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俊驰神情稍缓和,这小子终于知道害怕了哼,他眼神却透着阴冷,剧本会上他要定下整个项目的基调,没空跟一个小小的编剧瞎扯,下来看他怎么收拾!
    孙晓博继续道:“……原剧本版权反正在我手上,你要改……你就自己从头一个字一个字去写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孙晓博是藤校毕业的mfa,其中一课就是版权保护,所有经他手写出来的东西,全都不辞辛苦搞了版权注册,他和项目组有协议,项目组按初稿、修改稿、最终稿一次次支付费用,版权移交协议才会生效。
    季俊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过亿的项目,剧本版权居然不在项目组?!
    他视线转向底下不发一语的众多主创去求证,却在他们眼中都看到了幸灾乐祸。
    季俊驰忍不住大发雷霆:“这是谁tm定的垃圾规矩。”
    主创们眼中的幸灾乐祸更明显,你还想甩锅给俞总呢。
    孙晓博哈哈一笑:“那你得去找宋总。”
    季俊驰登时面色一僵,向涵晴也微微皱眉,整个星寰能被叫一声宋总,不加任何头衔的,只星寰创始人、星寰总裁宋见瓴。
    孙晓博h坞历练过的藤校毕业生,当初是宋见瓴惜才引进的,保护编剧的版权本就是h坞那边的标准流程,宋见瓴当然就一口答应了。
    一位主创小声补充道:“本来按照项目进度,孙老师是该签版权转让了……”
    这不是先前一直撕剧本没定下来,然后,好巧不巧,您又来了么,主创眼神中都透着怜悯。
    季俊驰差点没给噎了一口血来。
    本来嘛,孙晓博一直呆在星寰,虽然各种扯皮的事也有,但星寰家大业大好项目多,孙晓博就一直忍了,现在……他觉得简直天是蓝的花是香的!
    当着所有主创,在季俊驰、向涵晴的面前,他把剧本撕得粉碎往天上一抛:“渣渣们不配拍老子的本子!老子不干啦哈哈哈哈哈哈……”
    漫天纸屑飞扬如雪花中,孙晓博笑容灿烂张开双臂跑了出去,他身后,季俊驰、向涵晴的面色十分难看,毕竟,才入组项目,剧本就飞了,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个好兆头。
    ————————————————
    孙晓博满身兴奋直朝霍琅身边奔来时,孔建中在霍琅的注视下,脸上的笑容正在慢慢消失。
    霍琅这小子什么意思?这个眼神看他干嘛!
    孔建中想说自己还接了几个项目,计划已经排满,手底人可都还要跟着干活,方志国果然不愧是他的好盆友,幽幽地来了一句:“我们要帮助年轻人成长啊,你看苏苏这戏可就只差个导演了,现在可是她进步的关键时期。”
    孔建中想呸他两句,这叫只差导演???
    颜苏苏眼神闪闪发亮地朝孔建中看来,她很喜欢孔导的组啊!可以学到好多东西,大家人都很好,主动教了她好多东西,别人给她讲过别的剧组,反正有很多不好的事情,很麻烦,但孔导组里就没有这种事!
    颜苏苏的期盼那么明显,方志国在一边幸灾乐祸,孔建中那几句推托之词顿时就有些说不出口了。
    孙晓博救了他:“哈哈哈哈哈哈,老子应该把季俊驰脸上的表情给你们录下来!”
    孙晓博看清了这场面,咦,发生了什么?
    看到孙晓博的脸,孔建中突然想起来《追疑》这个本子,他没看过本子,但他有帮方志国去试镜把关,题材内容方志国是大致介绍过的啊!
    孔建中简直不能更机智,他一脸无辜地对颜苏苏说:“苏苏啊,可是你们要拍的悬疑,我没拍过,我不会啊。”
    方志国一脸卧槽的表情,我靠,这老小子还要脸吗?!
    要是每个导演没拍过的题材都不拍,那干脆别导戏了!回家吧!
    孙晓博:……
    他听过很多圈内的推托之辞,档期满啦、片酬不够啦……但孔导你这个推辞的理由,真是清新脱俗。
    颜苏苏却是一脸失望而又理解地点了点头。她是个诚实的孩子,有一说一,不会的角色就不会,绝不强上,以己度人,她非常理解孔导。
    旁边一个声音冷静地说:“恩,所以我也没有想让孔导你加盟。”
    孔建中:?
    所有人看着霍琅:不是,你不想让孔建中参与……刚刚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
    上次余德泽在微b的操作,网友瓜众们只是看到了小仙女的好看,行内人却看出了《幻海录》的制作水平,别的不说,服道化和那轮宣传,这剧就差不了,更何况,《幻海录》居然还大胆尝试了网台联动,那么多网友期盼,最后肯定大爆。
    敏锐的行内人早就闻风而动,上门找孔建中的项目恐怕都已经开始排长队,怎么数也轮不到他们这两百万的“大”项目。
    霍琅慢慢开口道:“您和方导的交情有二十年了吧?”
    ?
    为什么突然问这件事,一回想,居然认识这老小子有二十年了……时间真是把杀猪刀啊,方志国、孔建中二人对视一眼,同时感到一阵肉麻恶心:“呸!可拉倒吧,没交情没交情!”
    霍琅笑了笑:“我记得,当年的汉视,您几位并称‘汉视三剑客’?”
    孙晓博一屁股坐下来,对霍琅到底想干什么有点懵逼,汉视?那个早年一度风靡全国的电视台?后来制播分离,不都重组成x台了吗?只能播放现成的节目,不能再自己制作片子了……“汉视三剑客”?哈哈哈哈哈哈,老头们当年的外号还挺中二的。
    不过……“三剑客?还有一位导演是谁?”
    方志国和孔建中同时沉默了下来,两人很久没说话。
    孔建中看向霍琅,他一向嬉笑怒骂,随意由心,是个很爽快的人,此时眼神却十分犀利,犀利得让人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可是带领剧组几百号人,搞定上上下下无数关系的大导演。
    孔建中口气带着不寻常的锋锐:“你是冲着他去的?”
    这样的孔建中,别说颜苏苏从来没有见过,就是庞洪元、余德泽等人都很少见过,一时间竟觉得有些陌生,甚至无端开始有些畏惧这样的孔建中。
    霍琅却神情不变,直视孔建中,语气不弱地反问道:“悬疑题材不正是娄导擅长的?”
    方志国沉默良久问道:“你看过他的戏?”
    霍琅点头:“他的镜头语言独特,非常适合悬疑叙事。”
    就算放到今天,也绝不过时。
    方志国神情带着种难言的伤感:“他十年没拍过一部戏了……而且,他说过,他的戏不沾钱。
    看到周围人一脸古怪的表情,方志国淡淡一笑:“恩,我的片子铜臭味太重,他也十几年没和我说过一个字了。”
    看到眼前的方志国和孔建中,就算两人经常互怼近挖坑,但人人看得出来他们的交情深厚,否则方志国在筹拍的片子不可能一句话就让孔建中去帮忙试镜,孔建中也绝不可能直接借了颜苏苏一个月到《幻海录》。
    而二十年前,并称三剑客的另一个人,却十年没和他说过一个字……
    孙晓博只觉得莫名伤感。
    颜苏苏却认真地道:“那他心里一定是另外有所坚持。”
    唉,要不是自己需要买试剂,她也不想和钱打交道呢,太麻烦了。
    另外有所坚持……方志国自嘲一笑,是啊,有所坚持。
    霍琅神情郑重:“我想请娄导出山。”
    从头到尾,孔建中只定定地盯着霍琅,那眼神叫人渗得慌。
    霍琅却不慌不忙:“要说不和钱沾边,现在拍片那是不可能的,但毕竟,我们预算只有两百万……应该是现在所有的片子里沾得最少的。”
    方志国:……
    孔建中:……
    妈的,竟无法反驳。
    孔建中拎起酒瓶猛灌了一口,然后把瓶子往桌上一扔:“走吧!去开车,我带你去。”
    然后他看了一眼霍琅:“靠,算了……”孔建中喊了一下旁边桌的场务:“你把车开出来,送我们去城西南。”
    ……两百万的预算,你们tm省着点儿花吧!
    第19章 娄禹的牛逼
    孔建中都站起来了, 一看方志国:“你要一起去见见老伙计么?”
    方志国笑笑:“算啦,我不去招他烦了……”他看了一眼孙晓博:“你去和他好好说说你的故事,他肯定能拍出来你本子里想讲的东西。”
    孙晓博还有点懵:“……哦哦,好啊, 我跟着去拜访一下娄导, 可是,什么预算两百万?”
    看着还一脸懵逼不知道自己的稿酬只有一万块的孙晓博, 众人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
    方志国一本正经地说:“哦, 没什么, 就是小霍他预算做得充足着呢,你甭操心,你们现在赶紧去吧,要没导演,你有本子也拍不出来。”
    孙晓博“哦哦”两声, 觉得方导说得有道理, 没导演他的本子也拍不了啊, 他稀里糊涂就上了车。
    《幻海录》的剧组出来聚餐的人多,场务开的是个商务车, 孔建中、霍琅、颜苏苏、加上孙晓博, 孙晓博脑子里面在想着导演的事, 就问霍琅:“你觉得娄导真适合我的本子?”
    孔建中就笑了。
    霍琅没多说什么, 而是打开手机,然后递给了孙晓博,那是一个用户上传的视频, 热度还不错,明显不知道是从哪部有年代感的国产电视剧里截下来的,颜苏苏也好奇地凑过来,和孙晓博一起看起来,她还处在学习演员如何站位、如何入镜的阶段,好奇心旺盛。
    镜头一开始就是极有年代感的二八自行车轮吱呀吱呀转着,然后是骑着自行车的男子,不论是那偏分的发型、还是身上的大衬衫,无一不透露着时代,随着车子前进,渐渐看清这条街巷的风景,窗台上月季花盆里还支着几根小葱、支着天线的竹竿底下晾晒着床单腊肉、墙上招工启示旁歪歪扭扭的稚嫩粉笔字、道旁喧闹跳格子的红领巾。
    男子一路还打着招呼,提着菜篮的老太太、戴着破旧老花镜坐在门口补鞋的老汉……直到自行车骑到一家门脸很小的面店,他才将车停了下来,脚将支架拨了下来支稳车子,进了店里,男子带点口音喊道:“向老板来碗猪蹄面!”
    里头很快应道:“哟,苏先生您来了,这就来!”
    这些栩栩如生、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随着自行车的行进,让人仿佛跟着男子回到了那个年代,走进了那条街巷,身临其境。
    弹幕上观众们也在讨论:
    “啊,这地儿是不是严城啊?我小时候在那里长大的,真是亲切……”
    “小时候左邻右舍都可亲了,现在可没有这样的地方了,唉。”
    “哈哈,我小时候也这么在巷口跳格子!”
    专业人士的孙晓博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他只惊愕地抬头看向霍琅和孔建中:“卧槽!一镜到底!”
    颜苏苏不太知道什么叫一镜到底,但她看着这个画面,反向揣测整个拍摄的过程,就知道其中难度。
    观众平时看到的许多画面,其实都是几个镜头拼起来的,比如两个主角对话,镜头拍a,a先说一句,然后镜头转b,b再回应一句,实际上,拍摄的时候,这都是分两段拍,分别拍了a和b,再通过后期剪辑“拼”起来的,大部分时候,观众并不会觉察,只感觉好像二人是在流畅对话。
    而所谓的一镜到底,是指导演从喊“a”到“cut”,中间不停,镜头不切换,直接一口气拍完,就像这男子从巷口骑车而入、进到面店,中间没有任何剪辑,镜头就是跟着他从巷口一口气拍到了面店这里。
    对于弹幕后的观众来说,大概只是觉得跟着男子的视角,十分有画面感,勾起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回忆而已。
    但是对于创作者们来说,要达到这个目的却并不简单,这样长的一段镜头,主角、配角、群演、场面调试、灯光、置景、摄影、轨道所有环节,至少涉及上百个工作人员,在这个镜头里要全部精准地完成动作,任何一个人出差错,这段镜头就作废;
    譬如男子骑车和老汉打招呼的这个点,摄像机在轨道上去追随捕捉,男子和自行车、老汉抬头的瞬间、镜头的位置,必须完全不差,才能让观众的视角完完整整地看到男子和老汉打招呼的过程。
    但凡自行车速快一点,或者摄像机速度慢一点,镜头可能就只拍到男子的背影;要是老头抬头的速度慢一点,镜头就捕捉不到他的神情;更不要说其他还有灯光、道具、布景的工作人员……所有人任何一个出了岔子,从进巷口、到在面店坐下来这一长段镜头就要全部作废,从头再来重拍,这拍摄难度可想而知。
    也正因为一镜到底的拍摄难度极大,这也是国际上许多名导热衷挑战的运镜方式之一,许多影史上的经典都曾以这种方式拍摄。虽然这段镜头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一镜到底的意识却是十分清晰的,这片子可不是现在的作品,在那个资讯不甚发达的年代就能挑战一镜到底,可见导演不是凡人。
    这样的镜头,它的优势也是毋庸置疑,观众跟着男子一路走来,潜意识里,已经勾勒出这个男子的环境,这条街巷是那个时代某个城市的一角,像男子和老头打招呼这个片段,足以让观众推测出男子多半也是这条街巷的长住居民,否则他不能跟左邻右舍这么熟悉,因为大量的细节自然而然涌入脑海中,也勾起了观众记忆的共鸣,自然他们也进入了故事的情境。
    待到那男子坐下,热腾腾的面条端上了桌,他浇上醋,吸溜一口,弹幕上的一反应都是: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