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望诸位不忘初心,莫要辜负了这山河风光,为后人留下笔墨香味。”林惜香顿了顿,“其他的事,本宫并未放在心上,夸大一句,只愿本宫如这云台山的松柏一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说完,林惜香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台下众人这才醒过神,高呼皇后娘娘千岁,皇后娘娘大义。
    若是此时皇后借机发难,恐怕直接可将淑妃拉下,但这诗会必然也毁了。
    既然是诗会,自然有真正醉心文字之人,皇后宁愿压下那些恩恩怨怨,就为还学子们一片净土,这等气魄,实在是并非寻常女子所有。
    眼看董家为董寄瑶搭的台子,却让林惜香唱了大戏。
    董大夫人刚想上前说话,但也知道现在不是什么好时机,如今要揪着不放,那真的是他们董家没理了。
    经了这事,哪还有人再敢上前找皇后点评诗词,生怕被扣上董家跟淑妃同党的罪名。
    林惜香自然乐的清净,淑妃跟董家则是忐忑不安,知道诗会结束,这事定然不能善了。
    林惜香看看胡妙清,胡妙清狡诈一笑,跟公孙里走到角落里,将林惜香的计划跟公孙里和盘托出。
    “胡二小姐倒是大胆,就一点也不怕董家?”
    诗会刚开始,胡妙清主动找到公孙里,让他帮忙做一出戏,公孙里本就厌恶董家,当时的谣言也给他添了不少麻烦。
    如今能报复回去,公孙里自然乐意的很。
    只是没想到胡妙清看着年龄小,但胆子却是大的很,刚刚跟他一唱一和,硬生生把萧董家架起来。
    胡妙清没发现公孙里眼中的笑意,认真答道:“董家哄骗我姐姐做了错事,若是我能补偿一二,皇后娘娘人那么好,一定会看在我的情面上,饶了我姐姐的。”
    没想到胡妙清的勇气是来自对姐姐的一片赤诚,为了姐姐才这样做。
    公孙里眼中闪过欣赏:“皇后娘娘十分大度,若是真的情有可原,她不会追着不放。”
    两人对视一眼,瞬间达成共识,都觉得林惜香是个明事理,讲道理的好皇后。
    林惜香的计划不算复杂,她让胡妙清跟公孙里先一步将董家的目的挑明,让萧董家下不来台。
    再大度的站出来,暂时不追究这事。
    但只是暂时不追究,刚刚的闹剧若是心中无愧的人,肯定没什么异常,林惜香让公孙里跟胡妙清这么一诈,就是震震心怀鬼胎的人。
    只要对方慌了,自然好拿到把柄。
    胡妙珍所说的什么证据,公孙里推出来的书生,都是假的。
    林惜香将空手套白狼这一招用的活灵活现。
    “皇后娘娘真是聪明,接下来只要看好诗会上谁异常即可。”胡妙清已然变成林惜香的追随者,一口一个夸赞。
    公孙里见胡妙清有趣的很,跟着点头,有个不起眼的婢女递过来一张纸条。
    打开一看,是一份名单,这份名单上名字,都是由春芝她们从董寄瑶递上来的诗词一一摘抄下来。
    想必董家的人必然就在其中。
    短短一会,竟然已经把心怀鬼胎的人缩小了范围,这下公孙里就更好找表情异样的人谈话了。
    公孙里侧着身把名单给胡妙清看了看。
    胡妙清惊喜道:“女子分给我,男子归你,咱们看看,谁能先找出破绽。”
    公孙里挑眉,把纸条递给胡妙清:“名字我都已经记下,这张单子,给你用吧。”
    显然公孙里已经接受胡妙清的挑战,更恶劣的要压她一头,说什么名字都记下了。
    胡妙清跺跺脚,谁说京城贵公子公孙里温和的,分明坏的很。
    两人分头行动,各有各的方法。
    林惜香已经稳坐在台上,乐的清闲吃茶,见身边的淑妃神色慌张,低声道:“你说说,若是真出了事,董家是会保你,还是保董寄瑶?”
    不用淑妃回答,林惜香了然的朝淑妃笑笑。
    保淑妃还是保董寄瑶?
    两人对这个答案都是了然于胸。
    董家自然是想要清清白白的嫡长女,就算进宫不成,也有高门可以嫁,怎么会保淑妃这个弃子。
    淑妃看着底下跟人交际的董寄瑶,京城人都说董寄瑶大方端庄,富有才学。
    但只有董家少数人知道,董寄瑶就是个木讷性子,又被父母养的没有头脑。
    她母亲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写诗词不好,没关系,他们有大把的幕僚,书画不好也没关系,只要董寄瑶能画一副差不多的,就能吹得天上有地下无。
    至于什么宴会,什么游园,董寄瑶只要安安静静的坐着,丫鬟婆子管家,就把事情办得妥当。
    名声荣耀,都是她董家嫡长女的。
    因为董家需要这样一个拿得出手,并且能艳压京城贵女的嫡长女。
    因为董家,需要这样完美无瑕的嫡长女进宫当皇后,好维持董家百年来的荣耀。
    淑妃低着头,一时间不知道该可怜自己,还是可怜董寄瑶。
    她们自出生,命运都握在家族手中,半刻也不得喘息。
    林惜香唇角勾了勾,心乱了就好,乱了就有破绽,就能从董家撕出一个口子。
    第70章
    云台山的傍晚霞光漫天,树影交织中激发无数学子们的诗情画意。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纵然这诗会再好,也还是终会散去。
    林惜香在诗会结束之前已经坐上凤车回宫,没人觉得奇怪,林惜香是皇后,能来诗会已经是天大的脸面。
    再说诗会上发生的事,皇后没有直接翻脸,也是给足了学子们的脸面,别人又怎么会计较别的事。
    至于头筹的奖励,林惜香则给了翰林院两位饱读诗书的院士,有他们评出优劣。
    诗会结束,该清算的事情却远远不止,胡妙清跟公孙里较劲般的打探消息,在林惜香走之前递上来一份名单。
    林惜香到皇宫里,就让春芝把名单送去垂拱殿里,让祁景乾来处置。
    一切事情都进行的井井有条,等着董家的不过是慢性死亡。
    然而董家也只能看着这一切却无力回天。
    名单上的人多是被公孙里跟胡妙清试探过有所怀疑的,如今名单交给祁景乾,自然有专门的官差去这些人家中好好跟他们谈谈话。
    等到了明天,这京城的天就会彻底变了。
    祁景乾处理公务还要晚些回慈元宫,菱角伺候着林惜香换了衣裳,原本想劝林惜香歇一会,今日出宫许久,怕林惜香累坏身子。
    林惜香摆摆手:“不忙,等一个人过来。”
    菱角有些不懂。
    没等她想明白,内殿门外就传来淑妃的声音,淑妃穿的一想清雅,今日过来更是卸了钗环,跪在内殿外面给皇后娘娘请罪。
    就算如今淑妃不受宠,但好歹有妃位,自有她的尊严所在,现在这个模样,倒真像是服服帖帖来请罪了。
    听到这个消息,林惜香勾唇一笑,这个淑妃还真是聪明,自己不过说了几句,她就已经看清局势,先来投诚了。
    等的本来就是她,林惜香让人请淑妃进来。
    刚进来,淑妃又俯首跪在地上,声音哽咽道:“娘娘,妾身有罪,被人迷了心窍,做出陷害娘娘的事,只是这些事并非出于妾身的本意,还望娘娘听我诉说一二。”
    林惜香喜欢聪明人,更喜欢淑妃这样的聪明人,短短几句话就已经是牵扯到许多人。
    “口说无凭,凡事还是要讲证据的。”
    淑妃既然来慈元宫,早就把准备好的后手呈上来:“这些都是董家给我写的信,足以看出妾身一直老实本分,若不是族人逼迫,也做不出篡写戏文的事,推娘娘入水的事,妾身更是一无所知。”
    信里面多是董家写过来的,其余的倒无伤大雅,只是董家劝淑妃写戏文的时候,说的多了些,信后面更是让淑妃看过后,就把信直接给烧了。
    但淑妃留了个心眼,把信都留了下来,只有这样还不足以扳倒董家,但有董家女儿的指认,可比什么证据重要的多。
    证据这种东西,皇后说有就有,说没有那就是没有。
    林惜香看向淑妃,已经非常满意:“落水的事,你也知道,只是口头相传,并未形成书信。”
    淑妃猛地抬头。
    “只是落水的事你并不同意,家中却暗中做了手脚,无辜可怜的很。”林惜香缓缓道,说的是事实,只是淑妃不愿承认。
    淑妃跪在道:“娘娘,有戏文的事,就够了啊,您发发慈悲,若是承认了落水的事跟妾身有关,只怕妾身这条贱命就要赔上去了。”
    不管淑妃如何楚楚可怜,林惜香还是坚持她的说法:“戏文的事就不要提了,本宫已经答应胡二小姐宽恕她的姐姐。”
    淑妃一愣,想到胡妙清今天在诗会上的做法,哪还有不明白,胡妙清能那么做定然也是有胡家同意的。
    是啊,自己跟董家故意拉胡妙珍下水,定然让胡家恨透了董家,毕竟改戏文随意编排皇后,这可是杀头的死罪。
    然而胡家却能尽全力也要把他们犯过错的女儿救回来,皇后竟然也同意!
    有胡妙清在其中周转,今日又在诗会上立功,怪不得皇后不让她提戏文的事,是已经打定主意替胡妙珍掩饰这次的过错。
    再说就算不提又如何,京城里聪明人不少,皇后不提,他们就不知道了吗?
    不过是皇后宽恕,不想明面上追究胡家的罪责罢了。
    淑妃如今也是知道林惜香的脾气,林惜香下定的主意几乎没人能改。
    “妾身若是认下此事,娘娘可否像宽恕胡家小姐那般?”
    林惜香轻笑一声:“淑妃,这不是你与本宫讲条件的时候,你信不信,等天亮之后,有你没你,不影响大局。”
    淑妃自然是明白的,董家的手段她知道,定然是在诗会上买通不少人,来故意让皇后难看。
    若是真让皇后出了丑,皇后反倒不好追究,难免落个刻意报复的名声。
    但如今皇后不仅清清白白反而在学子们中间名声不错,这时要是揭露出董家阴谋,让万千学子知道董家沉迷小道,这样功于心计,不知道多少读书人会自觉离董家远远的。
    毕竟董家能稳坐文官集团的魁首,靠的就是董家的好名声,董家的好才学。
    若是再暴露出董家嫡长女平时所做诗词都是由别人代笔。
    那董家还有何清誉可谈,恐怕瞬间会沦为书生们的笑柄。
    说好的时代清流,说好的君子之风,若是董家没了这些,那跟普通的文官又有什么不同?
    再说董太师年龄已大,早就接触不到权利的中心,这样下去,董家彻底会被别的家族取代。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