黯,三年啊。
    她见到将军是六七年前了,那时候松凉还没进宫,怕是也问不出什么线索来。
    她绷着唇,整个人矛盾得不行。
    多想有个明白她心思的人突然出现,告诉她,将军和暴君根本不是一个人,你别乱想。
    可她的身份,也很难去问汪顺然。
    这宫里人人都比她聪明,稍有不慎便露了马脚,若是被人打听出她并非遥州姜家的千金,到时候不止她一个人会人头落地。
    这些道理,临走前夫人都有同她讲过。
    一顿饭吃得也仅仅是果腹而已。
    松凉收拾食盒离开后,苏嬷嬷进了屋,说太后要见见她。
    阮阮点了点头,跟着嬷嬷去了。
    藏雪宫离慈宁宫不远,只是宫道的风极寒,穿透皮肤里,比刀子更多几分凛冽。
    阮阮身上隐隐泛着酸痛。
    一进慈宁宫,温热的气息混着细腻的檀香味扑面而来,手指心生的冻疮传来细碎的痒。
    她下意识用衣袖遮挡些,一步步踩在锦绣成堆的鹤鹿同春毯上,心想原来大晋皇宫也会有这样暖煦合宜的温度。
    黄花梨木的绣榻上坐着两人,一人形貌雍容和善,着墨青织金龙凤纹的立领袄裙,胸前一圈珍珠缀桃红碧玺的颈链,下摆阔大的折裥下露一双章彩华丽的五色云霞履,应当是太后。
    另一人着竹纹月白锦袍,面容俊朗,气质卓然,眉宇间有几分君子如玉的气象。
    见她一来,就势起身要走,长身轩举如翠竹,倒有几分清瘦。
    苏嬷嬷在路上同她提过,太后有一亲子,为昭王傅珏。
    昭王才华出众,温和有礼,锦绣之下浅藏一派文人风骨,在民间广为称颂,与暴君是里里外外全然不同的一对兄弟。
    她躬身向太后,又向昭王福了一福。
    昭王望着她,略略抬手,嗓音清润:“不必多礼。”
    走前,太后和声提醒一句:“有工夫,多去玉照宫瞧瞧你皇兄,他性子硬,不愿服药,你多劝着些。”
    昭王恭敬应了个是:“儿臣明白。”转身退出大殿。
    殿中短暂的滞寂过后,很快又恢复了融融的氛围。
    太后没什么旁的目的,只耐着性子同她说了些话,包括她从前听闻过的,暴君的孤星命格。
    太后眸光微闪,叹息说:“他性子冷傲,从不与人亲近,这是哀家的失职……皇帝生来便带着头疾,后来这些年征战沙场,又落了一身的伤病,倘若这次再有什么闪失,百年之后,哀家实在没脸去见先皇和姐姐……”
    最后是余嫆出言提醒,太后才止了泪,对阮阮道:“他在外杀伐决断,性子使然,你别怕,只管好好伺候着,横竖还有哀家替你做主,明白了么?”
    阮阮抿着唇,温顺地点了点头。
    走之前,目光扫过佛龛中那一尊观音像,心里往下微微一沉。
    民间都说太后视暴君如亲子,果真如此。
    就因为是自己族姐的孩子,即便他恶名昭彰,太后也无法太过苛责,只能将暴君所有的罪孽归咎于自己教养的失职。
    幸好,阮阮在心里默念着,幸好民间对太后并无怨念。
    出了慈宁宫已是戌时三刻,宫道两侧的石灯在风中寂寂闪光,细小的尘埃于憧憧光影里婆娑起舞。
    遥望身侧宫墙之外东南方向,玉照宫灯火葳蕤,锦绣如织,与整座晦暗的大晋皇宫格格不入。
    它明亮而通透,如华丽的月上仙宫。
    可人常说“高处不胜寒”,繁华深处,却是无边的寂寥。
    这几日,藏雪宫安静了不少,兴许是玉照宫用了阮阮的血,其他人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
    东殿的美人养伤,西殿的美人泡药浴,一点安生的时光格外宝贵。
    比玉照宫人先到的,竟是太后的一道懿旨——
    “遥州刺史千金姜阮,蕖华灼烁,蕙质兰心,擢封为美人。”
    期间傅臻醒来过一次,正与大司徒议事,太后趁机带人来玉照宫商议姜阮的位份拟定。
    傅臻眼皮低垂,牵唇一笑,只落了句“但凭母后安排”。
    太后的意思是,姜阮既是皇帝头一个枕边人,又是官宦人家出身,不能在位份上委屈了人家。
    大晋后妃等级,皇后之下为贵淑贤德四妃,四妃之下为九嫔,九嫔之下分美人、才人、良人、采女四等。
    还未承宠便封为美人,历来都算少有。
    余嫆来藏雪宫传旨时,笑对姜阮道:“陛下征战四方,以致后宫空置多年,如今总算有了人气儿,姜美人好福气。”
    阮阮对于位份没有任何的认知,愣愣地跪下接过那道懿旨,良久都未回过神。
    第11章 细碎的痒代替了刻骨铭心……
    因着时间仓促,阮阮尚未移宫,仍与众人一同住在西殿。
    夜晚躺在床上,望着头顶锦绣帷帐,白日没想明白的事情往脑海中纷至沓来。
    她已经是暴君的美人了?
    若是在民间,她这便算是嫁了人?
    一切都和想象中不一样。
    “美人”这个头衔压在身上喘不过气,她的眼眶有些酸涩。
    她忽然想到小时候,想到将军。
    从前,她便格外珍惜独处的时光,因为可以心无旁骛地想将军。
    每日睡前,她都要匀一些时间给将军。
    她一个人躲在被褥里哭,弯着眉眼笑,想象着将军就在眼前,也无人笑她痴傻。
    那时候姜璇会与她分享女儿家的心事,说李三公子多么玉树临风,他打马过市时,总有姑娘往他身上扔香花。
    姜璇就喜欢英俊潇洒的男子,说他“轩轩如朝霞举”、“濯濯如春月柳”。[注]
    阮阮听不懂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她将世上最美的景色都拿来形容李三公子。
    那时姜璇问她,“阮阮喜欢什么样的男子?”
    阮阮不敢回答,在她心里,将军高大伟岸,威武霸气,他是英雄,才不是什么春花秋月可以比拟。
    可将军离她太遥远了,隔得愈久,愈觉得他就像一个触不可及的梦,并不存在于人间。
    将军这样的男子,不是她一个小丫头可以肖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