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棠:……
    三哥哥难道不比三皇兄更为亲近么?
    “我自小独自一人居于兰若殿,与几位兄弟姐妹也不太亲厚,倒不知该如何与妹妹亲近,若有唐突,嘉和勿怪。”
    沈棠:……
    如此一说,她竟寻不到拒绝的理由。
    宫里踩高捧低她知晓些,也明白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在宫里何等艰辛,无依无靠没有半点倚仗,也不知道这位王爷是如何过来的。
    偏他还养出了一股如仙如画的风骨。
    虽是温柔,却让人只可远观不敢亵渎。
    沈棠到底还是没有唤出那声三哥哥,她只客气了几句便转移了话题:“不知那日,王爷何故会来公主府。”
    如此恶劣的环境,能养出这般风骨的人并不常见,不是他藏的太深,就是这人天生能让人对他存有善念,才让他完完好好的活到了现在。
    而她,更相信前者。
    宫里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又有几个人存着这等善念。
    李昭自是听出了她话里的试探,却宛若不知,略微沉默后道:“容驸马爷曾有恩于我,是以得知公主府出了事,便赶了过来。”
    沈棠想过许多种可能,却没想到他会是这个答案。
    阿莀心善又没有心机,凭着自己心中那份少年的热情和真挚帮助过不少人,所以他到底有没有受过阿莀的恩惠,她还真的无从考究。
    毕竟,阿莀已永远无法开口。
    沈棠半晌没说话,李昭晓得她又是走了神,想来应是在回忆容驸马吧。
    他这句话其实说的并不虚,容莀的确有恩于他,只不过容莀不知道,他那时并不需要。
    那年他十三岁,刚偷偷祭拜完母亲,外头隐隐有些凉风,他便撤了披风交给金卓,想一个人待一会儿,金卓知道他一向贪凉,且又刚入秋,便也没多劝。
    他的衣衫不多,那日穿的素净,且已洗过许多遍,看起来或许真的有几分寒碜,至少与容莀那身锦衣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那个少年将他的披风解下,让人给他送过来,他当时还愣了许久,等反应过来时,人已经走远了,他无奈的抱着披风回了兰若殿,让金卓想办法将披风还了回去。
    若叫人见着他宫里多了件不属于他的东西,恐怕又会生出不少事端。
    “今日前来,是为给嘉和送件东西。”
    沈棠抬眸看去,见他将手中的盒子搁置在一旁的桌案上,东衣得了示意,上前将盒子呈给沈棠。
    沈棠打开只看了几眼,便沉了脸色。
    “长安城近年来常有女子无故失踪,且无任何背景,报案的不少,可顺天府始终没有半点动静,我心有疑虑便差了人暗中查探,后头查到仁仪候府便让人多盯着些,两位姑娘出事那日,下头的人发现异常,赶过去时,却已经晚了。”
    “这里头的东西都是这些年慢慢寻得的,嘉和应当用得上。”
    沈棠将盒子收拢递给东衣,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昭王这个人情,算我公主府欠下的,若有需要,可随时吩咐。”
    李昭轻笑:“嘉和误会了,我并非图回报。”
    沈棠抬眼:“我向来不喜迂回,只要不伤天害理,昭王皆可提。”
    她虽是过的锦衣玉食,可自小颠沛,经历了十几年无父无母的日子,这其中的心酸只有她自己能体会,若没有一些手段,又怎么可能将江南沈府那些人压的服服帖帖。
    只后来因为遇上容莀,将她宠的柔顺温婉,可这并不代表她原本就是个柔和的人,多年窝在公主府不喜出席任何宴会,也并不代表她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
    昭王为将南衣北衣带出来,折了手下一条命进去,依他的处境培养一个心腹何其艰难,若说他什么都不求,她如何能信。
    李昭低眉,好一会儿才道:“若说有所求,眼下确有事需公主相助。”
    沈棠:“王爷请讲。”
    “仁仪候这桩案子我已查了多年,还请嘉和务必让他付出该有的代价。”
    沈棠微讶:“这些证据已足矣让他再也翻不了身,王爷何必借我之手。”
    李昭面上终于露了一丝苦笑:“我人微言轻,这些证据在我手里倒起不了多大作用。”
    “仁仪候是皇亲国戚,这事必要递到大理寺,张贵妃荣宠在身,简王能与太子分庭抗礼,这大理寺里有多少他们的人也未可知,我贸然送过去,石沉大海不说,恐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沈棠凝眉:“王爷大可不必过大理寺,直接将东西送到陛下手中,岂不是大功一件。”
    李昭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嘉和不必如此试探,这些证据若我送到了陛下面前,最多让仁仪候脱层皮,却要不了他的命,最后吃苦的怕还是我这个不受宠的王爷。”
    “我隐忍多年,就是为了安稳的活着,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一股势力,又伏低做小才能保全性命,若露了锋芒引来猜忌,恐怕简王太子还没争出个一二,我就要先折了。”
    李昭这话说的毫不隐晦,明明是很难堪的事,沈棠却未从他的语气里听出半分记恨,甚至连一丝丝不平都不曾有,好似他真的一点都不在意,也从未觉得不公,这些年的努力真的就只是为了活着。
    “但若送证据的是嘉和,便不一样了。”
    沈棠不置可否。
    他说的不错,他就是将证据送到御前,最多将仁仪候送进牢狱,有张贵妃简王周旋,过不了多久,人又会放出来,而李昭却会因此露了锋芒,作为皇嗣却隐藏的如此之深,不论是什么缘由,就算真的只是为了活着,张贵妃,简王,太子,也没有一个会放过他。
    可若证据是她送上去的,就是要求将仁仪候当场杀了也没有人敢说半个字。
    李昭无权无势,任谁都敢踩一脚,可她不同,她有救驾之功,得皇帝皇后荣宠,身后还有沈府容候府,她若咬死不放,仁仪候就绝不可能活着。
    过了好一会儿,沈棠才道:“你是太子的人?”
    不怪她多想,嘴上说着是请她相助,可是真正受惠的人却是她,让她可以轻而易举替南衣北衣报仇雪恨,那么他求什么?
    仁仪候是简王的亲舅舅,仁仪候一出事,简王必定受牵连,除此之外,她想不出别的原因。
    “嘉和多虑了,我与太子殿下并无来往。”
    “且,太子殿下,也看不上我。”
    沈棠:………
    他倒是真敢说,不过话糙理不糙,他无权无势,对太子起不到任何帮助,太子何必要用他。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是个大肥章,快夸我快夸我~~
    昭绿茶:一步一步把媳妇儿往坑里带
    金卓:听人说王爷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了???还没新衣裳穿??????
    昭绿茶:我何时如此说过?
    金卓:可是嘉和公主是这么认为的呀。
    昭绿茶低眉:哦~
    金卓:………特么的那东街几间红的发紫的铺子是谁的!
    第18章
    李昭离开公主府的第二日,沈棠便进了宫,她没有去来仪殿,而是直接跪在了皇帝的龙华殿外。
    天气逐渐暖和起来,皇帝的身体利索了不少,刚在内侍的伺候下喝完汤药便听嘉和公主跪在了外头。
    皇帝先是一愣,而后重重的叹了口气:“宣。”
    容莀无端横死,他也甚是心痛,对嘉和更多了几分怜爱。
    沈棠今日着了件浅蓝色纯色罗裙,发髻只用一根同色系的簪子挽着,既是着了素,又不会因素衣惹了皇帝不喜,如此打扮将她的明艳压下几分,添了些温婉。
    “嘉和见过陛下,恭请陛下圣安。”
    皇帝抬手:“免礼,给嘉和公主赐座。”
    然沈棠并未起身,反而将头重重的磕在地上,皇帝一愣,一旁伺候着的掌印太监也吓了一跳:“公主这是做什么?”
    沈棠:“嘉和有事求陛下做主。”语气带着几分凄楚与坚定。
    掌印太监看了眼皇帝的脸色,并未瞧见不悦,这才低着头不作声。
    “嘉和身子未好,起来说话。”皇帝对沈棠一向多些耐心与疼爱,至于原因也说不真切,许是因着救驾之功,也许是因着那张与他肖了七分的面容。
    沈棠只直起身子,并未起身仍旧固执的道:“陛下,求陛下为嘉和做主。”
    皇帝无奈摇摇头:“你这孩子就是这么倔,说吧,朕应你就是。”
    沈棠再次磕头谢了恩才道:
    “禀陛下,嘉和原有四个贴身侍女,陛下曾见过,这四人与嘉和自幼一同长大,情同姐妹,阿莀出事的那晚,南衣北衣情急之下带了下人出府去寻,却没想被仁仪候撞见,仁仪候嗜好女色,且品行恶劣残忍,对二人起了歹意后,趁着两人落单时将人劫入仁仪候府。”
    说到这里,沈棠微微停顿,眼眶里盛着水雾,语气也带了些哭腔:“陛下不知,寻到南衣北衣时,那仁仪候正要将她们填井,她们自幼跟在嘉和身边,何曾受过如此屈辱,白白受了侮辱不说,连尸体差点都没保住,下头的人担心嘉和身体再受不住打击,生生拖到嘉和病愈后才将实情告知,嘉和连她们最后一面也没见着,每每想到此嘉和便觉痛不欲生,求陛下为嘉和做主。”
    皇帝眉头越皱越深,眸光冷冷的看向一旁的掌印太监,掌印太监低头回禀:“禀陛下,奴才不知此事。”
    他要是知道,哪里敢瞒到现在,掌印太监心里打着鼓,这仁仪候莫不是被鬼迷了心窍,怎敢动到嘉和公主府的头上。
    沈棠:“禀陛下,此事关乎于南衣北衣的声誉,因此府里并未张扬,只对外宣称出了意外。”
    皇帝重重哼了声,面上一片怒意,当初便觉得张衾此人心术有些不正,赐封号时特意选了仁仪二字,以此警醒他端端正正做人,却没想到他如今竟敢犯下如此大事:“来人!宣仁仪候进宫!”
    嘉和眉头一凝,宣进宫?只怕仁仪候还没到,张贵妃与简王便到了,等他们掌握了主动权,这案子怕就得草草结了。
    既然她来了,仁仪候今日就必死无疑,她绝不会让他有半点周旋的余地。
    沈棠重重的磕了一个响头,将随身带来的盒子高高举过头顶,义正言辞的道:
    “陛下,仁仪候这些年犯下的不止这一桩案子,这里头尽是这些年仁仪候残害良家女子的证据,包括长安城有几家花楼里,都折了不少姑娘在他手里,许多连尸首都寻不到,可因她们无背景无依靠,无人为其出头,只能凭白枉死,此次南衣北衣二人要不是发现的及时,同样连尸首都寻不回,仁仪候人性泯灭,手段残忍,所犯命案无数,求陛下为嘉和做主,为无辜命丧他手的女子做主!”
    皇帝被这一番话惊的坐直了身子,示意掌印太监将那盒子呈上去,里头的东西皇帝越看越心惊,还未看完便气的拍了桌子怒吼道:“尔敢!”
    随后瞪向掌印太监:此等大事,朕竟丝毫未闻!”
    掌印太监砰的跪倒在地:“奴才只略有耳闻,并非有意隐瞒,请陛下赎罪。”
    皇帝一把将盒子砸在掌印太监的面前:“长安城就这么大的地方,他张衾如何敢只手遮天,你们这些人都是混吃等死吗!”
    掌印太监不敢辩解,只磕头念着陛下息怒。
    发火归发火,然这其中的原因皇帝却门儿清,仁仪候是张贵妃的嫡亲兄长,张贵妃向来得宠,只要没犯什么大事,他们这些下头的人又岂会来他跟前找这些不愉快。
    这遭要不是动到了嘉和头上,恐怕他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事。
    “来人!将仁仪候…”
    “贵妃驾到。”
    皇帝的话硬生生吞了回去,沈棠垂下眼冷冷一笑,来的可真快。