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权力的渴望在阮珍珍心中萌发。
    再说阮母,自阮珍珍提到阮觅之后,她就有些心神不宁。她这个女儿一向没什么存在感,先前把人送去三喜胡同,对外说身子不行在院子里养着,谁都没发现不对劲。故而回府后她都差点忘了这件事。
    要不是阮珍珍提起,她还真想不起来。
    但是有些人属于不被想起还好,一旦想起,就闹得你坐立不安。
    阮母心里也觉得自己把人扔到三喜胡同的事做的不好,生怕阮觅过来闹。可一想,回府已经两日了,阮觅还没来自己这儿说过什么,显然是心里敬着自己,一直在忍着脾气压抑性子。
    这么一想,阮母又想起当初阮觅对自己说过的话。
    很想要自己亲手绣的荷包。
    阮母养尊处优惯了,就算一时之间对阮觅有些愧疚,也不可能为了她去绣个荷包。所以折中,叫了红菱过来。
    “前些日子府里得了些上好的靖州纱料,拿几匹给三小姐送去。还有这个月该打的首饰,也让人准备好。罢了,现在赶忙去打的首饰恐怕慢了些,就从我库中挑。白玉、碧玺、璎珞各挑一套,其余小玩意儿你看着来。”
    “是。”红菱心下惊讶,面上不露分毫。
    阮家左边角落的小院里。
    阮觅把自己所有的身家扒拉出来。
    这回出门花费了不,眼见着就快见底了,她还想偷偷塞些给翠莺补贴家用呢。
    按理来说阮家的小姐每个月都有月钱,但阮觅当年刚来阮家时不懂,阮母也没教她什么,所以这四年来阮觅兜里比什么都干净。只是发现自己穿的是一本书后,阮觅重新有了动力,使了许多手段,或装疯卖傻或胡搅蛮缠,得了不少东西。
    银子啊。
    什么都要银子。
    要是没有银子,她要怎么去资助那些需要她帮助的穷苦学子呢?
    阮觅眉目低垂,做出一副圣母的样子。
    谁叫她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呢!
    “三小姐可在?”院外有人在喊,阮觅瞬间收起做作的表情,将自己为数不多的财产收了起来。
    小丫鬟去开门,见到外面的是东秦院红菱,脸上就带了笑。
    其实以前小丫鬟见红菱她们也没这么热络,毕竟老爷夫人待她们小姐不好,她们也看在眼里,平日里笑脸相迎只是做个表面功夫。
    可自从上次,红菱来见了小姐后,她们就眼见着小姐那一整天眼睛都发亮。
    于是小丫鬟现在看到红菱也热情得很,“原来是红菱姐姐啊,快进来坐坐。”
    红菱身后还跟着好几个丫鬟,排成长队,手上端着东西。听到小丫鬟的邀请,也没拒绝,笑着跟在她身后进去。
    “夫人心里想着三小姐,便命我送来这些东西,还得三小姐亲自过目才好。”
    “那红菱姐姐先坐会儿,我这儿就告诉三小姐去。”小丫头跑得飞快,说话也快,不一会儿就把事情给阮觅说清楚了。
    阮觅瞅了眼她放在妆奁里的那点东西。
    难道这就是人在家中躺,钱从天上来的快乐?
    终于感受到了。
    ————
    阮母一向强调自己一碗水端平,这回给阮觅送了东西,晚上一闭上眼,却又觉得自己的珍儿可怜,便一咬牙,第二日真的去了清水巷阮家。
    文渊阁大学士为大雍文臣最高官位,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位。当世仅有二位,一位是出自琅琊王氏,如今正统领整个王氏的王氏家主。另一位,便是与阮奉先同族的阮平左。
    阮母虽说性格上有各种小毛病,可人缘到底不差,同阮平左之妻也算关系不错。故而求起人来也方便些。
    不过她出门的时候,阮珍珍一早就打听到消息,掐着点赶过来,一脸心疼母亲所以想要跟过去为母亲分担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阮母自己有什么事要求清水巷那边,而不是为了阮珍珍呢。
    马车很快行使到了清水巷,阮珍珍在马车上的时候就开始整理自己的发髻衣领。她今日穿得很是素净,像是早就打听好了清水巷这边不喜奢华。发髻上只簪了朵白底晕染着青碧的小绒花,显得文雅清华。
    阮母想要提点几句,可看她什么都准备好了的样子,只能咽下去,只是心里有些复杂。
    清水巷不同于阮家,阮平左有一妻一妾,平日里相处和睦,从未闹出过龃龉。阮平左之妻谢氏生有二子一女,长子长年居于明华寺,只偶尔下山。次子如今十六,远在南泱阮家族学,说起来阮珍珍在南泱时还见过他几面。想到此事,阮珍珍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谢氏所生的嫡女阮宝珠才六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阮珍珍穿过垂花门的时候,正巧见她带着那个妾生的女孩儿在中庭花园里玩,不由得有些瞧不上眼。
    清水巷这边对阮母倒是客气,谢氏亲自招待,那个妾室也如同谢氏的好姐妹一般陪在左右。
    阮珍珍自觉身份高贵,不愿与一妾同在一个屋檐下。在见过谢氏之后,明白这位出身名门望族的伯母不是自己能说动的,于是见过礼就出门去找阮宝珠了。
    阮宝珠正同她妹妹耍着,拿了个小网子扑蝴蝶,玩得一头汗。
    阮珍珍忍着不喜,三言两语就加入了她们。玩着玩着,几人熟起来,阮珍珍情难自禁一般提到了家里的事。
    “要是我家也像你同你妹妹一般就好了,真羡慕你啊。”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1-08-17 10:43:29~2021-08-18 10:57: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流沙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章
    每年六月中旬,鳞京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赏莲会。
    之所以说大大小小,皆是因为举办人的不同。你自个儿兴致来了,叫上家里亲朋好友玩乐一番那也叫赏莲会。而那些出身士族,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并宴请鳞京众多权贵世家的,也叫赏莲会。
    今年轮到陈氏举办赏莲会,所以陈家上下忙成一片。
    陈氏嫡子忙里偷闲,漫不经心打开封书信,看清楚上面的内容后,惊得连坐都坐不住了。
    “大哥!你快来看!阮均衣的信!”
    听到声,门外一阵风,一虎背熊腰的年轻人跑进来直接抢过信,看过后激动得直拍大腿。
    “好!真好!阮氏均衣来了,我陈氏的赏莲会定会胜过庚家!”
    去年轮到庚家举办赏莲会,办得很是精彩。今年陈氏说什么也要把举办赏莲会的资格拿到手,为的就是同庚家打擂台,一雪前耻。
    阮均衣幼有神童之名,传闻之中乃是天人之姿,出身显赫清贵。十多年前便长居鳞京明华寺,不见生人。
    但人不在江湖,江湖仍旧有他的传说。他幼时所书《鳞京赋》到现今都被人奉为佳作,与他同辈的人都是在先生摇头晃脑的《鳞京赋》中长大的。可以说,阮均衣这三个字,是出生于成平十七年后所有人的噩梦,同样也是他们仰望憧憬的存在。
    陈氏嫡长子兴奋过后,接着往下看,不免有些不解。
    “届时携舍妹至?他那两个妹妹我都见过,为何要特意提这么一句?”他虽然长得五大三粗,却心智不俗,想着想着得了些趣味,笑而不语。反观他那弟弟还在一旁不解,抓耳挠腮。
    ————
    人手里有了钱,就会产生新的想法,想去做新的事。
    比如阮觅此时。
    若是她没有钱,她倒还能心平气和地缩在阮家不出门,减少开支想着怎么搞银子。可她现在是个有钱人了。
    阮觅开始思考一些有钱人才能思考的问题。
    比如,怎么出门?
    古代未出阁的女子出趟门其实挺难的,要向父母长辈报备,去哪里见什么人何时回来,都得详细说清楚。
    阮觅就算不掰手指算,都知道自己在鳞京没有一个好友可以让她光明正大当作借口去拜访的。而且就算有,阮奉先同阮母也不见得会同意。
    就在她脑子里无数点子的时候,阮奉先那边来了人把她叫去书房。
    阮觅警觉起来,一过去,却见着个慈眉善目的阮奉先。
    阮觅:……
    说实话,她见着银子的时候,都没有阮奉先这么慈祥。
    “来了?这位是……”他介绍人的时候,阮觅甚至从他脸上看出了一丝讨好。
    帘子后头传来一声咳,打断了阮奉先的介绍,接着有个人从帘子后走出来,他一见着阮觅,就同她眨了眨眼。
    是上回在园子里遇见的长袍青年。
    分明是个二十左右的人,身形也高,做这般稚气的动作却不会觉得难看。
    他朝阮奉先笑了笑,“叔父若是忙,我便先带阿觅出去逛逛。”
    阮奉先自然无不可,很是高兴把两人送出门,偶尔瞥向阮觅的眼神里也是和善了不少。
    坐上马车,阮奉先亲自目送他们离开,这让阮觅都没机会回去拿阮母给的那些东西出去换银子。
    机会眼睁睁从眼前溜走,阮觅真切感受到痛苦,情不自禁,木着脸捂着胸口。
    忽地听到声旁一声轻笑,阮觅才收起夸张的动作。她没问对方为什么称阮奉先为叔父,好似早就清楚一般。
    “我姓阮,名欢颜,字均衣,你可喊我一声……”阮均衣佯装考虑停顿一下。
    却还是没有在阮觅脸上看到别的表情,便只得摇头笑道,“你可喊我一声,均衣哥哥。”
    均衣哥哥?阮觅震惊。
    这难道就是大名鼎鼎的甜心boy?
    不过,一个品德健全的人,首先不应该歧视他人的小小爱好。
    阮觅目不斜视,表现得正气凛然,她自然是个见过大场面的人,怎么会因为这么点小事就震惊?
    马车宽敞,暗匣子里放了冰块,坐着的时候都能看到一缕缕白色的冷气缭绕。帘子外头是热闹的叫卖声,一声高过一声,连成高低起伏带着咸味儿的六月声调。
    马车越往前走,听到的声音也就越大,街道上也越发拥挤。
    阮均衣挑起帘子看了眼,笑着放下,“好了,下去逛逛。”
    外面驾车的车夫耳朵十分好使,立马拉了马绳让车停住。
    如今正是上午,天儿还没完全热起来,街道上的热闹也还没落下去。人来人往,尽显鳞京之地的繁华。
    阮均衣看起来像是个文人,一身书卷气,手上却没拿着文人标配的折扇。阮觅跟在他身后,见他慢慢悠悠融入了卖糖人的小孩堆里,神色温和看着摊子上嫦娥奔月悟空腾云的糖人。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那驾车的车夫,看起来是很了解阮均衣,见他一来就走到糖人前的举动也不觉得惊奇,只是瞄了眼阮觅,害怕她觉得这样的行为幼稚。
    没成想,阮觅在外面等了一会儿后,左右看了看,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竟也挤了进去。
    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