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事被朋友看到了, 李翠兰心理害羞得不行,扭扭捏捏地不想跟刘宛妙说话。
    不用她说话,这个表现刘宛妙就看出来了, 春心萌动了, 如果自己是个纯正的古人, 估计也得被这个童生的手段笼络去,但她可是个见多识广的现代人,所以得让这个小妞清醒一下。
    “你到底看上他哪里了?有文化识字给你作诗?”
    在古代人眼里, 读书人这个身份确实加分不少,是一个光环,可问题是这个童生读书一般呀。
    别看他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童生, 那是因为这里穷,读书人少,所以竞争不大, 加上童生的爹是个秀才,留下的书挺多的,他只要记忆力稍微好一些, 将书都啃进去, 考个童生还是不难的, 但要考上秀才就不容易了。
    童生的爹为了科举殚精竭虑,把身体都熬坏了, 最后在得知自己考上了秀才, 高兴到直接挂了, 他爹一死, 他娘前面的付出全部打了水票。
    在丈夫死后, 她又开始供儿子读书, 好在儿子争气, 小小年纪就考过了县试跟府试,虽然成绩都是吊车尾,但以他的年纪来说,也算是天才了,可是想要供着儿子再往上考,童生的娘有点顶不住了。
    她之前就供了一个秀才出来,已经很难了,想要靠自己再供一个秀才,甚至想让儿子继续往上考,她觉得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做不到,正好儿子也到了该议亲的时候,可以找个儿媳妇跟她一起供儿子读书,想当初她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童生的娘在到处给儿子寻摸对象,就想着找一个有钱一点的,能干一点的儿媳妇,毕竟自己的儿子这么天才,只有条件优秀的姑娘才配得上,偏偏儿子这个不争气的看中了李翠兰。
    其实李翠兰人还可以,眼里有活手脚勤快,可是她家里不行啊,李家的大房跟三房都扒在二房上吸血,偏生李翠兰被她爹娘教养得很,脾性温和很是孝顺,对大房跟三房的吸血行径没有意见。
    若她娘家在隔壁村隔壁镇,或者更远一点的地方,童生娘还不至于这么嫌弃,毕竟离娘家远了,他们要吸血也不容易,她甚至还隐隐有些欣赏这样脾性的儿媳妇,有些遗憾李翠兰的娘家不够远,因为到了他们家,李翠兰就该孝顺她,这样的性格正合适,可以让她随意地拿捏。
    可惜大家都在一个村里,她嫁过来之后,跟娘家就隔几步路的距离,万一她爹娘拿着孝道压她,她还是得孝顺,她们家还不能对此有反对的意见。
    因为儿子是读书人要科举,需要一个好名声,肯定不能明着出来说不给媳妇孝敬岳父岳母,即便在暗地里将李翠兰笼络住了,让她放弃自己的家人,但那李家人可不是好惹的,就是一群泼皮无赖,他们光脚不怕穿鞋的,大不了闹起来就是了,反正他们又没什么损失。
    反倒是童生家要考虑考虑,一个坏媳妇的名声说不定会拖累儿子,虽然儿媳名声不好了,等儿子高中之后可以休弃,但那样毕竟名头不好听,人家辛辛苦苦供养一个秀才或者举人出来,结果他们家一高中就把人抛下了,可是要被戳脊梁骨的,所以为了名声,他们只能捏着鼻子忍下。
    一想到娶了李翠兰,在儿子高中之后,那恶心的李家人还会沾到自己儿子的光,她就厌烦。
    童生娘考虑得还是很长远的,她本来就是想给自己找个接班人的,可不是给自己找麻烦的,所以一点都不喜欢李翠兰,而且婆媳关系天生敌对,她看到李翠兰还没进门呢,就将儿子迷得五迷三道的,更讨厌了。
    李翠兰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得罪了柳童生的母亲,但只要一想到他给自己做的诗词,就觉得整个人都在发烫,现在还被小伙伴看到了,简直羞死人了,因此她只想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可不想听到刘宛妙的调笑。
    刘宛妙才不会给她跑掉,她怕这家伙躲起来脑补,没一会儿功夫就将自己攻略了,对童生死心塌地的,所以得打破她对读书人的滤镜。
    刘宛妙说:“你想过嫁给柳童生之后的生活吗?诗词歌赋可不能当饭吃,先不说考秀才有多难,你看柳童生的爹读书读了一辈子,好不容易考上了,结果心里素质不行,不够淡定,活活把自己高兴死了,万一你嫁过去了,柳童生以后也步上了他爹的后尘,把自己高兴死了,你要怎么办?前面的付出全都白费了。”
    当然了,剧情里柳童生是没把自己高兴死,可是他后面考秀才也考了二十多年才考上,李翠兰日日被婆婆欺压,结果还要承担柳童生考了二十多年都没考上的骂名,因为她对柳童生的期待太高了,嫁过去之后,受了婆婆的委屈,就会找柳童生哭诉,一旦被婆婆发现自己去找丈夫哭诉,婆婆就说她耽误自己的儿子读书,才害得她儿子落榜。
    柳童生也不是对李翠兰有多喜欢,男人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视觉动物,好美色,李翠兰长得确实还不错,所以他才会看上,但娶回去之后,只能说人类的本质就是喜新厌旧,得不到的才永远是最好的。
    他本身就有些读书人的清高,加上天天听母亲说李翠兰的坏话,他渐渐地被母亲的那些话洗脑了,觉得李翠兰确实不如自己想象中好,也渐渐嫌弃李翠兰的不懂事,认为她真的是耽搁自己读书了,所以在她哭诉的时候才会让她忍。
    李翠兰不知道剧情里的事,但现在被人撩拨得一颗春心萌动,自然听不得刘宛妙说柳童生的不好,她气呼呼地说:“你怎么可以诅咒人家柳公子,你太坏了。”
    古人可是很迷信的,一听到刘宛妙说柳童生会高兴到死掉,就觉得不吉利,李翠兰赶紧呸了几声,把那些不吉利呸掉。
    刘宛妙说:“行,那些不好的咱不说,先说说考上秀才的事,大家都在说穷秀才,穷秀才,你说为何秀才那么好,前面还要加一个穷字?”
    李翠兰哪里知道这些呀,她每天一睁开眼就是干活,一闭上眼就是睡觉,这前半辈子知道的事情,还没这一个月里从刘宛妙嘴里听来得多,因此好奇地说:“为什么呀?”
    刘宛妙说:“那当然是秀才没钱啊,考科举多费钱啊,光是送一个孩子去私塾上学,能学到识字写信的水平,就要三四年的时间,有些人不聪明的,那还要学更久,这段时间他们又不能做别的事挣钱,纯粹在花钱,而识字写信的水平那是不能够考科举的,考科举还要读大量的书,书多贵啊,虽然柳童生的爹给他留了一些书,但也留下了很多债务啊,你这一嫁过去,可好了,什么事都先别想,先赚钱把他们家的债还清了再说,而且考上了秀才,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考上举人,秀才这个身份可尴尬了,离当官的距离还远着呢,虽然有一点特权,可以免除徭役,见知县不跪,名次好一点的秀才可能还有点廪膳可以领,有一些生活补助,但你看柳童生,考个童生成绩都排在尾巴上,他能得到廪膳生员的名额吗?肯定不行,那名额都是有定数的,看柳童生不事生产的样子,全靠他娘养着,如果他一辈子不中举,那就一辈子是个穷秀才。”
    李翠兰不同意刘宛妙的说法,反驳道:“不是柳公子不愿意出去赚钱,是他娘不准,不然的话柳公子早就去镇上抄书营生了。”
    到底是柳童生不愿意去做事,还是她娘逼的,刘宛妙对此只能呵呵,她又提出一个问题:“还有一件事,你也可以听听,若柳童生要是真考上了秀才,你说会不会有富商看好他,想要投资他,比如给他塞自己的女儿,让他成为自己的姻亲,好让他中举之后提携自己,毕竟咱们这里读书人可不多,难得考上一个秀才,肯定会有很多人涌上来当那个施恩的人,到时候你的付出能比得上那些富商吗?毕竟人家从手指缝里露出来的东西,可比你天天要死要活挣的要多哦。”
    李翠兰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她也有自己的逻辑:“人家富商若真的是来施恩,怎么可能会违背柳公子的意愿强行塞女儿给他呢,如果柳公子不愿意,富商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刘宛妙笑了:“所以你是寄希望于柳童生的自觉咯,那你觉得他会拒绝吗?”
    “这个……”李翠兰一时之间被这个问题难住了,说不出话来,她毕竟不是柳童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所以没办法替他回答这个问题。
    刘宛妙见她还没傻到透顶,也不再那么咄咄逼人,放缓了语气说:“我也不是见不得人好的,非得棒打鸳鸯不可,只是看你现在挑头担子一头热,人家只是跟你说几句话而已,念几句酸诗,你就被迷得晕头转向的,所以才不得不把事情说得严重一些,让你好好考虑考虑,不要猛的一头扎进去,否则成婚之后受伤的还是你,而且你知道柳童生的母亲好不好相处,若你嫁过去,她刁难你,你要怎么办,嫁人可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嫁人之后,就要在婆婆手底下生活,如果她不好相处,到时候你要怎么办?”
    ※※※※※※※※※※※※※※※※※※※※
    呀!今天又日万达成了,不愧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