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策划,狠抓落实,办事高效
    恒大的工作作风是“精心策划,狠抓落实,办事高效”,这是恒大区别于同行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恒大高速发展的秘诀所在,更是恒大管理模式的一大特色。只要我们的团队真正按照这个准则去做,恒大将会用一年的时间做完10年的工作量,将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恒大多年的高速发展,除了决策没有失误、超前的目标计划管理、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的良好工作氛围、严格的管理体系、精心策划和严密计划的资金计划管理体系之外,还有另外一大法宝,就是通过长期一贯的企业文化建设所形成的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有高效、雷厉风行的作风,恒大一年可以做别人3年的工作。
    ——许家印在2002年集团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恒大的工作氛围就是不讲条件、努力拼搏,恒大人高效、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在业界是有口皆碑的。正是这样的队伍创造了同行难以置信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使恒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
    恒大内部似乎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级别越高,加班越多。事实上,许家印是公认的最拼命掌门人。许家印认为,当天的问题必须当天解决,绝对不能拖延到第二天。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他经常在凌晨两三点仍然逗留在会议室。连管理者都如此拼命,以身作则,恒大的员工又怎么会懈怠职守呢?所以,在恒大看到员工加班到半夜是常事。
    还有集团总裁夏海钧的一件趣事。据说,夏总刚刚上任的时候,每次和在加拿大的太太通话时都说:“我在开会。”夏太太感到疑惑:“哪有公司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半夜十一二点开会的啊?”于是,夏太太从国外飞到恒大广州总部,结果发现夏总没有撒谎,确实是在开会。
    而成都分公司董事长熊敏每天8点半不到就早早地来到办公室,不到9点就将十几份文件处理完毕,有些文件看起来很厚,至少有几十页。熊敏认为,处理文件其实不用逐字逐条地细看,关键是要抓住重点,弄清楚每份文件的核心内容,对待日常生活的其他事务也是一个道理。他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什么时候完工就什么时候离开办公室。这就是恒大管理层的工作常态。
    恒大人办事高效,与企业内部的高效办事流程不无关系。如今很多大型企业都对自己的流程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高效节能的运营目的。很多人认为企业内部流程再造是大型企业的专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梦想。实际上,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不仅可以再造,而且会比大型企业产生更为直观的效果。业务流程再造可打通中小企业通往成功的命脉,帮助企业顺利度过寒风呼啸的“冬天”。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很多时候,企业管理者也会犯“煮鸡蛋”的经验主义错误:为了煮熟一个鸡蛋,烧开一大锅水,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烧开水上。为了对一个并不是很重要的项目做出决策,兴师动众召开一轮又一轮会议,浪费时间和精力,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用高效节能的思维重新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
    其实,企业管理的实质无非就是同一个层面上两个不同问题的研究,一个是关于如何提高效率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关于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在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上,很多企业也都能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但是很难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中对于高效节能的制约,那么,企业在具体经营中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运营流程的效率呢?其实,只要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严格把握住关键的两条纲领,并付诸行动,就可以同时做到流程秩序的规范化和资源集约的合理化。
    第一条纲领是集约。所谓集约,就是强调管理要对具体事务进行资源整合、手续简化,尤其注重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最终效果。还是以“煮鸡蛋”为例,如果我们用50毫升水就可以煮熟一个鸡蛋,那么为什么非要加入300毫升的水呢?如果一分钟就可以烧开水,那么为什么非要花上3分钟呢?一个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是建立在局部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的,而局部效率的提升又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提高企业业务流程效率的普遍方法,要么提高单位时间内业务的完成量,要么缩短单位业务量的完成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业务完成量的重点在于增强工作强度,工作节奏的加快、频度的提高意味着过去那种散漫、拖沓的工作作风将得到彻底改变,每位员工都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昂扬奋进的热情迎接每一天的挑战。缩短单位业务量的完成时间则重在理顺时间、统筹安排。从业务部门到职能部门,从前厅到后勤,只有对时间做出合理的计划才有助于顺利完成任务,避免做无用功。另外,从企业管理者角度上讲,要想拒绝闲散、远离平庸,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加大对微观主体的考核力度,并对在上述两种方法上表现出众的个体进行必要的奖励。
    其次,在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要对流程中个别环节出现的阻滞或资源闲置现象严加防范。很多事件的发展往往存在着一个关键性环节并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成败,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木桶短板”。在公司经营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解决阻滞流程的新矛盾,另一方面要不断审视个别部门出现人员过剩的怠工现象,要用量化的分析方法来测算人员的配置比例。
    最后,提高单笔业务的精准度也是高效节能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要求。对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完美是及格的唯一标准:开票不错价格,过账不压票据,出库不少品种,配送不出事故,回款不超期限,退货不找麻烦。各部门、各岗位尽心竭力,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第二条纲领是秩序。所谓秩序,就是强调企业整体运行的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特别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要衔接及时,交办流畅。企业中任何延误或积压业务计划的部门,要么是机制问题,要么是人的问题,所以确保运营流程顺畅,必须从“法”与“责”的高度规范部门行为和人员行为。“法”的规范就是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办法,达到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顺畅、高效协作的目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要坚决杜绝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坚决反对部门或部门负责人利用职权便利为其他部门制造障碍行为的发生。“责”的规范主要是指管理者通过授权明确业务办事人员的权、责、利,同时通过严格的监督与考核体系使每个员工各行其权,各负其责,各得其利。“法”是基础,“责”是升华,企业管理者只有首先解决机制层面和人的层面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进运营流程,使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供应链条每一环都井然有序。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每一个中小企业都能像煮鸡蛋一样去“煮”流程,逐步强化采购、销售、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环节的整体调度能力,调控物流、货币流、信息流的衔接,充分发挥各部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以提升营运效率为目的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便自然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