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许都的曹操狠狠打了个喷嚏,他若无其事地继续今日的赏花宴,鼓励在场的各位文士积极创作“本初诗”,拔得头筹者奖励一壶御用的桐马酒,但凡参与的,皆可获得一份参与奖。
    赏花宴本就文味气息浓厚,文人又大多好酒。在听到这样的奖品后,大家纷纷提升了极高的创造激情,开始即兴创作。
    大部分人都用本初诗的格式创作短小而有趣的田园生活诗,少部分文人用来打趣与他们有龃龉的文士。
    还有个别善于察言观色,想要讨好曹操的,用袁绍、刘表、孙策等人做话题,绞尽脑汁地创作,把这些诸侯戏弄了一圈。
    最为嗜酒的郭嘉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活动,他先用偏向文才与寓意的诗谣给自己留了张竞争桐马酒的入场券,然后开始放飞自我,看到什么就给什么作诗,有白话也有书面用语,仿佛醉酒之徒的胡言乱语。
    “曹司空,听鼓咚,胡子随风动。以为风势将它拢,司空气到疯。”
    “荀公达,不说话,笑里藏着蜡。你当公达表达差,他让你害怕。”
    坐在郭嘉附近的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是玩性大发,还是喝醉了……抑或是和郑平相处得太久,又疯了一个。
    旁边有平时与郭嘉关系还算不错的,见郭嘉如此“作诗”,小心观察了许久,终于得出结论:
    “奉孝,你喝醉了。快下去休息。”
    郭嘉眸光清亮,并未理会刚才那人的劝说,而是环顾四周,继续寻找目标。
    当他的目光扫过郑平的时候,已经有了几分醉意的眸子微微一顿,飞快地绕过郑平,落在他前头温文尔雅、君子如玉的青年身上。
    “荀文若,啃萝卜,吃完去爬坡。爬完坡来吃果果,再去啃萝卜。”
    先前制止郭嘉的那人已经露出了不忍卒睹的目光。
    他见郭嘉醉酒作“诗”,眨眼就得罪了最不能得罪的两人——虽然以他们的关系,曹操与荀攸不会真正计较,但以曹操的脾性,小范围的整治总是免不了的。
    那人还来不及感叹郭嘉的“勇士”,就见他已经整装待发,把目标对准了下一个人。
    当郭嘉避开郑平,选择荀彧做靶子的时候,那人心中着实替郭嘉松了一口气。
    众所周知,荀令君是真正的君子,绝好的脾气,既然知道郭嘉的戏作是醉时所创,荀令君肯定不会和他计较。
    哪知才刚落下这个想法,就听郭嘉念出了让他险些吞了舌头的“诗谣”。
    什么荀令君啃萝卜,吃了萝卜去爬坡……郭祭酒也不怕因为损害如玉君子的形象而被荀彧的爱慕者们套麻袋,这简直比写诗得罪荀彧本人还严重。
    有好心人上前,想让郭嘉去一边醒酒,不要再“作诗”了,以免把席上众人通通得罪了个遍,哪知郭嘉见到谁就因为谁而灵感爆发,创作出新的“本初诗”,听得那几个好心人脸色一黑,甩手离开,再不管他的死活。
    其中包括因为这边的闹剧而觉得影响不好,准备过去圆场的陈群,同样被气了个仰倒,含愤而归。
    什么“长文(陈群的字)长皱纹不值一文”,郭奉孝简直欺人太甚!
    文人们复仇的架势很简单,写诗喷回去,不擅长花式喷的,就利用言官的优势,来一场朝堂上的控告。
    事后,陈群是如此与曹操状告郭嘉的可恶:
    “郭祭酒不治行检,胡言乱语,有辱斯文,还望司空严惩之。”
    曹操表示:长文你说得都对,就罚郭嘉禁酒三个月吧。
    醒过来的郭嘉流下悲伤的泪水,躲在家中……喝自己偷偷藏起来的酒。
    这已然是尘埃落定后的题外话,此刻郭嘉仍因为饮了过多的烈酒而“诗兴大发”,给在场的所有人免费赠送一首“令人笑不露齿”的“好”诗。
    躲在角落的司马懿也没有躲过郭嘉的毒害。
    “仲达……嗝,”
    做诗做到一半,竟打了个嗝,已经凑足了三字,该怎么办?
    郭嘉只略微蹙眉考虑了一息,从容地继续道:
    “仲达嗝,饮水嗝。一日三餐都打嗝……”
    司马懿:……………………
    他冷漠地拨开郭嘉搭在他肩膀上的手,以不胜酒力为名,准备去更衣室避上一避。
    哪知没走出几步,又被身后醉鬼抓住了肩膀。
    司马懿杀气腾腾地转过头,发现抓住他的人并不是那个醉得不明显的,还在源源不断喷魔鬼诗的醉鬼,而是另一个惹人嫌,并且醉得十分明显的大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