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淮阴侯府里,三老爷本就作为老夫人最小嫡子,三房媳妇又是她娘家嫡亲的侄女嫁进来的。
    三房夫妻俩,可都是她真正放在心尖尖的疼的。
    如今三房媳妇,好不容易生了个她盼了好些年的三房嫡孙,她哪里还管得了屋里的其他人。
    ……
    这距离三房夫人生产后,又过了两日。
    正巧到了新年正月初三,老夫人兴起,独独点了府里头大姑娘沈苓绾,要她陪同,去城郊十里外一极为灵验的观音送子娘娘庵子处还愿。
    在这般的节骨眼上头,沈苓绾要独自出门,沈青稚不放心,于是央求老夫人带着她一同出城上香。
    偏巧,正月初三,这日恰逢大军出征西北。
    天色才蒙蒙亮,人群就以上京皇城为起始,从年丰巷,再到朱雀大街。临近出城的官道这一路上,堵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这不为别的,只因着也不知哪处传出的谣言。说丹阳长公主嫡子贺愠长得如仙人谪凡,清隽如玉,俊美无双,实为上京独一无二的绝色男子。
    以至上京百姓贪图热闹,只为一睹那位传言中贺大人的容颜,就全聚集在城门处,堵着这处大军的必经之路。
    官道上,堵着许多辆华贵马车。
    其中一辆马车里,沈青稚歪坐在里头,眼下带着浓浓的青色,神色恹恹好似未曾睡醒。
    那娇俏的眉梢,带着一缕忧思微微拧着,待到听得外头的声音,她又极快的抬手,悄悄挑起帘子一角,小心向着外头偷望。
    这般反复几次,她终于歇了心思,复而懒洋洋趴回沈苓绾怀中,闭目养神。
    “大姐姐。”沈青稚玩着自己衣服上挂着的穗子,神色纠结,“你说他会来吗?明明前头我与他闹得不欢而散,这会子得了他要出征的消息,又后悔了。”
    车厢外头,被人极有规律的轻敲数下。
    沈青稚浑身一颤,急忙睁开眼睛,小心挑起帘子一角,美眸中忐忑情绪闪过。
    等她再次抬眸往外头望去时,凤眸里只剩往日的清冷淡漠,嘴里轻“哼”一声。
    “你这丫头。”沈言珩拍着沈青稚的脑袋,“怎么着,见着我就不惊喜了么?”
    “大哥哥?”沈青稚捂脑袋,小小声道,声音可怜兮兮。
    “嗯。”沈言珩点头,眼神示意往身后扫了眼。
    沈青稚顺着沈言珩的目光,恰瞧见他身后一人,端雅颀长,一身低调打扮。
    她以为会是贺愠,但眼前这个气质超群的男人并不是。她清凌凌的美眸深处,一闪而过的失落。
    瞧着打扮清减朴素的沈言珩,沈青稚压下心头深处的失落,略有些惊讶道:“哥哥今日不是跟随大军出征,怎么这番打扮?”
    沈言珩伸手,探身向前,亲昵的揉了揉她毛茸茸的脑袋,看着马车里端庄坐着的姐妹二人宠溺一笑:“这是次跟着贺大人出京,我得低调些。”
    沈言珩又好似无意道:“贺大人昨日便先行离去,并不在京中。”
    沈青稚双颊一烫,像是被人窥了心思,眼中慌色极快闪过,恼怒瞪了沈言珩一眼:“哥哥!别提他,私自安排了我的亲事,我恨死他了。”
    沈言珩无奈摇头,抬手从袖中掏出一块玉牌,郑重递到沈青稚手中。
    悄声嘱咐:“我这次离京,府中并不知晓实情,你若是遇着麻烦,就拿了这块玉牌,去甜水巷找一位叫‘怀明’的人,他受人所托,自会帮你。”
    “好。”
    沈言珩望着车厢里头:“苓绾,哥哥走了,若是遇着搞不定的事,你与青稚商量,去甜水巷找怀明,或者同青稚一起回宣平侯府小住几日也成,这两处哥哥都打过招呼了。”
    沈苓绾红了眼眶,她与沈沈言珩虽然一直聚少离多,但兄妹二人感情极深:“哥哥小心些,莫要受伤。”
    沈言珩:“走了。”
    “哥哥小心。”沈青稚紧紧握着手中玉牌,余光扫了一眼那个同沈言珩一同转身离去的陌生男人,这人与贺愠竟然有几分相似的神韵。
    大军离京,上京百姓终究还是没能一睹贺愠芳容。
    沈青稚她们趁着天未亮时,偷偷起身出门。这会子急忙忙赶回去,赶在徐氏起身前过去请安,然后和徐氏一同出门上香。
    徐氏所乘的马车沿着官道出城,越行越偏,绕了段山路,最终在一处偏僻的净月庵前停下来。
    沈青稚下马车,看着眼前偏僻破落的庵子,心生警惕,清冷的眉梢悄悄拧做一团,盯着徐氏问:“祖母,这便那处极为灵验的,送子观音娘娘的庵子?”
    看着眼前极为荒凉的山林,老夫人意有所指:“可不就是这处,这是我的福地。”
    一行人进了净月庵,堂院里走出一个瞧着四十出头的带发修行老尼姑。
    老尼姑眉梢高挑,眉尾细长,若仔细看去,面颊上还残留着不及擦干净的脂粉,待她瞧清沈青稚和沈苓绾姐妹二人的好样貌时。
    当即眸色一亮,转而压了眼中惊色,恭敬朝着老夫人行礼:“老夫人,贫尼等候已久。”
    徐氏与那老尼姑,这二人显然是旧识。
    此时也不知老夫人悄声说了句什么,老尼姑不动声色悄悄扫了沈苓绾一眼。
    接下来的大半日,净月庵里倒是一切如常。
    一行人,跟着老尼姑,把庵子里的菩萨通通拜了一遍。
    上午忙碌,转眼到了用膳的时辰。
    斋堂里,祖孙三人一同用膳,哪怕姐妹二人细心谨慎,依旧昏迷过去。
    等她被人用冰冷的茶水泼醒时,这都已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大姐姐……”
    “稚姐儿。”沈苓绾迷迷糊糊应了声,软着身子坐了起来。
    这时二人的榻前站了位身着尼袍,瞧着不过三十岁出头的女尼姑。
    见得这人沈苓绾有些不敢相信惊呼:“小姑母!你竟然还活着?”
    “绾姐儿,多年不见。”女尼伸手,慈蔼的摸了摸沈苓绾的发旋。
    沈苓绾红了眼眶:“小姑母怎么会在此处?这些年间,我听府中长辈提起,都说姑母已经早早的没了。”
    听得沈苓绾的话,女尼眼中有一瞬失神,声音发颤:“当年我新婚夫婿辞世,你祖母想要逼我另嫁,我自是不愿,她便用了手段把我骗到这处尼姑庵,想着让人坏了我的清白,便可以以此要挟我。”
    “她当年想逼着我去给魏王做妾,我狠心剃掉满头秀发,出家为尼,于是她逼着我,把我困在这庵子里,就是觉得我这种寡妇定会连累侯府名声。”
    “我倒是不曾想到,十年后,她竟能用这同样下作手段,在自己嫡亲的孙女身上!”女尼笑的凉薄,语调更是说不出的讥讽。
    为了家族前程,能心狠手辣毁去女儿清白,那就更别说她们这种血脉亲情,比起女儿更为淡薄的孙女。
    沈苓绾想到自己日后所面临的下场,平日里雅致端庄的小巧的面容上,反而出乎意料的多了几分决绝狠厉。
    比起日后嫁给魏王嫡子那生不如死的下场,还不如当下用命一搏。
    “姑母!”当即沈苓绾咬牙下榻,朝着女尼跪了下去。
    只见她深深一拜,声音悲凄道:“比起嫁入魏王府守寡,我宁愿后半生如姑母一般,青灯古佛!”
    沈苓绾咬牙,目光灼灼看着眼前一身灰色尼袍的女人,“今日苓绾只求姑母能救下我们姐妹二人,让我家青稚妹妹能平安出去,日后只要苓绾活着一日,便听从姑母差遣一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3-17 23:57:22~2020-03-18 23:55: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吴雨潼、阿虞阿虞呀 10瓶;是祖宗啊 3瓶;日光倾城却唯独少了旧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1章 分离
    “去吧去吧, 你们也不欠我什么,要怪就怪我那狠心的母亲徐氏!”女尼道了一声佛号,拉开厢房某处不起眼的暗门。
    “人呢!”外头传出一阵响动。
    “快走!”女尼面色巨变。
    这间厢房的暗门后头, 竟然是一片极大的山林。
    山林里藤蔓环绕,树木青盛,放眼望去都是遮天的枝丫, 极适合藏人。
    她们三人跑得不快, 身后能隐隐听清净月庵院子里传来的气急败坏怒骂声。
    “给我找!不过是两个小姑娘, 还能藏到哪里去!你们这些瞎了眼的东西,两个小姑娘都看管不住。”
    “魏王府呢?魏王府的人联系好了?让魏王府的人一同去找, 找了人刚好直接把大姑娘带到魏王府去, 但是都给我睁大眼睛瞧仔细了,三姑是要给我完整带回来的!别再坏了我的好事儿!”徐氏脸色铁青, 指着不远处跪着的一群厉声吩咐。
    这时净月庵的老尼姑白着脸从外头小跑进来。
    “怎么?”徐氏正气头上, 自然也给不得她什么好脸色。
    瞧着徐氏面上的怒色,老尼姑越发的心惊胆战, 她一进来就跪倒在了徐氏身前:“老太太,是贫尼伺候不周,老夫人府上的两位姑娘主子,恐怕是被‘静悟’给救走了!”
    徐氏好半晌都反应不过来, 这‘静悟’究竟是谁。
    还是站在她身旁伺候的贴身婆子, 孙妈妈提醒道:“老夫人,那女尼静悟,恐怕就是原先府里的嬿婉大姑娘。”
    徐氏这才反应:“嬿婉?”
    她盯着跪在地上的老尼姑:“前些年你不是递消息说‘嬿婉’染了病, 病得都起不了身。怎么人好了,也没见你派人与我说一句?你真的胆大包天了,就算她是个废棋, 但她也是我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
    沈嬿婉出嫁前,是府中独女,极得宠爱的掌上明珠。在她嫁人后不久死了夫婿,回府守寡,后来那一年又碰上老侯爷病死,府中在上京地位一夜之间一落千丈。
    徐氏就打上了,让沈嬿婉嫁给魏王当贵妾的主意,不曾想沈嬿婉怒极下绞断了头发出家为尼,最后是她是被徐氏给囚在了净月庵里头。
    母女之间关系坏成这般,主要是徐氏觉得沈嬿婉克夫就算了,一回娘家还克死了老侯爷,整就一个煞星,还不如早点送出去。
    沈青稚他们三人跑得不快,幸好这片林子里,树木都生得格外好大,足足有人高的野草连天,找起人来那是极费工夫的。
    淮阴侯府的下人不足为据,沈青稚就怕徐氏早早和魏王勾结上了。
    约莫走了一刻钟功夫后,沈青稚停下步伐,声音干哑:“小姑母,大姐姐莫走了,我们这样走下去,迟早要被找回去的。就算今日老夫人找不到我们,我们也不可能在这深山老林藏上一辈子!”
    “更何况。”沈青稚突然抬手,指着山脚下净月庵。
    二人顺着沈青稚指的方向望去,却见得一道烟火在山脚下炸起,那道烟火格外的亮堂,恐怕在数十里外的高处也能瞧得一清二楚。
    “那是什么?”沈苓绾并不知那东西代表什么。
    沈青稚清冷的双眼,在看着烟火的那刻,泛起沉沉凝重,冷声道:“那是只有兵部才有的信号弹!淮阴侯府走的是文官的路子,根本不会有这种东西,恐怕是老夫人联系了魏王府,魏王派人寻过来了!”
    果然,山脚下已经传来了清晰的犬吠声。
    沈青稚看着山林的方向,突然看向沈嬿婉问道:“小姑母,若是绕过这座山,山林后头可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