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跪在地上,眼圈儿也是红了,仰头含泪道:“儿子不孝,让母亲一向担惊受怕了,如今我好歹回来了,母亲且也安心,只是如今您是在病中,不可这样大喜大惊的,不然还都是儿子的罪过了。”
    唐夫人哭了一阵,听了这几句话,虽然仍是落泪不止,却急忙收敛了,掏出帕子拭泪,哽咽说道:“你说的对,好孩子,快起来让为娘看看。”
    唐夫人伸手扶着小唐胳膊,小唐果然顺势起身。唐夫人将他重头到脚,前前后后重又看了一会子,见仍旧是个全手全脚的金玉一样人物,通身的气质更比先前可贵几分,唐夫人心里喜欢,又落了几滴泪,点头道:“好好,可见老天爷没有薄待我们唐家。”
    唐夫人说了几句,忽地想到怀真,——原来方才来的路上,丫鬟们便把怀真在雪中受了寒,小唐才抱了回来,正看顾着之事说了一遍。
    唐夫人即刻便道:“怀真丫头呢?她如今怎么样了呢?”
    小唐还未答话,回头,却见怀真已经自里屋出来了,只微低着头,也不看他,上前对唐夫人道:“太太,我并没什么,是他们大惊小怪罢了。”
    唐夫人见她好端端地,便上前拉住了手儿,仍是含泪说道:“好孩子,你也见过你唐叔叔了?他如今好歹回来了,你必然也放心……”说着,又停下来拭泪。
    怀真也并不看小唐,只对着唐夫人,轻声道:“正是的,这是大好事,太太别只管落泪,保养身子要紧。”
    唐夫人含泪笑了起来,说道:“我心里欢喜的什么似的,只是这泪却不知如何,只管自己掉出来……罢了,你们都是好孩子……”说着,便又招手叫小唐过来。
    小唐走到跟前儿,便看怀真,怎奈她始终也不看自己罢了。
    唐夫人拉着他的手,感慨道:“你不在家这段时候,我也三灾八难的,敏丽那边儿你也知道,世子身子不好,她也难总在家里,倒是多亏了怀真……若不是她,你现在哪里还能见到亲娘呢?我也见不着你了……”说到这里,更是情难自禁,只管落泪。
    小唐原本还没来得及问这个,这会儿听见唐夫人如此说,也动了容,便看着怀真,想说一声“多谢”或者“有劳”之类,又觉着轻飘飘的,并不能足,因此只是凝眸看着她。
    怀真却越发低了头,只对唐夫人道:“太太何必又说这些?我原本说过,都是我应该的……好歹太太、安好,唐……唐叔叔又好好地回来了,必然是太太福大,却跟我没有干系的。”
    唐夫人见她如此说,忙道:“胡说,你这孩子就是这点儿我不喜欢,明明劳苦功高的,却偏偏说的云淡风轻的,难道怕我们觉着你要挟恩图报不成?”说到最后一句玩笑,却又笑了。
    怀真也笑了笑,道:“哪里是这样……不过,如今太太好了,唐叔叔也回来了,我正也想着……我来了好几日,也是该回家去了,正好现在跟太太说一声。”
    小唐听她要走,不知为何,那颗心就像是被撒上了一层冷雪,隐隐地带着些疼,又有些懊悔方才太冒失了,必然惹了她不喜欢,然而三年不见,哪里能好生按捺,只怕若重来一遭儿,还是这般行径的。
    唐夫人也有些意外,看着怀真,还未说话,小唐已经先道:“我才回来,怀真就要家去了……这是怎么说,让母亲听着,倒像是你嫌了我,或者是我做错了什么……惹了你不喜,才要立刻回家去呢。”
    怀真听了这句,才蓦地抬头看向他,却见小唐面上带笑,眼中也笑吟吟地,别的人听着看着,自然以为这是玩笑的话,但是里头的意思,自然是他两人才知道。
    果然唐夫人以为是玩笑,就仍握紧手儿,道:“说的很是,你只管再住几日,何况他才回来,外头必然有一番好忙……我又是这个模样,家里的事自然无法操持,你忍心就撇下了不成?倘若真的是他惹了你不高兴,你也跟我说,我必然狠狠地打他!才不管他是不是才回来呢。”
    怀真听着,心下为难,才又要说话,小唐已经又肃然说道:“果然母亲说的很对,我这是才进城,如今还未去面圣,因惦记着母亲,故而先回来偷偷地见上一面……立刻就要进宫去呢,且……”说到这里,便欲言又止。
    唐夫人忙道:“真个儿还没面圣?”
    小唐点头,认真说道:“这一次回来,的的确确有一大摊子的事儿要料理对付……”说到这里,便又对唐夫人道:“母亲站了这半天,倒是我的疏忽了,且先坐一坐。”
    唐夫人见了儿子,哪里觉着乏累?听小唐说起,才记起自己还是病中,果然便由丫鬟扶着,来到桌子边儿上坐了。
    小唐趁着这会儿,便回头看着怀真,凝视了片刻,便道:“你且听我的,只好好留在府内,我有要紧的事儿要跟你说……”
    怀真只不看他,却似没听见的一般。
    小唐又低低说道:“你可想知道应玉的事儿不呢?……还有你表哥……”
    怀真听了这句,才蓦地抬起头来看向小唐,小唐微微一笑,又道:“我这一趟面圣,皇上面前,尚且担着很大的干系呢,你却不想知道我究竟是好是歹?”
    怀真听着这话不解,那边唐夫人已经回过头来,道:“毅儿跟你妹妹说什么呢?”
    小唐听了,才又走过来,道:“我知道怀真记挂她表哥李霍的事儿,方才跟她说这个呢。”
    唐夫人问道:“李霍?这一次……他也跟你一起的?”
    小唐道:“正是……这一趟他还受了伤……”说到这里,故意看了怀真一眼,果然见她着急起来,这会儿唐夫人已经问:“怎么受了伤,可要紧?”
    小唐说道:“母亲放心,如今人自然是好着呢。不过……我回来耽搁了这半日,即刻也要进宫去了,只怕这一去,得有好一番忙碌,想来最快也要到晚间才能回来……”
    说到这里,又看向怀真,面上的笑微微敛了几分,道:“在我好端端地回来之前,怀真,还得劳烦你帮我照料着太太呢?”说到“好端端”三个字之时,故意略放重了几分。
    怀真被他两三句话,弄得心中起伏,竟不知道他特意提起应玉李霍,究竟如何?应玉如今又是怎么样?李霍是怎么受伤了的,如今又如何?
    且听小唐的意思,他这一次面圣仿佛还吉凶难明,一时不免就把方才那场冒犯压下了,只担忧地看着他。
    小唐说了这一番,心中因想她大约是不会回家了,又因的确是有些极重大的事要面圣禀告,事不宜迟,便不再逗留,当下就辞别唐夫人,又看一眼怀真,才自去了。
    小唐出府之后,唐夫人因才见了儿子,却又即刻分开,一时心里未免不安稳,便紧紧握住怀真的手。
    想了半晌,唐夫人喜忧参半,便说道:“这会子我的心竟又有些不安,方才倒是没来得及问一问……这一去到底是怎么样呢?你那个表哥都受了伤,可见是极凶险的了,怀真……你说,总不会是他们惹了祸,败了朝廷的颜面……要吃皇上降罪呢?”
    怀真正也忧心此事,然而见唐夫人这般胡思乱想起来,却反而又安抚她,只道:“断不至于,我看唐叔叔……竟像是满面春风似的,必然是大有好事,太太别先白担心起来了。”
    如此,说了好些宽慰无碍的话。又出主意道:“咱们倒不如先派几个小厮,去宫门口等候打听着,一有消息立刻回报。”这会子,果然也不好提立刻回家去的事了。
    唐夫人被她温声软语劝慰着,才又转忧为喜,连连点头,立刻叫外头派小厮,且让到宫门口仔细探听,两个人便在家里,一心再等消息。
    如此到了下午时候,那派去的小厮果然气喘吁吁地回来了,却是满面喜色,来不及告知丫鬟传话,就给唐夫人唤了进来,隔着帘子问他:“你听了什么消息了?”
    那小厮跪在地上,喜不自禁,说道:“好叫太太欢喜!原来咱们爷这一次出使,是立了天大的功劳了!”
    唐夫人听了,蓦地便站起身来,走上前去急问:“到底是怎么样呢?你快快说来。”连怀真也有些好奇了,一刻心怦怦乱跳,只扶着唐夫人,静听其详。
    ☆、第 155 章
    怀真同唐夫人两个都着了急,忙问端详。那去宫内探听消息的小厮,却喜得声儿里都带了笑,跪在地上道:“太太有所不知,咱们爷,这一趟出使沙罗,因遭了沙罗人的暗算,爷一怒之下,竟是从西沙罗一直打到东沙罗,最后把整个沙罗都给灭了!如今得胜回朝,还押了一个沙罗的什么……什么王,还有许多的珍奇宝物……这岂不是天大的功劳?”
    唐夫人听得毛发倒竖,紧紧握着怀真的手,兀自不敢相信,颤声问道:“你说什么?这话是当真的?可不能乱说!”
    那小厮喜不自禁,道:“这种话小人哪里敢乱说?委实是真之又真,如今我们爷还在殿上面圣呢,只是门外那些太监们听了,也都是惊得不成,忍不住先透出来的……宫门口上也尚有好些大人们,都在等候消息呢!也有人亲眼见过那个被俘虏了的王……之类,还能有假?”
    小厮说着,不等唐夫人开口,又笑道:“且那些朝堂上的大人们,素日哪里认得小人?然而因小人是咱们家过去打听消息的,他们竟都特意来跟小的说话,且同我说,咱们爷敢情是天生的武曲星君下凡,却托生了个文曲星君的样貌,因此竟是文武双全!更说是太太的福气,大舜的福气呢。”
    唐夫人听说的如此详细,才是信了,一时之间跺足流泪,欢喜的不知如何,只握紧怀真的手,道:“你瞧瞧你瞧瞧,你这哥哥,回来了这半日,这等的大事竟一句话也不跟咱们娘儿说!却叫咱们担惊受怕的……”
    怀真又惊又疑,却也放下心头石,总替唐夫人跟小唐欢喜,便笑道:“太太虽如此说,心里必然是高兴的了不得,且这样的大事,唐叔叔若是说起来,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反更叫咱们忧心,只等他回来再细细地问便是了。”
    唐夫人一行落泪,一行笑着,几乎不知说什么,只是满口笑道:“是是是,好好好!”
    此时此刻,人逢喜事精神爽,那病竟也去了一大半儿了,当下又命那小厮速速回去,再行探听。
    那小厮去后,怀真心中暗想:“前世,却并不曾听闻有‘沙罗灭国’此等大事,何况他并没有在这两年出使沙罗,自然也无从灭起……然而这种不世之功勋,涉及整整一国的覆灭,此事竟忽然从今生翻出来,却不知究竟是如何的造化?”
    且不说在唐府之中如何,几乎与此同时,在皇城的金銮殿上,成帝正也满怀震惊地看着面前的小唐。
    自从听闻使节遇伏之后,因路途遥远,通信不便,在极长一段时间内不曾听闻有小唐一行人的消息,成帝本以为他们已经命丧他乡了,虽然咽不下这口气,但毕竟派兵的话,大耗人力物力,在当下并非是明智之举。
    谁知道三年之后,小唐率人归来,却是带了如此一个惊天喜讯:在遭受伏击之后,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沙罗国全境被灭,大日王跟几个王孙被俘虏进京,沙罗向大舜俯首称臣……而这一切,除了小唐跟他手底所带领的几个原本出使的舜兵之外,竟不曾再动用任何一个舜人。
    对成帝而言,这已经不是一种战绩,而是一种神迹。
    是天降战神,才让大舜出此无双国士,以一人之力,灭沙罗全国,为华夏中国,扬名立威,叫那些还敢蠢蠢欲动的四夷之人闻风丧胆,知道何为:犯天朝者,虽远必诛!从此不敢再小觑中国半分。
    这一役,边境从此至少能维持百年和平之状,于国于民,皆是莫大之功!
    成帝凝神静气,便听小唐讲述踏平沙罗之经过。
    原来自从小唐等人,在清弦公主跟沙罗细作们的相帮之下逃出生天后,小唐审时度势,觉着不能这般返回舜境。
    虽说在当时那种落魄的情形下,后有追兵,前无援军,只有速速回国才似是最好的出路。
    但若这般回去,委实是太窝囊了。
    一想到沙罗连年的贪得无厌,想到中国对他们每每忍让,束手无策,想到枉死的千人同胞,又想到扬烈将军孟飞熊誓死断后,城门上头颅高悬……
    小唐对着圣雪山立下誓言,不灭沙罗,誓不回国。
    只不过,属下之人担忧的也甚是,此刻他们残兵败将,把所有伤员计算在内,也不过是六十九人而已,要想灭沙罗,雪这血仇,没有军队却是不成的。
    小唐端详圣雪山之时,心中已经有了盘算,当下率领众人,改道尼博尔。
    先前曾提过大舜边界这几国的局势,天竺跟尼博尔两国,论版图不如沙罗,论国力更是难比,只因沙罗忌惮大舜的缘故,两国才暂得喘息,并不曾被沙罗吞并,但虽如此,却也从来都唯唯诺诺,不敢忤逆沙罗之威罢了。
    当属下知道小唐要到尼博尔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暗中捏了一把冷汗,试想,以尼博尔跟沙罗之间的关系,倘若尼博尔王为怕得罪沙罗,便把他们绑了再贡献给大日王……那也不是不能的。——如此一来,他们的行为岂不如飞蛾投火一般?
    但虽然心中有疑虑,只是既然选择了跟从唐毅,这些人自然也断了后路,是死是活,只拼力而为罢了,纵然殒身,也是为国尽忠,死亦荣耀千秋。
    因此众人便进了尼博尔境内,到了都城,小唐直接便报姓名,以大舜正使唐毅的身份,要求面见尼博尔王。
    此刻,尼博尔方面已经知道在沙罗国发生之事,也明白小唐等是自沙罗逃了出来的,原本也以为他们必然是回大舜去了,哪里会想到竟来到自己跟前儿,且来的如此之快?
    尼博尔王当即有些慌张,不敢立刻见天朝使者,便召集近臣,商议此事。
    果然底下群臣众说纷纭,有说不能得罪大日王的,也有说中国亦不可得罪,有人献计说把小唐等干脆绑了,有人却并不赞成,竭力反对!
    尼博尔王左右摇摆不定,眼见时候不早了,只好先去见小唐,且看他有何话说。
    小唐叫众将等在尼博尔皇宫之外,自己只身一人入见尼博尔王。
    只因第一次和亲之时,小唐也来过尼博尔,那王上是认得的,虽听说他是从沙罗逃出来的,又是单身一人上前,然而那通身的气质,却仍是渊渟岳峙,一派雍容风范,竟叫人无法小觑半分。
    尼博尔王本还想拿捏一番,不料见了小唐,竟坐不住王椅,便自起身,含笑说道:“不知上邦使者来到,有失迎迓。”
    小唐上前行礼,微微一笑,道:“大王不必见外,我朝素来跟尼博尔两国交好,先皇帝时候,曾也有位公主和亲尼博尔为后,两国关系,自非别国可比。”
    尼博尔王闻言,便笑两声,说道:“说的很是,很是。”
    略为寒暄,小唐见尼博尔王面上有些躲闪之色,心知其意,便直截了当,开口道:“想必大王已经听说,我朝跟沙罗交恶之事了?”
    尼博尔王只得笑道:“略有耳闻。”
    小唐面色温和,直视尼博尔王的双眸,道:“大王心里也明白,我此行前来是为何,我本该先行回国,然后再率大军压境,同沙罗决一死战,只不过因念路途遥远,来往徒费时间,又念我国同尼博尔交好之故,故而特意前来,欲把这不世之功绩送给大王。”
    尼博尔王听得发怔,便道:“不世之……功绩?这……不知上使究竟是何意?”
    小唐微笑道:“沙罗向来欺压尼博尔国,此事我跟大王皆知,若非我国在后坐镇,只怕尼博尔早给沙罗吞并,如今,我以大舜使者的身份,向大王借兵一万五千,只要大王肯借,我唐毅必灭沙罗以报之,从此叫尼博尔人不必慑于沙罗淫威,大王的子民必当感恩戴德,大王也必名垂青史,如此一来,岂不是一件绝世功绩?”
    尼博尔王生生地咽了口唾沫,不知要如何作答,半晌苦笑道:“上使所说虽然有理,但、但一来我国国力微弱,比不得天朝上国,拿不出一万五千精兵之巨,二来……”
    二来,自然是怕偷鸡不成蚀把米,若是小唐落败,沙罗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只怕会惹祸上身,只不过这些,尼博尔王不敢说罢了。
    尼博尔王不言,小唐却已经明白,竟毫不遮掩,直接朗声说道:“如今我大舜已然敢沙罗交恶,若是舜势弱,沙罗自然便越强,没有大舜撑腰,到时候他们难道就会放过尼博尔么?大王此刻只有苟且偷安之心,难道就没想到日后祸患?再说,我是天朝使者,代表的便是天皇帝的威严,若是大王此刻不肯借兵,便是不予我天皇帝颜面,这倒也罢了,日后我回国带兵前来,同沙罗交战,尼博尔难道能置身事外?只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王且深思!”
    尼博尔王听了这一番恩威并施的话,战战兢兢,竟不敢再说。只好暂退,同众大臣商议。
    方才尼博尔王接见小唐之时,群臣也自在旁边听得分明,只觉得中国使者所言,竟叫人无法反驳,此刻若是拒绝了借兵,只怕便正面得罪了大舜,如此竟是腹背受敌,只怕果然难以独善其身!
    顷刻,尼博尔王才又出面,便同小唐道:“本王也觉着上使所言甚是,沙罗国素来贪得无厌,我小国被欺压,也是苦不堪言,只我国国力衰弱,上使也是知情的,一万五千人马委实难办,五千还使得。”
    小唐原本就防备他“讨价还价”,他身为礼部侍郎,专管六国之事,又岂能不知道尼博尔兵力如何?一万五千只是虚抛出来的便是,此刻听了,偏流露为难之意。
    尼博尔王不敢得罪,无法,便道:“至多再加两千人。”
    小唐方才一笑,沉声说道:“多谢大王盛情,请大王放心,我唐毅放一句话在此:大王绝不会后悔今日之决定,只怕百年之后,大王的子民也会感激大王今日之选择。”
    尼博尔王原本心中忐忑,有些大祸临头之意,听小唐如此说,心才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